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判例是我国行政法的制定法源

判例是我国行政法的制定法源

发布时间: 2021-01-08 20:44:27

㈠ 为什么行政法不是我国法律渊源

2.我国法律渊源的种类
⑴ 宪法 宪法是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它所规定的基本原则是我国立法工作的依据。

⑵ 法律 法律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它的常务委员会依照一定的立法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它所规定的通常是社会主义社会关系中某些基本的和主要的方面,它的法律效力仅次于宪法,是制定法规规章的依据。
⑶ 行政法规 行政法规是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它的法律效力仅次于法律。行政法规的名称为条例、规定和办法。对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做出比较全面、系统的规定,称“条例”;对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做出部分的规定,称“规定”;对某一项行政工作做出比较具体的规定,称“办法”。
⑷ 行政规章 行政规章是指国务院各部、局、委员会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内发布的规范性文件。它的法律效力仅次于行政法规。
⑸ 地方性法规 地方性法规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这种法规只在本辖区内有效,且不得与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等相抵触,并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 本题目是将好几个概念掺和在一起进行考核. 首先是作为法律源源的判例法和制定法.在我国是以制定法作为主要的法律渊源的.其次是部门法和法的形式.行政法和民法\刑法同属于具体的部门法,而上边提到的行政规章才是法律的表现形式.

㈡ 行政法的渊源有哪些

行政法的渊源很多,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一般渊源与特殊渊源两大类。行政法的一版般渊源,是 指国家权力机关权或行政机关各自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行政法的特殊渊源,则是指有关行政法 规范和原则的法律解释,及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或社会组织共同制定的 规范性文件。行政法的这两种渊源有一定区别,前者是主流,后者则是辅助性的。

我国行政法的一般渊源,按照制定主体、效力层次、制定程序的差别,可分为下述几种形式 :

1

㈢ 我国行政法的成文法源主要包括哪些效力位阶如何

具有绝对效力的法源具体有:法律、行政法规、有权解释(立法解释、专司法解释)、国际条约属、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
具有相对效力的法源具体有:部门规章、各县市人大发布的决定和决议、地方政府发布的决定、命令和规章等
其他相对法源具体有:习惯法、《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刊登的案例等

㈣ 什么是我国行政法的基本法源

行政来法的涵义
1、含义:指源调整行政关系,规范和控制行政权的法律规范系统。
2、行政关系:指作为行政主体的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因行使行政职权或接受法制监督而与外部国家机关、组织,个人发生的各种关系以及行政主体内部相互之间所发生的关系。作为行政法调整对象的行政关系,主要指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发生的各种外部关系。
3、行政权:指宪法和行政组织法授予行政主体执行国家法律、政策,管理国家内政、外交事务的国家权力。
4、行政关系的基本内容:
行政管理关系行政法制监督关系:重要规定对行政主体行使职权行为的法制监督,调整行政法制监督关系。
行政救济关系内部行政关系:主要规定行政主体的组织、职权,调整内部行政关系。

㈤ 下列关于行政法的论述正确的是A.我国有一部比较全面系统的行政法典 B.我国没有一部比较全面系统

BDE正确,

正确原因:我国没有一部比较全面系统的行政法典,目前正在使用的行政法,多取自行政法法源: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自治条例、单行条例;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法律解释;国际条约与协定。其他国家行政法渊源通常还包括判例、行政惯例和行政法理。

AC错误原因:
1.行政法尚没有统一完整的实体行政法典,这是因为行政法涉及的社会领域十分广泛,内容纷繁丰富,行政关系复杂多变,因而难以制定一部全面而又完整的统一法典。行政法散见于层次不同、中国行政法名目繁多、种类不一、数量可观的各类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之中。凡是涉及行政权力的规范性文件,均存在行政法规范。重要的综合性行政法律在我国和国外主要有:行政组织法、国家公务员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强制法、行政许可法、行政程序法、行政公开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等。

2。行政法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内容十分丰富:由于现代行政权力的急剧膨胀,其活动领域已不限于外交如国防、治安、税收等领域,而是扩展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这就决定了各个领域所发生的社会关系均需要行政法调整,现代行政法适用的领域更加广泛,内容也更加丰富。

3。行政法具有很强的变动性
与其他部门法由于社会生活和行政关系复杂多变,因而作为行政关系调节器的行政法律规范也具有较强的变动性,需要经常进行废、改、立。

㈥ 下列哪些不属于我国行政法的法源:( )

C、最高人民法院的行政判例
D、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我国行政法法源的种内类:
1、宪法(是国家的容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法律;
3、行政法规(是国务院依宪法或法律授权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4、地方性法规;
5、自治条例、单行条例(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特点,制定自 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6、部门规章(指国务院各部、委、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发布的规章);
7、地方政府规章(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以及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
8、法律解释;
9、条约与协定

㈦ 法律解释是我国行政法法源吗

我国行政抄法的法源

1.我国行政法法源一般只限于制定法。

2. 作为行政法的制定法法源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 条例、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法律解释、条约和协定。

〈1〉 宪法:是我国最高位阶的法源。

〈2〉 法律:作为行政法的法源,包括全国人大制定的基本法律和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制 定的非基本法律。

〈3〉 行政法规:是国务院依〈宪法〉或〈法律〉授权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行政法规 在数量上是行政法的主要法源。

〈4〉 地方性法规:是指〈宪法〉和〈立法法〉所确认的有权限的主体制定的地方性法规。 〈5〉 自治条例、单行条例: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制定的条例。

