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清华大学刑事诉讼法博士生导师

清华大学刑事诉讼法博士生导师

发布时间: 2021-01-08 21:54:37

㈠ 清华大学研究生导师

清华大学部分研究生导师: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导师信息:周皓
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导师:何芸
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导师:葛宁
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导师:樊平毅
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导师:霍玉晶
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导师:陈明华
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导师:黄翊东
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导师:周炳琨
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导师:蒋建国
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导师:贾海峰
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导师:黄俊
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导师:胡洪营
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导师:贺克斌
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导师:何苗
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导师:郝吉明
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导师:傅立新
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导师:段雷
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导师:杜鹏飞
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导师:邓述波
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导师:陈吕军
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导师:陈吉宁
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导师:陈超
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导师:常杪
清华大学创建于1911年,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具有理学、工学、文学、艺术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和医学等学科门类的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大学。

清华大学研究生院成立于1984年,是我国1978年恢复研究生教育制度后,经国务院批准在全国高等院校中组建的第一批研究生院之一,是国家培养博士和硕士的重要基地。

清华大学从20世纪20年代起开始培养研究生,至1965年共培养了研究生近千名。自1981年国家建立学位制度至2014年底,学校共授予硕士和博士学位90771人(含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7628人),其中博士学位18098人(含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4440人),硕士学位72673人(含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3188人)。现有在学研究生29545(含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3862
人),其中博士生11249(含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1929
人),硕士生18296(含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1933
人)。培养的研究生中,涌现出了大批优秀人才,包括知名学者、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省部级领导以及大企业的技术或管理负责人,他们以民族复兴为己任,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脚踏实地、开拓创新,为国家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依托学校雄厚的办学实力,清华大学研究生院为研究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学科环境与学术氛围。目前清华大学共有一级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54个,仅有二级学科学位授权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仅有二级学科学位授权的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拥有2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以及2个国家实验室、1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8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0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4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博士后流动站48个。清华大学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其中科学院院士43人,工程院院士33人,教师中具有正高级职称的1300余人,具有副高级职称的1400余人,其中具有博士生指导资格教师2100余人。全校设有19个学院和55个系,全方位服务于研究生培养。

严谨求实的校风,着重创新的质量标准,名师的精心指导,良好的学习和研究工作环境,优秀的生源,成为培养出高水平创新型人才的保证。从1999年至2013年,学校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15篇(含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篇数居全国高校首位。从2008年至2013年,学校入选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35篇。清华大学研究生还在许多世界性、全国性学术创新活动或赛事上取得优异成绩,获得各种奖励。

清华大学研究生院瞄准一流大学建设目标,重点围绕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不断探索,锐意改革。在招生上,更注重考核科研基本素质和能力,积极开拓优秀生源。在培养上,优化培养环境,引导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做前沿性高水平研究工作。采取各种措施,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开展国际评估,提高学科建设水平。在思想教育方面,提倡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与自我管理,引导研究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在相关事务管理上,强调以人为本,并依托计算机、网络等技术手段,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清华大学研究生院30年的改革与探索,为学校今后研究生教育发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总体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展望未来,充满希望,清华大学研究生教育事业将翻开健康发展的新一页。

㈡ 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您好 清华有个叫李苏淮的博导吗请问他是那个院系的

没这人,看图

㈢ 清华大学王进廷教授的博士后导师是谁

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教授、博导。
中文名
王进廷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性 别

目录
1个人简介
2工作履历
3研究领域
4研究概况
5奖励与荣誉
6学术成果

1个人简介编辑
1991-1995 北方交通大学 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学士
1995-1998 北方交通大学 岩土工程专业 硕士
1998-2001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水工结构工程专业 博士

2工作履历编辑
2001-2003 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 博士后
2003-2006 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 讲师
2006-2012 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 副教授
2012- 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 教授、博导
2007.12-2009.1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访问学者

3研究领域编辑
1. 结构实时耦联动力试验
2. 高坝动力灾变机理及抗震加固措施
3. 高坝真实工作性态
4. 多种介质动力相互作用理论及数值方法

4研究概况编辑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91215301)课题:“高混凝土坝地震灾变过程模拟与集成研究”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79093):“基于有限元的实时耦联动力试验方法及其应用”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779021):“双振动台实时耦联动力试验方法研究”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309005):“多层多相介质的动力响应与高坝动力相互作用研究”
5.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082014):“城市输水/输油管道地震破坏机理研究”
6.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20130002110032):“基于地震学方法的高坝地震动场模拟研究”

5奖励与荣誉编辑
1.2013年第十三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2.2013年大禹水利科学技术一等奖
3.2013年水力发电科学技术一等奖
4. 201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5. 2011年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
6. 2011年清华大学学术新人奖
7. 2011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8. 2010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9. 200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0. 2006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11. 2003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㈣ 清华大学易延友

