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哪一个享有行政法规制定权

哪一个享有行政法规制定权

发布时间: 2025-05-24 09:33:57

『壹』 法律是由哪个部门制定和通过的

1,法律的制定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 2,行政法规的制定权: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 3,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的制定权: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 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施行。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报请批准的地方性法规,应当对其合法性进行审查,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不抵触的,应当在四个月内予以批准。 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对报请批准的较大的市的地方性法规进行审查时,发现其同本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的规章相抵触的,应当作出处理决定。 本法所称较大的市是指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 4,规章的执行权:部门规章应当经部务会议或者委员会会议决定。由部门首长签署命令予以公布。地方政府规章应当经政府常务会议或者全体会议决定。地方政府规章由省长或者自治区主席或者市长签署命令予以公布。

『贰』 哪一级政府可以制定法规

我国宪法、立法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对哪些国家机关可制定 法律规范,作了明确规定。(1)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国家 立法权,制定法律。(2) 国务院作为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根据宪法和法律,可以 制定行政法规。
(3)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与宪法、法律、 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 较大的市(即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 批准的较大的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 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 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省、自治区的人大常委会批 准后施行。
(4) 民族自治地方(即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 大会作为自治机关,有权根据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特点, 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 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 例,报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
(5) 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 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作为国务院的行政管理部门,可以根据法律 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 规章。
(6) 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作为地方行 政机关,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 法规,制定规章。 除宪法和法律明确规定的上述国家机关外,其他任何机关和 组织都不能制定法律规范,如果确有必要制定法律规范,必须经全 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专门授权。
例如:深圳、厦门、珠海、汕头四个经 济特区所在地的市过去都没有立法权,为了充分发挥四个经济特 区在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方面先行一步探索作用,全国人大 及其常委会曾先后于1992年、1994年、1996年三次作出授权决 定,授予这四个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根据经济特区的实际情 况,在遵循宪法的规定和法律、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制 定法规,在经济特区范围内实施。
直到2000年立法法通过后,这四个城市作岁立法法规定的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才有了法定立 法权。以上所讲“有权制定法律规范”,是指有权创设公民、法人和 其他组织权利、义务,即通过制定法律规范赋予或剥夺、限制公民、 法人和其他组织某种权利,或者使其承担某种义务。
如果没有创 设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义务,则不属于法律规范,其他国家 机关也可以制定。 其他国家机关制定的这种文件、规定,称之为一 般规范性文件(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规章统称为规范性文件)。
一般规范性文件只要符合法律、行政法 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和上级国家机关的规 定,对行政机关也有约束力,也要执行。 但一般规范性文件在法院 不能单独作为审判案件的依据。
法规性文件如合法可以作为法院 审判时的参考。

