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中的交通事故
⑴ 劳动法有没有规定工厂员工在上下班期间发生交通事故由谁负责任
在上下班途中受伤,是可以认定为工伤的,买了工伤保险由工伤保险报销和用人单位承担,不同的伤残等级,用人单位承担的范围不同具体规定如下:
《工伤保险条例》
第三章 工伤认定
第十四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执行《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二)》
六、职工以上下班为目的、在合理时间内往返于工作单位和居住地之间的合理路线,视为上下班途中。
《工伤保险条例》
第三十五条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一级伤残为27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5个月的本人工资,三级伤残为23个月的本人工资,四级伤残为21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为:一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90%,二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5%,三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0%,四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5%。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三)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停发伤残津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以伤残津贴为基数,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第三十六条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级、六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五级伤残为18个月的本人工资,六级伤残为16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保留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标准为:五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0%,六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60%,并由用人单位按照规定为其缴纳应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
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用人单位补足差额。
经工伤职工本人提出,该职工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第三十七条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七级伤残为13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1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9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劳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1)劳动法中的交通事故扩展阅读:
不能认定为工伤的特殊情况:
《工伤保险条例》
第十六条 职工符合本条例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的规定,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
(一)故意犯罪的;
(二)醉酒或者吸毒的;
(三)自残或者自杀的。
⑵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在工作期间发生交通事故谁负责
你工作单位负责呗 这还用问啊 你拿好证据 看病什么的的收据 一定要正规收据 然后单位出钱报销或者垫付 都可以
手打请楼主采纳
⑶ 根据劳动法,驾驶员出交通事故后,公司要求驾驶员承担经济责任,合法吗
现交通事故驾驶员一般承担行政责任,公司承担侵权赔偿责任。但公司可以根据规章制度给驾驶员处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第三十四条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
劳务派遣期间,被派遣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派遣的用工单位承担侵权责任;劳务派遣单位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第三十五条个人之间形成劳务关系,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一方承担侵权责任。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自己受到损害的,根据双方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
(3)劳动法中的交通事故扩展阅读:
相关案例:
虚假陈述“e代驾”遭最高罚款
“e代驾”司机徐先生将客人送回家后,自己在使用同公司开发的“e拼车”软件返程途中遭遇车祸,事后他向法院起诉索赔。而“e代驾”公司一方面否认李某是其员工,另一方面也不承认“e拼车”是其开发。本案经两级审理后,在市三中院终审宣判,法庭认定李某与e代驾公司承担连带责任,赔偿徐先生50余万元。不仅如此,因“e代驾”向法庭虚假陈述,严重影响案件审理,还被处以顶格百万罚款。
出车祸“e代驾”不认账
徐先生原是一名“e代驾”代驾司机,2014年1月25日深夜,他送客户回家后使用“e拼车”软件,乘坐司机李某的套牌车往回走,不料半路发生车祸。交警认定,李某负事故全部责任,徐先生经鉴定已构成伤残。
因认为李某是开发“e代驾”的北京亿心宜行汽车技术开发服务有限公司员工,他诉至法院,要求李某与该公司连同两家保险公司赔偿。一审宣判后徐先生不服提起上诉。
二审期间,“e代驾”称与司机没有雇佣关系,同时对于“e拼车”软件,“e代驾”公司也否认由其开发。鉴于此,法庭对该软件进行鉴定,但是鉴定结果显示,“e拼车”所有者、发布者、后台维护者和操作者均是亿心公司。
“e代驾”被罚百万
三中院经审理认为,根据现有证据,虽不足以认定李某与“e代驾”公司存在雇佣关系,但“e代驾”作为平台提供者,对入驻平台的车辆具有审核管理义务,双方有管理关系。公司为员工提供便利优惠的返程服务,可以从中获利,故应承担责任。
除此之外,李某驾驶的汽车还是一辆套牌车,属于违法,这在客观上增加了乘车人的风险,但是“e拼车”未停止李某的拼车服务,对事故发生具有明显过错,因此双方应承担连带责任。最终,三中院终审判决李某与“e代驾”公司应承担连带责任,赔偿徐先生各项损失共计50余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宣判后法庭还宣布了另一项决定,鉴于“e代驾”公司否认“e拼车”由其开发,但经过鉴定与事实不符,该行为已经构成虚假陈述,严重妨碍了法院审理,法庭对其处以100万元罚款,而该数额也是顶格处罚。
⑷ 劳动法规定员工上下班途中交通事故属于工伤吗
如果是在事故责任中担次要或同等责任的可以认定为工伤。
⑸ 劳动法中交通事故算不算病假的
交通事故可以被认定为工伤,如果不认定为工伤,可以算作病假。
工作时间因工,或者上下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一般可以认定为工伤,需要去做工伤认定。认定为工伤的,享受相应的工伤保险待遇。
非工伤的,属于非因公负伤,如果需要治疗而请假的,可以算作病假,治疗期间为医疗期,医疗期内单位需要支付部分工资,这个工资比例各地规定不一样,详询当地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或查阅当地法规、规定。一般来说病假期间工资的底线(即最低)不得地域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80%,这是国家的规定。
(5)劳动法中的交通事故扩展阅读:
《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劳部发[1994]479号)等有关规定
《劳动法》第四十八条中的“最低工资”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履行了正常劳动义务的前提下,由其所在单位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最低工资不包括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以货币形式支付的住房和用人单位支付的伙食补贴,中班、夜班、高温、低温、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下的津贴,国家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社会保险福利。
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而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按其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同时还应发给不低于六个月工资的医疗补助费。
患重病和绝症的还应增加医疗补助费,患重病的增加部分不低于医疗补助费的百分之五十,患绝症的增加部分不低于医疗补助费的百分之百。
⑹ 上班路上发生交通事故,公司要开除员工按劳动法规定怎么办
你的情况不是因为发生交通事故受到伤害,是不会认定工伤的,如果单位给你参加专了意外险,或者你自己属参加了意外险,可以意外险报销,你休息期间的工资,如果认定工伤,是工资照发,如果没有认定工伤,只能按照病假办法发给病假工资
⑺ 劳动法中有没有员工下班出车祸死亡赔多少
首先申请工伤认定、按照工伤待遇获得赔偿
第十四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第三十九条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一)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规定;
(三)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 )的20倍。
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因工伤导致死亡的,其近亲属享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待遇。
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死亡的,其近亲属可以享受本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待遇。
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
⑻ 劳动法出了交通事故谁负责赔偿
首先看交通事故的责任划分,如果是在雇佣关系存续期间,被雇佣人的过错,则内由被雇佣人容承担大部分责任,如果过错方是别人,则由他人承担,责任的划分起着决定性作用,如果是在雇佣关系已不存在,则由事故双方根据过错划分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