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变更监护人诉状
㈠ 如何起诉法院变更监护人
在出现法律规定的可以变更监护人的情形,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提起变更监护人的起诉状。主要情形有:实施严重损害被监护人身心健康的行为;怠于履行监护职责,或者无法履行监护职责且拒绝将监护职责部分或者全部委托给他人,导致被监护人处于危困状态;实施严重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其他行为。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三十六条第一款
监护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根据有关个人或者组织的申请,撤销其监护人资格,安排必要的临时监护措施,并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依法指定监护人:
(一)实施严重损害被监护人身心健康的行为;
(二)怠于履行监护职责,或者无法履行监护职责且拒绝将监护职责部分或者全部委托给他人,导致被监护人处于危困状态;
(三)实施严重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其他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条
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
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㈡ 监护权特别程序案件适用情形是什么
监护权纠纷采取特别程序审理的,应当是要求变更监护权的,因为变更监护关系涉及到当事人的切身利益,法院应当慎重对待,采取特别程序审理。而一般的侵害监护权纠纷案件,法院采取普通或者简易程序审理。一、监护权特别程序案件适用情形是什么?
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了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其他有监护资格的人或者单位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的,按照普通程序审理;要求变更监护关系的,按照特别程序审理;既要求承担民事责任,又要求变更监护关系的,分别审理。监护权纠纷应适用特别程序审理,这就要求立案庭对此类案件在立案时就列为特别程序,如果列为简易程序或者普通程序,最终无法处理。
适用特别程序作出的判决、裁定,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作出该判决、裁定的人民法院提出异议。人民法院经审查,异议成立或者部分成立的,作出新的判决、裁定撤销或者改变原判决、裁定;异议不成立的,裁定驳回。因此,要注意不是说一审终审,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认为有错误也没有办法,而应告知其还可以提出异议。
因监护权纠纷提起的诉讼,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2条的原则规定,应当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二、监护权纠纷案由有哪些?
1、申请指定监护人,即对监护人的确定有争议时进行指定;
2、被指定的监护人不服指定,即被指定的监护人认为指定不当;
3、申请变更监护人,即认为原监护人不宜再担任监护人,需另由他人担任监护人;
4、申请撤销监护人资格,即认为原监护人有严重损害被监护人身心健康、怠于行使监护职责导致被监护人处于危困状态、实施严重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行为等情形。
综上所述,监护权纠纷案件的案由有几种,如果是因为侵害监护权引发的诉讼,法院会采取简易或者普通程序审理,而对于变更监护关系的起诉,则会启动特别程序。采取特别程序审理案件,实行一审终审制度,法院做出的判决具备终局效力。
㈢ 申请变更监护人是否需要开庭
法律分析:无需开庭。关于法定代理人的确定问题,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七条规定,法定代理人之间互相推诿代理责任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其中一人代为诉讼。为进一步细化指定程序,本解释规定如下:
第一,事先没有确定监护人的,可以由有监护资格的人协商确定。
第二,有监护资格的人对监护人确定一事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在他们之中指定诉讼中的法定代理人。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二十七条 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
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
(一)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兄、姐;
(三)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第三十一条 对监护人的确定有争议的,由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指定监护人,有关当事人对指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人;有关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人。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民政部门或者人民法院应当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在依法具有监护资格的人中指定监护人。
依据本条第一款规定指定监护人前,被监护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处于无人保护状态的,由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法律规定的有关组织或者民政部门担任临时监护人。
监护人被指定后,不得擅自变更;擅自变更的,不免除被指定的监护人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