『叁』 行政法规哪些部门有权制定

行政法规哪些部门有权制定?
行政法规哪些部门有权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也就是说只有国务院有权制定行政法规。
附:第六十三条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
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施行。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报请批准的地方性法规,应当对其合法性进行审查,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不抵触的,应当在四个月内予以批准。
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对报请批准的较大的市的地方性法规进行审查时,发现其同本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的规章相抵触的,应当作出处理决定。
本法所称较大的市是指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
第七十一条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可以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规章。
部门规章规定的事项应当属于执行法律或者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的事项。
第七十二条涉及两个以上国务院部门职权范围的事项,应当提请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或者由国务院有关部门联合制定规章。
第七十三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制定规章。
这几种法律文件级别不同、效力不同、制定部门也不同,注意区分奥
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有权制定教育行政法规吗1、根据立法法规定来讲,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有权制定规章,无权制定行政法规。
2、对于教育类的行政法规,可以由教育行政部门起草,但最后还是由国务院决定、公布。
相关法律规定:
《立法法》第八十条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可以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规章。
部门规章规定的事项应当属于执行法律或者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的事项。没有法律或者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的依据,部门规章不得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的规范,不得增加本部门的权力或者减少本部门的法定职责。
第六十七条行政法规由国务院有关部门或者国务院法制机构具体负责起草,重要行政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草案由国务院法制机构组织起草。行政法规在起草过程中,应当广泛听取有关机关、组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社会公众的意见。听取意见可以采取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多种形式。
行政法规草案应当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但是经国务院决定不公布的除外。
我国有权制定行政法规的主体是哪个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五十六条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行政法规由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布。
在行政合同的履行、变更或解除中,行政机关作为公共事业的管理者,享有其行政优益权(或优先权),表现为:具有签订合同的原始发动权;有权监督合同的履行
国务院各部委有权制定行政法规吗?国务院各部委无权指定行政法规,只有国务院才有权制定行政法规,各部委制定的称为部门规章,效力小于行政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八十九条国务院行使下列职权:(一)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规,发布决定和命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九条本法第八条规定的事项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有权作出决定,授权国务院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中的部分事项先制定行政法规,但是有关犯罪和刑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司法制度等事项除外。
我国有权制定行政法规的主体,限于???31.我国有权制定行政法规的主体,限于(A.)。
地方法规行政部门有权制定吗法律条款只有人大才有权利指定,行政部门只能指定“条例”或者“规定”
有权制定和颁布行政规章的机关和有权制定颁布行政法规的机关是哪里?行政法规:国务院
行政规章: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的直属机构
根据上面所述,制定和颁布行政规章的机关是3,行政法规的是2,而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有关法律的制定和修改。
政府有没有权利制定行政法规?您可能混淆了一些概念。
我国法律体系的构成为:
1、由人大制定的狭义的法律
2、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
3、地方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规
4、国务院部委和地方政府制定的部门规章和政府规章
以上四类都属于广义上的法律范畴,但只有人大制定的才叫法律,且法律具有最高效力,下面三类都不能违反法律。。
这个宪法学及立法法中有较明确的规定,我摘抄一段给你。。
详细的你可以去参考我国的立法法
第七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
第八条下列事项只能制定法律:
(一)国家主权的事项;
(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产生、组织和职权;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四)犯罪和刑罚;
(五)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
(六)对非国有财产的征收;
(七)民事基本制度;
(八)基本经济制度以及财政、税收、海关、金融和外贸的基本制度;
(九)诉讼和仲裁制度;
(十)必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的其他事项。
第九条本法第八条规定的事项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有权作出决定,授权国务院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中的部分事项先制定行政法规,但是有关犯罪和刑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司法制度等事项除外。
第五十六条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
行政法规可以就下列事项作出规定:
(一)为执行法律的规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规的事项;
(二)宪法第八十九条规定的国务院行政管理职权的事项。
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的事项,国务院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授权决定先制定的行政法规,经过实践检验,制定法律的条件成熟时,国务院应当及时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
第六十三条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
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施行。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报请批准的地方性法规,应当对其合法性进行审查,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不抵触的,应当在四个月内予以批准。
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对报请批准的较大的市的地方性法规进行审查时,发现其同本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的规章相抵触的,应当作出处理决定。
本法所称较大的市是指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
第六十四条地方性法规可以就下列事项作出规定:
(一)为执行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需要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作具体规定的事项;
(二)属于地方性事务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事项。
除本法第八条规定的事项外,其他事项国家尚未制定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根据本地方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可以先制定地方性法规。在国家制定的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生效后,地方性法规同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相抵触的规定无效,制定机关应当及时予以修改或者废止。

『肆』 我国有权制定行政法规的主体是哪个部门

我国有权制定行政法规的主体是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并由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布。在行政合同的履行、变更或解除中,行政机关作为公共事业的管理者,享有行政优益权,即具有签订合同的原始发动权,有权监督合同的履行。

在实际操作中,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优益权时,需要遵循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保障合同的公平、公正、合理,维护合同双方的合法权益。在行政合同的履行过程中,行政机关需要承担监管责任,对合同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确保合同的顺利执行和双方权益的保障。

行政优益权的行使,是行政机关履行管理职能的重要手段,但同时也需要受到法律的制约和监督。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优益权时,需要遵守法律程序,确保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公正性,同时要重视合同双方的利益平衡,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为行政合同的签订、履行和监管提供了法律依据。在行政合同的管理中,行政机关需要依据行政法规和规章,严格履行监管职责,保障合同的合法性和双方权益,促进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

