我国有无统一成文行政法
您好,你问的问题涉及到法律的分类问题,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类,现提供如下答案供参考:
一、从法律的形式角度对法律进行相对分类,可分为:
1.成文法与不成文法这是从法律制定方式与表述方法的不同来分类的。
⑴ 成文法又称制定法,是由立法机关或授权的国家机关按照程序制定的各种形式的法律规范性文件。目前世界各国大多采用这种形式。
⑵ 不成文法又称非制定法,是由国家机关认可的不具备条文形式的法律。
2.实体法与程序法
⑴ 实体法实体法是规定人们权利与义务或犯罪与刑罚的法律,如宪法、刑法等。
⑵ 程序法程序法是规定诉讼程序、实现实体法的法律,也称“诉讼法”,如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等。
3.一般法与特别法
⑴ 一般法一般法是指对全国范围内普遍有效的法律,如民法、刑法等。
⑵ 特别法特别法是指对特定的人或特定的时间或特定的范围有效的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等。
4.根本法与普通法
⑴ 根本法根本法是指一个国家的宪法。
⑵ 普通法普通法是指根据宪法制定的其他法律。
5.国内法与国际法
⑴ 国内法国内法是由本国制定、在国家主权范围内有效的法律。
⑵ 国际法国际法是由国际社会公认、调整国家关系或处理许多国家共同关心的问题的法律、和约、协议、宣言、规范等。
二、按部门来划分,分为七大部门法,如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社会和环境保护法。
三、按内容重要性分:宪法,基本法律,其他法律
四、按调整对象分成部门法:刑法,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经济法,等等.
五、按效力等级分:全国性的基本法律,全国性的行政法规,规章,地方性的地方法规等等。
『贰』 示威游行法属于行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属于宪法性法律。
宪法性法律一般是指有宪法规范存在其中,但形式上又不具备最高法律效力以及严格制定和修改程序的法律文件。在我国,选举法、国旗法、集会游行示威法、民族区域自治法、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等等都是宪法性法律。宪法性法律有三个特点:它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文件,不同于宪法惯例;它规定的内容是国家根本问题,但不是根本问题的全部,只是某一个或某一方面的根本问题;最后,它的法律效力低于宪法,其制定程序与宪法以外的其它法律相同,没有特别要求。
宪法性法律是法律而不是宪法,它们与其它法律一样都是对宪法的“规则化”,但又与其它法律明显不同:宪法性法律是“宪法”法,是“国家”法,是“权力”法和“权利”法。它们通过将宪法内容具体化、程序化来保障宪法。在成文宪法的国家,宪法性法律起到对宪法典的补充作用。而在不成文宪法的国家,宪法性法律是不成文宪法结构中的成文形式,具有重要意义,它是绝大多数宪法规范、宪法原则、宪法指导思想的载体。宪法性法律有两种:一种是带有宪法内容的普通法律,如选举法、国家机关组织法等;另一种则是带有宪法内容而经国家立法机关依法赋予其法律效力或重新进行法律解释的某些政治性文件或国际协议、地区性盟约等。
行政法,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和接受行政法制监督过程中而与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以及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由规范行政主体和行政权设定的行政组织法、规范行政权行使的行政行为法、规范行政权运行程序的行政程序法、规范行政权监督的行政监督法和行政救济法等部分组成。其重心是控制和规范行政权,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叁』 罪刑法定原则的内容有哪些
罪刑法定原则,其基本内容是:
(1)绝对禁止适用类推,但是不禁止扩大解释,把刑法的明文规定作为定罪的唯一根据。对于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行为,不能通过类推或者类推解释以犯罪论处。
(2)绝对禁止适用习惯法,把成文法作为刑法的唯一渊源。对于刑法上没有明文规定的行为,不允许通过适用习惯法定罪。
(3)绝对禁止刑法溯及既往,把从旧原则作为解决刑法溯及力问题的唯一原则。对于行为的定罪量刑,只能以行为当时有效的法律为依据,行为后颁行的新法没有溯及既往的效力。
(4)绝对禁止法外刑和不定期刑,刑罚的名称、种类和幅度,都必须由法律加以确定,并且刑期必须是绝对确定的,既不允许存在绝对的不定期刑,也不允许规定相对的不定期刑。
(3)我国有无统一成文行政法扩展阅读
基本要求
(1)法定化,即犯罪和刑罚必须事先由法律作出明文规定,不允许法官随意擅断。
(2)实定化,即对于什么行为是犯罪和犯罪所产生的法律后果,都必须作出实体性的规定。
(3)明确化,即刑法文字清晰,意思确切,不得含糊其词或模棱两可。
罪刑法定原则从产生之日起发展演变到今天,已经历了数百年的历史。在这期间,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状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必然反映在立法上,要求罪刑法定原则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罪刑法定原则发生了从绝对罪刑法定原则到相对罪刑法定原则的重大转变。
『肆』 行政法的非制定法源和不成文法源是一个意思吗
是一个意思。
不成文法是“成文法”的对称。一般指未经国版家制定,但经国家认可并赋予法权律效力的行为规则。如:习惯法、判例法等。在法学上称为法的间接渊源。一些法学著作中也称为“非制定法”,其主要特点是未经立法程序,而非无文字记载。 英美法系多为不成文法。
『伍』 善良风俗本身可以成为行政法的不成文法源
风续良俗一般不会成为行政法的渊源。
