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如何规定十三薪
Ⅰ 劳动法十三薪发放规定
企业在劳动法框架下,并未明确规定十三薪的具体发放标准,十三薪通常被视为一年中额外的一个月工资,类似于年终奖,用以奖励员工一年的工作表现。这种额外的工资支付形式,是企业自主决定的福利政策,不强制执行。
根据《劳动法》第五十条的规定,工资必须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且不能无故克扣或拖欠工资。这意味着,即便企业发放十三薪,也必须遵守这一原则,确保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在工资分配方面,劳动法强调了按劳分配原则和同工同酬,同时规定了最低工资保护和工资水平的逐步提升。这些规定旨在确保劳动者的权益,避免不公平的工资分配。
具体到企业内部,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由用人单位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依法自主决定。这意味着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工资政策,包括是否发放十三薪,以及如何发放。
总体而言,十三薪的发放虽然不受劳动法直接约束,但企业必须确保其操作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企业在制定十三薪政策时,应当充分考虑员工的工作表现和企业的财务状况,确保政策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Ⅱ 十三薪是劳动法规定吗
法律分析:
劳动法中并没有针对十三薪的相关蚂纯规定,企业中的十三薪, 是为发放相当于 13 个月的工资,其中一个月的工资为年终奖。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五十条 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闷耐咐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亩汪
Ⅲ 13薪是满一年才发吗
13薪不一定是满一年才发。具体如下:
1、需要看公司规章制度是否有第十三个月工资的规定,如果没有,可以按照入职当年工作时间折算第十三薪;
2、通常是指工作期满一年后,可以领取第十三个月的工资。一般情况下,“13薪”就是年底双薪,每年第12个月时,用人单位多向员工发放一个月的薪水;还有个别公司,以12月为一轮,当员工工期满12个月时,发放13薪。“13薪”超过《劳动法》的范畴,所以每个用人单位是否发放或者如何发放“13薪”,劳动监察部门管不了,看当初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是如何约定的。
工资总额由下列六个部分组成:
1、计时工资;
2、计件工资;
3、奖金;
4、津贴和补贴;
5、加班加点工资;
6、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计时工资包括:
1、已完成工作按计时工作标准支付的工资,即基本工资部分;
2、新参加工作职工的见习工资(学徒的生活费);
3、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因病、工伤、产假、计划生育假、婚丧假、事假、探亲假、定期休假、停工学习、执行国家或社会义务等原因按计时工资标准或计时工资标准的一定比例支付的工资;
4、实行岗位技能工资制的单位支付给职工的技能工资及岗位(职务)工资;
5、职工个人按规定比例缴纳的社会保险费、职工受处分期间的工资、浮动升级的工资等;
6、机关工作人员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基础工资;工人的岗位工资、技术等级(职务)工资。
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包括:
1、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因病、工伤、产假、计划生育假、婚丧假、事假、探亲假、定期休假、停工学习、执行国家或社会义务等原因按计时工资标准或计时工资标准的一定比例支付的工资;
2、附加工资、保留工资。
综上所述,13薪不一定是满一年才发,需要看公司规章制度是否有第十三个月工资的规定,如果没有,可以按照入职当年工作时间折算第十三薪。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条
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第十九条
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并具备以下条款:
(一)劳动合同期限;
(二)工作内容;
(三)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
(四)劳动报酬;
(五)劳动纪律;
(六)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
(七)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
劳动合同除前款规定的必备条款外,当事人可以协商约定其他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