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不是行政法律行为是那

不是行政法律行为是那

发布时间: 2021-01-10 18:10:14

『壹』 下列行为中不属于行政行为的是

下列行为中不属于行政行为的是A。行政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构使用行政权力与其他方发生联系。机关盖房子与建筑公司签合同时是以商业身份而不是行政身份。

行政行为,行政主体作出的能够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行政行为的概念包括以下几层含义:

1、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所为的行为。

2、行政行为是行使行政职权,进行行政管理的行为。

3、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实施的能够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

(1)不是行政法律行为是那扩展阅读:

人民日报治理之道:健全行政行为容错纠错机制

职权与职责相统一,是建设现代责任政府的基本要求。掌握一定职权的政府工作人员应恪尽职守、夙夜在公,主动作为、善谋勇为,不允许占着位子不干事。这就需要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为勇于改革创新的干部撑腰鼓劲,让广大干部愿干事、敢干事、干成事。

明确问责标准。我国现行法律中的行政问责,主要是指领导成员或担任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因决策严重失误、工作失职、管理或监督不力。

在行政活动中滥用职权和实施违法行政行为,对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处置失当,用人失察或失误,造成恶劣影响或重大损失等行为,承担责令公开道歉、停职检查、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和免职的法律后果。

相关行政责任包含两类:一类是内容较为明确、由直接责任人员承担的法律责任,另一类是内容概括不明确、通常由部门或地区行政长官承担的领导责任。实践中,行政问责主要以后者为主,问责机制也主要以政治责任的形式启动。

在以往的相关规定中,对这一责任的追究,要求责任人主观上有过错。如2009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中有“决策严重失误”“因工作失职”等表述。

但实际上,因主观过错标准不明,基本实行无过错的严格责任模式。这种模式难免使干部有所顾忌、束缚手脚。

为了鼓励广大干部愿干事、敢干事、干成事,需要作出三个区分: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和错误,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

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以保护那些作风正派又敢作敢为、锐意进取的干部,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也就是说,应建立健全容错机制,为“试错”者留出免责空间。但“容错”并不是对乱作为的宽容,纪律和法律仍是不可逾越的底线。

设置责任清单。如何界定“工作失职”,是实行问责制度的难点。目前,许多地方正在推行政府责任清单制度,将其作为权力清单制度的配套制度,旨在全面梳理政府部门行使的职责,以清单方式列举并公之于众。

在实践中,这一清单制度对责任主体规定比较多,在实施依据、责任事项和追责情形等方面还没有清晰的梳理。作为“一张写着政府部门责任的纸”,责任清单制度应兼具组织规范和行为规范的双重属性,完善规则内容,使其成为保证政府工作人员恪尽职守、有所作为的制度基础。

对行政行为的过错标准,需要科学设置、详细规定,否则一方面会造成官员在行政决策中无从避险,另一方面会造成“严”制度“虚”落实。

此外,应建立在责任事故发生之前对行政行为实行日常监督的制度,对可能造成事故的失职不当行为进行追究,让行政问责发挥风险预警作用。

坚持有错必纠。值得注意的是,过去一些地方不敢容错是因为政府自身动态纠错能力不足。实际上,敢于承认过错、敢于纠正过错,不但是责任政府理念下权责一致的必然要求,而且是对领导干部加强从政修养的要求。

如果已发现决策失误,就应重新履行科学论证、征求民意等法定程序,把可能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以真诚取得人民的谅解。如果为了掩盖自己的错误,将错就错甚至搪塞推责,其危害比错误本身更严重。

应对政府权力行使的程序、环节、过程、责任进行分解细化,并制定相应的行使标准、运行流程、监督制约制度。

这不仅是为了使问责有法可依,更是为了及时纠正政府权力行使的随意、异化和滥用。加强行政问责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增强行政问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有错必纠、有责必问,目的是为了提高政府法治化建设水平,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

『贰』 “行政命令”是法律行为还是法律事件为什么

行政命令是法律行为。

1、法律行为与法律事件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是否是法律关系主回体以意思表示的方式作出答的行为,即是否代表了主体的意志。法律行为是主体有意识的行为,而法律事件只是客观上发生的能影响法律关系的状态的客观事件,不具有主体的主观意识性。

2、行政命令如果相对于民事法律关系来说,可以认定为一个法律事件。因为行政命令对于民事主体来说是一个不带民事主体的意思表示的公共行为,所以可以认定为法律事件。

『叁』 有没有行政法律行为是抽象的。。。。。。

有的!
行政行为以其对象是否特定为标准,分为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版。权
抽象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针对不特定行政管理对象实施的行政行为,如行政规范性文件包括行政立法、决定、命令等;

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针对特定行政管理对象实施的行为。如具体行政处罚决定、行政强制执行等。

