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行政诉讼法解释
⑴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44条第一款第十款规定的请示的回答
最高人民法院对如何理解《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回的解释》第四十答四条第一款第(十)项规定的请示的答复
法行〔2000〕13号2000年6月5日
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鄂高法〔2000〕93号《关于如何理解最高人民法院〈若干解释〉第四十四条第一款第(十)项规定的请示》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
行政诉讼的标的为人民法院生效判决书、裁定书和调解书所羁束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裁定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应当依法裁定驳回起诉。
⑵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四条,请帮忙解释一下。
比如行政机关出台一项规定电动车必须上牌照,一个城市的电动车不计专其数,不能确定对多少人属有约束力,这就是抽象行政行为。反之,如果你超速被罚款了,这一行政行为只对你一个人产生了影响力,即行政行为的对象是特定,这就是具体行政行为。
利害关系人是指受到行政行为直接、现实影响的当事人(所谓当事人就是身当其事吗),不包括间接的、精神损失等
⑶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还有效吗
新的解抄释没有袭废止原来的解释,还有效。原来的司法解释中仅与新的解释不一致的才无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法释〔2015〕9号 2015年4月22日公布 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 第二十七条 最高人民法院以前发布的司法解释与本解释不一致的,以本解释为准。
⑷ 最高人民法院于2000年作出关于执行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后,对具体行政行为的范围有哪些扩大
排除法呀。复公民、法人制或者其他组织对下列行为不服提起诉讼的,不属于人民法院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一)行政诉讼法第十二条规定的行为;
(二)公安、国家安全等机关依照刑事诉讼法的明确授权实施的行为;
(三)调解行为以及法律规定的仲裁行为;
(四)不具有强制力的行政指导行为;
(五)驳回当事人对行政行为提起申诉的重复处理行为;
(六)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义务不产生实际影响的行为。
⑸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3条11项
第六抄十三条裁定适用于下列范围:
(一)不予受理;
(二)驳回起诉;
(三)管辖异议;
(四)终结诉讼;
(五)中止诉讼;
(六)移送或者指定管辖;
(七)诉讼期间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或者驳回停止执行的申请;
(八)财产保全;
(九)先予执行;
(十)准许或者不准许撤诉;
(十一)补正裁判文书中的笔误;
(十二)中止或者终结执行;
(十三)提审、指令再审或者发回重审;
(十四)准许或者不准许执行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
(十五)其他需要裁定的事项。
⑹ 最高院关于执行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里26条和行政诉讼法的67条规定内容冲突冲突吗
最高院关于执行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年出台,2018年2月8日已经废止内。行政诉讼法属容于法律,且2015年已经修订,应按照行政诉讼法规定执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法释〔2018〕1号)
第一百六十三条本解释自2018年2月8日起施行。
本解释施行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0〕8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5〕9号)同时废止。最高人民法院以前发布的司法解释与本解释不一致的,不再适用。
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法的司法解释
您好,您可以详细描述您的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于2015年4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48次会议通过。
为正确适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决定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结合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工作实际,现就有关条款的适用问题解释如下:
第一条 人民法院对符合起诉条件的案件应当立案,依法保障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
对当事人依法提起的诉讼,人民法院应当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一律接收起诉状。能够判断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当场登记立案;当场不能判断是否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接收起诉状后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七日内仍不能作出判断的,应当先予立案。
起诉状内容或者材料欠缺的,人民法院应当一次性全面告知当事人需要补正的内容、补充的材料及期限。在指定期限内补正并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登记立案。当事人拒绝补正或者经补正仍不符合起诉条件的,裁定不予立案,并载明不予立案的理由。
当事人对不予立案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第二条 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九条第三项规定的“有具体的诉讼请求”是指:
(一)请求判决撤销或者变更行政行为;
(二)请求判决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或者给付义务;
(三)请求判决确认行政行为违法;
(四)请求判决确认行政行为无效;
(五)请求判决行政机关予以赔偿或者补偿;
(六)请求解决行政协议争议;
(七)请求一并审查规章以下规范性文件;
(八)请求一并解决相关民事争议;
(九)其他诉讼请求。
当事人未能正确表达诉讼请求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释明。
第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已经立案的,应当裁定驳回起诉:
(一)不符合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的;
(二)超过法定起诉期限且无正当理由的;
(三)错列被告且拒绝变更的;
(四)未按照法律规定由法定代理人、指定代理人、代表人为诉讼行为的;
(五)未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的;
(六)重复起诉的;
(七)撤回起诉后无正当理由再行起诉的;
(八)行政行为对其合法权益明显不产生实际影响的;
(九)诉讼标的已为生效裁判所羁束的;
(十)不符合其他法定起诉条件的。
人民法院经过阅卷、调查和询问当事人,认为不需要开庭审理的,可以迳行裁定驳回起诉。
…………
第二十六条 2015年5月1日前起诉期限尚未届满的,适用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关于起诉期限的规定。
2015年5月1日前尚未审结案件的审理期限,适用修改前的行政诉讼法关于审理期限的规定。依照修改前的行政诉讼法已经完成的程序事项,仍然有效。
对2015年5月1日前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或者行政赔偿调解书不服申请再审,或者人民法院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的,程序性规定适用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的规定。
第二十七条 最高人民法院以前发布的司法解释与本解释不一致的,以本解释为准。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⑻ 如何简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本条文应理解为:第一款:在主债权转让时,不区分抵押物是债务人提供还是第三人提供,回抵押人仍然承担答抵押责任。
第二款:如果抵押物为债务人提供,主债务分割或转让,债务人仍以抵押物承担责任;如果抵押物为第三人提供,主债务分割或转让,比须经过第三人同意,否则对未经其同意转让的债务,不再承担担保责任。
⑼ 请帮忙解释一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43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十三条
内由于不属于起诉容人自身的原因超过起诉期限的,被耽误的时间不计算在起诉期间内。因人身自由受到限制而不能提起诉讼的,被限制人身自由的时间不计算在起诉期间内。
行政诉讼法是为了规范和保障人民法院能够正确、及时的审理行政案件,是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国家机关作出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而向法院提起的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