〈6〉 部门规章:国务院各部、委、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 构发布的规章。

来源柳州律师网页链接

〈7〉 地方政府规章:省、自治区、直瞎市人民政府,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 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以及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

〈8〉 法律解释:仅指国家机关的规范性解释。

㈧ 下列哪些不属于我国行政法的法源 A、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  B、国际条约

a
1.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了我国的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根本原则,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作为行政法规范的宪法规定,又是行政法的立法依据和一切行政活动的指导原则.
2.法律.法律作为行政法的渊源有两种情况,一是其全部法律规范都属于行政法规范,如<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一是部分法律规范属于行政法规范,如<担保法>中关于办理抵押登记的部门的规定.
3.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制定的法律规范性文件的总称,行政法规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行政法渊源.
4.地方性法规.地方性法规的空间效力限于制定主体所辖区域,其中的行政法规范是该区的地方国家行政机关从事行政管理的法律依据之一.因此,当地方性法规规定有行政法规范时,该法规就成为行政法的渊源.
5.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在不违背法律或行政法规的前提下,可根据当地民族的特点,在法定的范围之内对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作出变通的规定.因而是我国行政法的渊源之一.
6.规章.规章制定权是行政机关行政权的一个方面,其内容自然要涉及行政管理事项,而且由于我国有规章制定权的行政机关层次较多,因而规章也就成为我国重要的行政法渊源.
除了以上6种之外,我过参加或批准的国际条约,协定以及法律解释,只要涉及到有关行政管理的内容,也都属于我过行政法的渊源.

㈨ 如何看待判例在我国行政法源中的地位

中国是典型的成文法国家,判例不是法的渊源,但是行政法中的判例对行政法有推动作用。行政法判例可以体现一定的行政法趋势,推动立法的发展。例如田永案,就推动了正当程序的发展。

㈩ 善良风俗本身可以成为行政法的不成文法源

风续良俗一般不会成为行政法的渊源。

具有绝对效力的法源具体有:法律、行政法规、有权解释(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国际条约、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

具有相对效力的法源具体有:部门规章、各县市人大发布的决定和决议、地方政府发布的决定、命令和规章等。

其他相对法源具体有:习惯法、《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刊登的案例等。

“在我国目前情况下,某些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虽然不具有行政机关的资格,但是法律赋予它行使一定的行政管理职权。这些单位、团体与管理相对人之间不存在平等的民事关系,而是特殊的行政管理关系。他们之间因管理行为而发生的争议,不是民事诉讼,而是行政诉讼。”

这一认识从表面上看是对制定法的理解、实质上是用判决界定了一种新的行政权领域。以后各级法院遇到同类案件恐怕很难以不属行政争议为由拒绝受理。

需要限定的是,能够成为判例的判决在中国大陆目前应限于最高法院公报中的典型案例,这既有质量上的考虑,也有他国经验的借鉴。必须再次强调的是“判例法并不是指对某个案件的整个判决,而是指某一判决中所包含的某种法律原则或规则。”

另外,最高法院在其公报上公布的典型案例如果成为法源,它只起补充作用,毕竟中国仍是一个成文法国家,判例法也有其固有的缺陷。可以说,典型案例作为行政法的不成文法渊源,已到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有权机关承认)”的时期。

(10)判例是我国行政法的制定法源扩展阅读:

在行政法学研究中,认为行政法包含不成文法法源的学者所占比例很小。

但这些学者都主张作为非正式渊源之一的法理,是指一种能反映一国社会规律的、体现本国传统的、在法治实践中被社会公认了的正当的法律原理。法理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一般法律原则也是法理。另有学者指出,法理与行政法的一般原则是不可分割的。

在部门法内运用法理绝大部分是通过承认这些法的原则表现出来,它们是法理参预的最光辉的表现。

在我国台湾和日本,的确有不少学者把Principleoflaw译为“法理”或“事理(条理)”。台湾学者潘维和在《中国民法史》(第17页)认为,Principleoflaw或“法理”,乃指法律之原理而言,即适应时代环境需要、合乎正义之道,而一般信为通常事理之谓,所以补成文法或习惯法之不足其也。

台湾和日本学者所指“法理”或“条理”仅指法的一般原则,它是克服法律局限性的工具。阅读前述大陆法系德、法、日三国的行政法不成文法源,我们就会发现,法的一般原则(或称行政法的一般原则)可能直接来源于成文法或其精神,也可能是合乎正义的普遍原理。

他们的存在意在弥补成文法的漏洞、解决成文法的冲突。即使某项原则已为制定法吸收,不成文的法的一般原则也有补充作用。

一项在某一部门法中已成文的原则,因为具有性质上的相溶性,它也可以成为行政法中的法的一般原则。英美法系国家对法的一般原则作为不成文法源形态的态度也十分明朗,所不同的是,这些法的一般原则通常都依赖法院的判例确定。

热点内容
民间借钱条例 发布:2025-10-07 15:56:51 浏览:296
新东方刑法张晶 发布:2025-10-07 15:56:51 浏览:536
恩平法院 发布:2025-10-07 15:45:54 浏览:608
民诉再审法院 发布:2025-10-07 15:37:21 浏览:67
法学专业移民 发布:2025-10-07 15:36:23 浏览:351
中国政法大学行政法精品课程 发布:2025-10-07 15:25:03 浏览:355
劳动合同法上下班时间 发布:2025-10-07 15:25:00 浏览:646
济宁法律援助中心律师电话 发布:2025-10-07 15:21:47 浏览:470
司法独立是由 发布:2025-10-07 15:21:47 浏览:237
法规兜底条款 发布:2025-10-07 15:19:33 浏览: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