『肆』 请问什么是要式行政行为和非要式行政行为

要式行政行为是必须具备某种法定形式或遵守法定程序才能成立生效。
如:税务行政内复议决定应当以容《行政复议决定书》的形式作出,并加盖税务机关印章。
广义的行政行为既包括行政法律行为,也包括行政事实行为;狭义的行政行为,仅指行政法律行为。
行政法律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实施行政管理和服务活动、行使行政职权或履行行政服务职能过程中所作出的具有法律意义的、旨在产生某种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
行政事实行为是指行政主体不以实现某种特定的法律效果为目的,而以影响或者改变事实状态为目的实施的行为。
非要式行政行为,“要式行政行为”的对称。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所作出的法律不要求必须有一定行为方式的行政行为。其行政行为的方式无论口头、书面,只要能表示意思即可。如治安管理处罚中的口头传唤,无使用书面的传唤证的要求。非要式行政行为一般适用于下列情况:(1)情况紧急,来不及采取某些必要的形式;(2)行政行为的内容简单,对相对人的权益影响不大,或没有影响,无须在形式或方式上要求等。

『伍』 “行政命令”是法律行为还是法律事件

1.法律事件 是法律规范规定的、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引起法律关系形成、变更或消版灭的客观事实。法律事权件可以分为社会事件和自然事件两种。 如自然灾害、人的自然出生和死亡等。 (参见,网络)
2.法律行为是指具有法律意义和属性,能够引起一定法律后果的行为。 (同上)

(我觉得是,法律行为。)

『陆』 行政指导是法律行为还是事实行为

行政指导就是行政机关在其所管辖的事务范围内,根据国家的政策规定,或者法律原则,针对特定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用非强制性的方法或手段,取得该行政相对方的同意或协助,有效地实现一定的行政目的的主动的管理行为。

基本特征
1.行政指导是非权力行政活动。不以国家权力为后盾。

2.行政指导是一种事实行为。不产生法律效果。

3.行政指导是行政机关单方面的意思表示,属于单方行为。

4.行政指导一般适用于有较大幅度弹性的管理领域。

5.行政指导适用法律优先的原则。

6.行政指导是一种外部行为。

『柒』 行政行为的法律效力有哪些

通常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实施的能够产生法律效力的行为。这种行为是行政主内体所有行为中的一个部分,而不是全容部。行政行为的效力主要表现为:
(1)行政行为具有确定力
行政行为具有确定力是指有效成立的行政行为,具有不可变更力,即非依法不得随意变更或撤销和不可争辩力。
(2)行政行为具有拘束力
行政行为具有拘束力是指行政行为成立后,其内容对有关人员或组织产生法律上的约束力,有关人员或组织必须遵守、服从。主要表现为对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的拘束力。
(3)行政行为具有公定力
所谓“公定力”是指行政主体作出的行政行为,不论合法还是违法,都推定为合法有效,相关的当事人都应当先加以遵守或服从。这是行政效率原则的要求。
(4)行政行为具有执行力
行政行为具有执行力是指行政行为生效后,行政主体依法有权采取一定手段,使行政行为的内容得以实现的效力。

『捌』 下列行为不属于行政行为的是

行政行为的法律特征:
1.主体是行政机关,以及得到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非行内政机关组织体。容
2.行政行为必须是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的行为。
3.行政行为必须是对相对人的权利义务产生法律影响的行为。
所以选C.调整机关内部人员工组分工
属于单位内部管理.

『玖』 请问申请注册商标的行为,属于什么法律行为显然不是民事法律行为,也不是行政法律行为。

判断属于什么法律行为的意义是什么?申请注册商标的行为属于行政许可的一个必要环节,不申请就无法启动行政许可程序。当然不是民事行为,民事行为是地位对等的当事人之间。

『拾』 行政处罚是针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作出的处理,那么国务院也可以被行政处罚吗

行政处罚适用的对象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注意,对象里面,不包括行政机回关!国务院不是公民、法答人或其他组织,是行政机关,不适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依照本法由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并由行政机关依照本法规定的程序实施。

热点内容
刘广律师 发布:2025-10-07 03:35:41 浏览:160
渭城法院董 发布:2025-10-07 03:31:31 浏览:388
论述经济法的个人本位原则 发布:2025-10-07 03:25:16 浏览:216
全面推进依法治教 发布:2025-10-07 03:09:28 浏览:533
经济法基础第三章记忆 发布:2025-10-07 02:56:40 浏览:289
劳动法关于春节返乡回程假 发布:2025-10-07 02:45:36 浏览:451
经济法判断题并说明理由 发布:2025-10-07 02:35:15 浏览:776
合同法第12条的性质 发布:2025-10-07 02:31:29 浏览:175
秸秆禁烧法律法规 发布:2025-10-07 02:29:23 浏览:403
妇女维权法律知识讲座讲话稿 发布:2025-10-07 02:23:31 浏览: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