具有绝对效力的法源具体有:法律、行政法规、有权解释(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国际条约、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
具有相对效力的法源具体有:部门规章、各县市人大发布的决定和决议、地方政府发布的决定、命令和规章等。
其他相对法源具体有:习惯法、《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刊登的案例等。
“在我国目前情况下,某些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虽然不具有行政机关的资格,但是法律赋予它行使一定的行政管理职权。这些单位、团体与管理相对人之间不存在平等的民事关系,而是特殊的行政管理关系。他们之间因管理行为而发生的争议,不是民事诉讼,而是行政诉讼。”
这一认识从表面上看是对制定法的理解、实质上是用判决界定了一种新的行政权领域。以后各级法院遇到同类案件恐怕很难以不属行政争议为由拒绝受理。
需要限定的是,能够成为判例的判决在中国大陆目前应限于最高法院公报中的典型案例,这既有质量上的考虑,也有他国经验的借鉴。必须再次强调的是“判例法并不是指对某个案件的整个判决,而是指某一判决中所包含的某种法律原则或规则。”
另外,最高法院在其公报上公布的典型案例如果成为法源,它只起补充作用,毕竟中国仍是一个成文法国家,判例法也有其固有的缺陷。可以说,典型案例作为行政法的不成文法渊源,已到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有权机关承认)”的时期。
(5)我国有无统一成文行政法扩展阅读:
在行政法学研究中,认为行政法包含不成文法法源的学者所占比例很小。
但这些学者都主张作为非正式渊源之一的法理,是指一种能反映一国社会规律的、体现本国传统的、在法治实践中被社会公认了的正当的法律原理。法理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一般法律原则也是法理。另有学者指出,法理与行政法的一般原则是不可分割的。
在部门法内运用法理绝大部分是通过承认这些法的原则表现出来,它们是法理参预的最光辉的表现。
在我国台湾和日本,的确有不少学者把Principleoflaw译为“法理”或“事理(条理)”。台湾学者潘维和在《中国民法史》(第17页)认为,Principleoflaw或“法理”,乃指法律之原理而言,即适应时代环境需要、合乎正义之道,而一般信为通常事理之谓,所以补成文法或习惯法之不足其也。
台湾和日本学者所指“法理”或“条理”仅指法的一般原则,它是克服法律局限性的工具。阅读前述大陆法系德、法、日三国的行政法不成文法源,我们就会发现,法的一般原则(或称行政法的一般原则)可能直接来源于成文法或其精神,也可能是合乎正义的普遍原理。
他们的存在意在弥补成文法的漏洞、解决成文法的冲突。即使某项原则已为制定法吸收,不成文的法的一般原则也有补充作用。
一项在某一部门法中已成文的原则,因为具有性质上的相溶性,它也可以成为行政法中的法的一般原则。英美法系国家对法的一般原则作为不成文法源形态的态度也十分明朗,所不同的是,这些法的一般原则通常都依赖法院的判例确定。
『陆』 我国行政法的成文法源主要包括哪些效力位阶如何
具有绝对效力的法源具体有:法律、行政法规、有权解释(立法解释、专司法解释)、国际条约属、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
具有相对效力的法源具体有:部门规章、各县市人大发布的决定和决议、地方政府发布的决定、命令和规章等
其他相对法源具体有:习惯法、《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刊登的案例等
『柒』 中国基本法是什么
常见的基本法,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诉法》回,这些法律,都属于需要全答国人大表决并通过的法律。
在中国,基本法一般指的是需要经过全国人大表决并通过的法律,才属于基本法——也就是说,这种法律,只有全国人大开会期间,才有可能通过、修订。在采用成文宪法的国家,根本法是指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享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宪法的内容和制定、修改的程序都不同于其他法律。普通法是指宪法以外的其他法律。普通法的内容一般只涉及社会生活的某一方面,如民法。行政法、刑法等,其法律效力低于宪法。
(7)我国有无统一成文行政法扩展阅读: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法律规定特别行政区的制度,必须从特别行政区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出发。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已分别于1990年、1993年制定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对中央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关系,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居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社会制度、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等一系列事项作出规定,是两个特别行政区实行高度自治的最重要的法律依据。
『捌』 学说与政策是不是我国行政法的不成文法源
行政法的不成文法源问题属于理论探讨尚无定论的问题。如果是考试,则依据所复习内的参考书即可容。如果是做研究,能够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即可。
一般来说,认为我国行政法的不成文法源包括法律原则、行政惯例、行政指导案例、公共政策等。对于学说作为不成文法源,并没有得到广泛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