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刑事诉讼法刑讯逼供

刑事诉讼法刑讯逼供

发布时间: 2021-01-08 10:39:15

❶ 刑讯逼供违反了什么法

刑讯逼供一、概念及其构成
刑讯逼供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使用肉刑或者变相肉刑,逼取口供的行为。
1、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是复杂客体,即公民的人身权利和国家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我国法律严格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即使是被怀疑或者被指控犯有罪行而受审的人,也不允许非法侵犯其人身权利。刑讯逼供会造成受审人的肉体伤害和精神损害,因此,直接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利。而按照刑讯逼供所得的口供定案,又往往是造成冤假错案的原因,因此,又妨害了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破坏了社会主义法制,损害了司法机关的威信。
本罪侵害的对象是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所谓犯罪嫌疑人,是指根据一定证据被怀疑可能是实施犯罪行为的人。所谓被告人,是指依法被控诉有罪,并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人。证人不能成为本罪侵害的对象,如果对他们刑讯逼供构成犯罪的,按暴力取证罪论处。
2、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上表现为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使用肉刑或者变相肉刑,逼取口供的行为。首先,刑讯的对象是侦查过程中的犯罪嫌疑人和起诉、审判过程中的刑事被告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行为实际上是否构成犯罪,对本罪的成立没有影响。其次,刑讯方法必须是使用肉刑或者变相肉刑。所谓肉刑,是指对被害人的肉体施行暴力,如吊打、捆绑、殴打以及其他折磨人的肉体的方法。所谓变相肉刑,是指对被害人使用非暴力的摧残和折磨,如冻、饿、烤、晒等。无论是使用肉刑还是变相肉刑,均可成立本罪。再次,必须有逼供行为,即逼迫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作出行为人所期待的口供。诱供、指供是错误的审讯方法,但不是刑讯逼供。
3、主体要件
本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司法工作人员。刑讯逼供是行为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利用职权进行的一种犯罪活动,构成这种主体要件的只能是有权办理刑事案件的司法人员。
4、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上只能是故意,并且具有逼取口供的目的。至于行为人是否得到供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是否符合事实,均不影响本罪成立。如果行为人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使用肉刑或者变相肉刑不是为了逼取口供,而是出于其他目的,则不构成本罪。犯罪动机不影响本罪成立。司法实践中有人主张,犯罪动机是“为公”的(如为了迅速结案),就不应以犯罪论处;犯罪动机是“为私”的(如为了挟嫌报复),才应以犯罪论处。我们认为,这种观点不妥当。不管是为公还是为私,刑讯逼供行为都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权利,具有犯罪的社会危害性。上述不同动机只能影响量刑,不能影响定罪。
二、认定
1、本罪与故意伤害罪的界限
刑讯逼供行为往往给被害人的身体造成某种损害,严重的还可能致人伤残甚至死亡。这就与故意伤害的危害后果有相似之处,依本条规定,刑讯逼供,致人伤残、死亡的,依本法第234条关于故意伤害罪、第232条关于故意杀人罪的规定,从重处罚。区别本罪与伤害罪的界限时应注意:
(1)犯罪目的不同。本罪的行为人是以逼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口供为目的,故意伤害罪的行为人是以损害他人身体健康为目的,这是两者最本质的区别。
(2)犯罪条件不同。本罪是行为人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实施的,而伤害罪一般不是在特定条件下实施的。
(3)侵害的对象不同。本罪侵害的对象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而故意伤害罪侵害的对象可以是任何公民,不仅限于犯罪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
(4)主体要件不同。本罪的主体是特定的司法工作人员,即依法负有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审讯职责或协助进行审讯的司法工作人员;而伤害罪的主体没有任何限制。
2、本罪与虐待被监管人罪的界限
两者在主体、主观方面故意、客观方面以及侵害的对象上都相近或相同,因此极易混淆,实践中必须严加区别。
(1)两者本质区别在于行为人的犯罪目的不同。本罪是以逼取口供为目的,体罚虐待被监管人罪是以压服被监管人或泄愤报复等为目的。
(2)两者侵犯的客体都是复杂客体,即公民的人身权利和司机机关的正常活动。但主要客体不同,本罪的主要客体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权利,虐待被监管人罪的主要客体是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
(3)两者的主体虽然是司法工作人员,但又有所不同。本罪的主体主要是有审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职权的司法工作人员,即侦查人员、检察人员;而虐待被监管人罪的主体主要是有监管职权的劳动改造机关的工作人员。
(4)构成虐待被监管人罪的必须具备“情节严重”,本罪则无此要求。
3、本罪与非法拘禁罪的界限
刑讯逼供罪与非法拘禁罪的区别有:(1)犯罪的对象不同。前者的对象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后者的对象不受特别限制。(2)客观行为表现不同。前者表现为使用肉刑或者变相肉刑逼取他人口供的行为,后者则表现为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3)犯罪目的不同。前者以逼取口供为目的,后者则不要求以逼取口供为目的。(4)犯罪主体不同。前者的主体为司法工作人员,后者主体则为一般主体。司法实践中应当注意,司法工作人员为刑讯逼供而非法剥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身自由的,应以刑讯逼供罪一罪对行为人定罪从重处罚,而不能对之实行数罪并罚。对于非司法工作人员将他人人身自由剥夺并采用肉刑或者变相肉刑逼取口供的,应视具体情况而认定行为人的犯罪性质。如果行为人在非法拘禁中未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以非法拘禁罪对其定罪处罚;如果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应以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对行为人定罪处罚。
三、处罚
犯本条所定之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❷ 请问有关严禁刑讯逼供,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取得的证据无效的法律文件有哪些