易延友 1973年生

教授、博士生导师
清华大学法学院证据法研究中心主任
教育背景
1992-1996,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法学学士
1996-1999,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法学硕士
2001-2002,英国华威大学法学硕士
1999-2002,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法学博士

还是比较年轻的老师,有冲劲。
请看清华大学官方链接:
http://www.tsinghua.e.cn/publish/law/3563/2010/20101220195201791121787/20101220195201791121787_.html
网络:
http://ke..com/view/1001350.htm

下面引自清华大学官方介绍
学术成果
(一)著作
1. 《刑事诉讼法(第四版)》(法学阶梯),法律出版社,2013年。
2. 《刑事诉讼法精义》(法学名师讲堂),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
3. 《Understanding China’s Criminal Procere》(英文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美国海马出版社,2012年。
4. 《中国刑诉与中国社会》,2010年,北京大学出版社。
5. 《证据法的体系与精神》,2010年,北京大学出版社。
6. 《刑事诉讼法(第三版)》(21世纪法学教材),法律出版社,2008年。
7. 《陪审团审判与对抗式诉讼》,台北,三民书局,2004年。
8. 《刑事诉讼法(第二版)》(21世纪法学教材),法律出版社,2004年。
9. 《刑事诉讼法(第一版)》(21世纪法学教材),法律出版社,2003年。
10.《沉默的自由》,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
(二)论文
1. 《刑事强制措施的体系及完善》,《法学研究》,2012年第3期。
2. 《State Ideology Transition and Procere Model Transformation: China’s Criminal Procere Law and Its Revisions》, Tsinghua China Law Review, 2012.
3. 《论无罪推定的涵义与刑事诉讼法的完善》,《政法论坛》,2012年第1期
4. 《论最佳证据规则》,《比较法研究》,2011年第6期。
5. 《公民宪法权利的刑事程序保护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以美国联邦宪法第四修正案为中心展开》,《清华法学》,2011年第4期。
6. 《证人出庭与刑事被告人对质权的保障》,《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
7. 《对抗式刑事诉讼的形成与特色——兼论我国刑事司法中的对抗制改革》,《清华法学》,2010年第2期。
8. 《眼球对眼球的权利——对质权研究》,《比较法研究》2010年第1期。
9. 《Can A Government Compulsorily Make Citizens More Free? Revisiting Non-Judicial Detentions under 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s in PR China and Their Justifications》, in Tsinghua China Law Review, 2010, vol. 2.
10. 《刑事审级制度的建构与反思》,《法学研究》,2009年第3期。
11. 《美国联邦证据规则中的关联性》,《环球法律评论》2009年第6期。
12. 《除罪化、程序法治与法的可预期性——以黄碟案为中心的法理透视》,《清华法学》2009年第4期。
13. 《特免权规则:美国的制度与实践》,《证据科学》,2009年第4期。
14. 《英美证据法上的证人作证规则》,《比较法研究》,2008年第6期。
15. 《证据规则的法典化——美国<联邦证据规则>的制定及对我国证据立法的启示》,《政法论坛》,2008年第6期。
16. 《传闻法则:历史、原理与发展趋势》,《清华法学》2008年第4期。
17. 《Arrest as Punishment: the Abuse of Arrest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PUNISHMENT & SOCIET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ENOLOGY, 2008, vol. 10, No. 1.
18. 《英美证据法上的专家证言制度及其挑战》,《环球法律评论》,2007年第4期。
19. 《英美法上品格证据的运用规则及其基本原理》,《清华法学》,2007年第2期。
20. 《冤狱是怎样炼成的——从<窦娥冤>中的举证责任谈起》,《政法论坛》2006年第3期。
21. 《权衡原则是怎样把人权消灭掉的——以<刑事诉讼法>第93条为例》,《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2. 《证据学是一门法学吗——以研究对象为中心的考察》,载《政法论坛》2005年第3期。
23. 《陪审团移植的成败及其启示》,载《比较法研究》,2005年第1期。
24. 《英美证据法的历史与哲学考察》,载《中外法学》,2004年第3期。
25. 《陪审团在衰退吗?——当代英美陪审团发展趋势解读》,载《现代法学》,2004年第3期。
26. 《论证据法学的理论基础》,载《法学研究》,2004年第1期。
27. 《论辩诉交易应当缓行》,载《法学》,2003年第12期。
28. 《走向独立与公正的司法——司法改革研究述评》,载《中外法学》,2000年第6期。
29. 《论反对自我归罪的特权》,《比较法研究》1999年第2期。
30. 《对自由心证证据制度哲学基础的再思考》,《比较法研究》1998年第2期。
(三)随笔
1. 《检察官客观义务需要理论与实践支撑》,《检察日报》,2009年9月23日。
2. 《日本陪审团的恢复及对中国的启示》,《南方周末》,2009年7月。
3. 《官位与资源让学者们马失前蹄》,《法制日报》,2009年6月24日。
4. 《重典治乱与司法能动主义无关》,《法制日报》,2009年8月31日。
5. 《法院判决应当经得起法律的推敲——英文字母入姓名不符合我国法律》,《法制日报》,2009年3月4日。
6. 《量刑辩论程序理应推广和完善》,《法制日报》,2009年6月。
7. 《我国暂不宜设立藐视法庭罪》,《法制日报》,2009年1月22日。
8. 《保障眼球对眼球的权利》,《南方周末》,2008年11月27日。
9. 《律师应当为何而战》,《中国律师》,2008年。
10. 《附带民事诉讼与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检察日报》,2006年5月18日。
11. 《法院判案何须请示》,《南方周末》,2004年5月27日。
12. 《人民法院整体回避于法有据——评法官谋杀院长案》,搜狐评论,2003年10月13日。
13. 《我们能被关押多久》,《南方周末》,1999年11月2日。
14. 《“可不知论”与“不可不知论”》,《南方周末》,1998年12月18日。
15. 《法院如何给说法》,《南方周末》,1998年9月25日。
16. 《法官应代表哪家的利益》,《南方周末》,1998年6月26日。
17. 《毒树之根岂可不挖》,《南方周末》,1998年6月5日。