《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1条规定:内 “严禁以非容法的方法收集证据。凡经查证确实属于采用刑讯逼供或者威胁、 引诱、欺骗等非法的方法取得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被告人供述,不能 作为定案的根据。”

❸  《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四条规定:“采取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

法律后果,指法律规则中规定人们在作出符合或不符合行为模式的要求时应承担相应的结果的部分,是法律规则对人们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的态度。该条文没有规定法律后果

❹ 刑事诉讼法构建了一套怎样的体系以遏制刑讯逼供

那是摆设,有卵用。真要遏制刑讯逼供就要不用口供模式。既然犯罪分孑很坏,那谁会自证其罪,甚至承认自已杀人。 他只有在生不如死的折磨中才会因为承受不了,而为了一时的解脱而承认。冤假错案就是这么来的。刑讯手段花样繁多,很多手段并不打人,但利用人的生理反应就能折磨得你生死两难,比如....

❺ 刑事案件中出现刑讯逼供辩护人怎么办

应当要求法庭对刑讯逼供所取得证据予以排除,如果情节严重,可以向检察院提出申诉。

刑事诉讼法:
第五十条 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无罪、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必须保证一切与案件有关或者了解案情的公民,有客观地充分地提供证据的条件,除特殊情况外,可以吸收他们协助调查。

第五十四条 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

在侦查、审查起诉、审判时发现有应当排除的证据的,应当依法予以排除,不得作为起诉意见、起诉决定和判决的依据。

刑法:第二百四十七条【刑讯逼供罪、暴力取证罪】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行刑讯逼供或者使用暴力逼取证人证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❻ 关于《刑事诉讼法》中、刑讯逼供的一个问题,

刑讯逼供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政绩、破案率等等,不仅仅是个法律问题,更是个社会问题。从我国的法律上讲没有规定“反对强迫自证其罪”的特权,那么被告人就没有沉默权。相反还要如实回答、自证其罪。虽然说刑讯逼供取得的口供不能做为定罪依据,但并不禁止根据其口供所得的其他证据,法律上的矛盾与冲突也是刑讯逼供屡禁不止的原因。建议你了解一下美国的宪法第五修正案及“毒树之果”规则,再对比我国的法律,会有所收益。

❼ 刑事诉讼法中对于刑讯逼供的供述找到的证据是否可以采纳

证据的采纳主要是看:人证、言证、物证之间是否形成证据链,也就是逻辑性,不会因为“逼供”而否定。

❽ 如果在法庭上说是被刑讯逼供会有什么后果

要看能不能被证实,如果被证明是事实,非法证据就不会被采纳,如果不属实,可能会从重处罚的。

❾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了哪些措施来防范刑讯逼供的发生言辞证据固定方法有哪些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50条也对刑讯逼供做了禁止,该条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专人员、侦查人员必属须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无罪、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必须保证一切与案件有关或者了解案情的公民,有客观地充分地提供证据的条件,除特殊情况外,可以吸收他们协助调查。”刑讯逼供是一种原始和野蛮的取证方式,受害人在肉体摧残和精神恐吓的双重折磨下,极有可能屈打成招,背负上罪犯的恶名,失去自由等一系列基本而珍贵的东西,在监狱中漫长而煎熬的度日。

热点内容
劳动法的各项规定 发布:2025-10-07 17:55:31 浏览:44
陕西省森林管理条例 发布:2025-10-07 17:46:54 浏览:700
护士条例实施时间 发布:2025-10-07 17:45:51 浏览:309
披着道德 发布:2025-10-07 17:44:11 浏览:420
婚姻法宣告死亡 发布:2025-10-07 17:37:33 浏览:76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案例解读本6 发布:2025-10-07 17:00:25 浏览:960
依法治国案例分析 发布:2025-10-07 16:59:29 浏览:417
民法总论郑云瑞pdf 发布:2025-10-07 16:59:14 浏览:602
新的婚姻法八条规定 发布:2025-10-07 16:52:47 浏览:935
反射区条例 发布:2025-10-07 16:41:44 浏览: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