㈤ 清华一个导师带多少博士

清华抄大学此次研究生培袭养机制改革的核心是建立和完善以“三助岗位”体系为主要内容的研究生奖助体系。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高策理表示,此次改革,旨在增强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将研究生的培养、奖励、资助与研究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表现紧密联系起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水平。 为保证导师在指导研究生方面有足够的投入,学校规定只有具备培养条件的导师才有资格招收研究生,同时控制博士生导师招收博士生的数量上限,每位导师在读博士生数不能超过10人。 除“三助”岗位津贴外,清华将继续为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研究生发放普通奖学金和北京市生活补贴;继续设立清华大学研究生奖学金,用于奖励品学兼优的研究生。 为此,清华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在本学期(2007-2008学年度秋季学期)开展试点工作;待各项工作进一步细化后,将于下学期(2007-2008学年度春季学期)全面铺开。

求采纳

㈥ 能介绍几位知识产权法方面比较好的博士生导师吗

知识产权法是指来因调整知识产源权的归属、行使、管理和保护等活动中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知识产权法的综合性和技术性特征十分明显,在知识产权法中,既有私法规范,也有公法规范;既有实体法规范,也有程序法规范。但从法律部门的归属上讲,知识产权法仍属于民法,是民法的特别法。民法的基本原则、制度和法律规范大多适用于知识产权,并且知识产权法中的公法规范和程序法规范都是为确认和保护知识产权这一私权服务的,不占主导地位。

㈦ 清华大学的张树新已经是博士生导师了。

对张树新不是很了解

㈧ 清华大学心理学博士生导师有哪些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科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包括基础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
心理学研究涉及知觉、认知、情绪、人格、行为、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等许多领域,也与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家庭、教育、健康、社会等发生关联。心理学一方面尝试用大脑运作来解释个体基本的行为与心理机能,同时,心理学也尝试解释个体心理机能在社会行为与社会动力中的角色;同时它也与神经科学、医学、生物学等科学有关,因为这些科学所探讨的生理作用会影响个体的心智。
心理学家从事基础研究的目的是描述、解释、预测和影响行为。应用心理学家还有第五个目的——提高人类生活的质量。这些目标构成了心理学事业的基础。
心理学符号的含义:符号在希腊语里是灵魂的意思,后来变成英文psyche。

㈨ 北大清华的博士生导师和科学家有什么区别

一个培养博士生,一个天天搞研究

热点内容
恩平法院 发布:2025-10-07 15:45:54 浏览:608
民诉再审法院 发布:2025-10-07 15:37:21 浏览:67
法学专业移民 发布:2025-10-07 15:36:23 浏览:351
中国政法大学行政法精品课程 发布:2025-10-07 15:25:03 浏览:355
劳动合同法上下班时间 发布:2025-10-07 15:25:00 浏览:646
济宁法律援助中心律师电话 发布:2025-10-07 15:21:47 浏览:470
司法独立是由 发布:2025-10-07 15:21:47 浏览:237
法规兜底条款 发布:2025-10-07 15:19:33 浏览:21
社会与法平安365间谍观后感 发布:2025-10-07 15:13:22 浏览:328
法官检察官为什么辞职 发布:2025-10-07 15:12:03 浏览: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