『伍』 下列哪一个主体享有行政法规的制定权

所谓行政主体,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中,以自己的名义履行行政职责(行使行政职权)、承担行政法律责任的主体。行政机关,是依法设立的国家机关,一般都通过编委制定的该机关“三定”方案(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三定)确定其行政职责,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在其法定职责范围内是当然的行政主体。
派出机构与派出机关,也是有区别的。派出机关是政府或者政府部门依法设立的具有独立承担法律责任能力的,不属一级政府也不属一级政府所属部门的机关,具有法人资格,在其法定职责范围内是行政主体,如,街道办事处是区政府的派出机关,由国务院、省级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开发区管理机构一般也认为是其所属政府的派出机关。曾有段时间有观点认为开发区管理机构也只是派出机构而非派出机关,但2018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 第21条,以是否经国务院或者省级政府批准设立为标志,实质上将经国务院或者省级政府批准设立的开发区管理机构认定为派出机关,一些地方立法如《江西省开发区条例》也是类似规定。
派出机构是指行政机关向其所辖某一区域派出的不具有法人资格的机构(不具有独立承担法律责任能力)。如,公安派出所是县区公安局的派出机构,市场监管所是县区市场监管局的派出机构。派出机构一般以其隶属的行政机关的名义开展活动,相关法律责任也由其隶属的行政机关承担,一般情况下不具备行政主体资格 。但是,当法律、法规或者规章明确授权行政机关的派出机构以自己名义行使行政职权、履行行政职责的,该派出机构在履行相关职责时,属于行政主体。不过,根据《行政处罚法》第十五条、第十七条的规定,派出机构以自己名义实施行政处罚(成为行政处罚实施主体)的,必须要有法律、法规的明确授权,规章不得授权行政机关之外的组织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处罚(若有,只能视为行政委托)。也就是说,派出机构取得行政主体资格,实质上是基于行政授权而非行政委托。
有意思的是,有相当长一段时期,行政法理论和实务上,是不承认规章成为行政授权执法的依据的,而只承认法律、法规可以授权行政机关之外的组织(如事业组织、行政机关的派出机构)行使行政职权,并在授权范围内具备行政主体资格。主要体现在1991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8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的派出机构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应以该行政机关为被告。但法律、法规对派出机构有授权的除外。”而到1999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条第三款规定“法律、法规或者规章授权行使行政职权的行政机关内设机构、派出机构或者其他组织,超出法定授权范围实施行政行为,当事人不服提起诉讼的,应当以实施该行为的机构或者组织为被告。”也就是说,1999年的该司法解释,实质上认可了规章可成为行政授权依据,甚至只要是法律、法规或者规章明确授权行使行政职权的组织,当其超出法定授权范围以自己名义实施行政行为的,也认可其为越权的行政主体身份(列为行政诉讼被告)。当然,规章仍然不得授权其他组织行使行政处罚权,因为《行政处罚法》第十七条明确规定“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可以在法定授权范围内实施行政处罚。”

『陆』 有权制定行政法规的机关是

有权制定行政法规的机关是国务院。据相关资料显示,国务院是中国政府的最高行政机关,负责全国的行政管理工作,包括制定行政法规、颁布行政命令和政令等。此外,国务院下属的各部委、委员会、局、办公厅等机构也可以根据授权制定具体领域的行政法规。

『柒』 行政法规的制定主体

行政法规的制定主体是国务院,行政法规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授权制定、行政法规必须经过法定程序制定、行政法规具有法的效力。行政法规一般以条例、办法、实施细则、规定等形式作成。发布行政法规需要国务院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它的效力次于法律、高于部门规章和地方法规。
法律分析
行政法规就是对法律内容具体化的一种主要形式。行政法规是国务院为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行政工作,根据法律,并且按照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的规定而制定的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类法规的总称;是指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关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责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行政法规的制定主体是国务院,行政法规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授权制定、行政法规必须经过法定程序制定、行政法规具有法的效力。行政法规一般以条例、办法、实施细则、规定等形式组成。发布行政法规需要国务院总理签署国务院令。行政法规的效力仅次于宪法和法律,高于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分为部门规章和地方规章。部门规章是指国务院各组成部门以及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权限内按照规定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地方规章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所制定的普遍适用于本地区行政管理工作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行政规章是行政管理活动的重要根据,其数量之多、适用范围之广、使用频率之高均居行政法各表现形式之首。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八十九条 国务院行使下列职权:(一)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规,发布决定和命令;(二)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议案;(三)规定各部和各委员会的任务和职责,统一领导各部和各委员会的工作,并且领导不属于各部和各委员会的全国性的行政工作;(四)统一领导全国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规定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国家行政机关的职权的具体划分;(五)编制和执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国家预算;(六)领导和管理经济工作和城乡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七)领导和管理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和计划生育工作;(八)领导和管理民政、公安、司法行政等工作;(九)管理对外事务,同外国缔结条约和协定;(十)领导和管理国防建设事业;(十一)领导和管理民族事务,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和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利;(十二)保护华侨的正当的权利和利益,保护归侨和侨眷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十三)改变或者撤销各部、各委员会发布的不适当的命令、指示和规章;(十四)改变或者撤销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十五)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区域划分,批准自治州、县、自治县、市的建置和区域划分;(十六)依照法律规定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范围内部分地区进入紧急状态;(十七)审定行政机构的编制,依照法律规定任免、培训、考核和奖惩行政人员;(十八)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授予的其他职权。

『捌』 有权制定和颁布行政法规的国家机关是什么

1. 有权制定和颁布行政法规的国家机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 根据宪法第八十九条规定,国务院行使制定行政法规的职权。
3. 国务院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提出议案。
4. 国务院负责统一领导各部和各委员会的工作,以及全国性的行政工作。
5. 国务院负责统一领导全国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并规定其职权划分。
6. 国务院负责编制和执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国家预算。
7. 国务院领导和管理经济工作、城乡建设以及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和计划生育工作。
8. 国务院还负责领导和管理民政、公安、司法行政和监察等工作。

热点内容
豪迈规章 发布:2025-05-24 16:25:22 浏览:290
导致第三者离婚的婚姻法 发布:2025-05-24 16:16:45 浏览:709
广东劳动法孕妇 发布:2025-05-24 16:03:46 浏览:729
缅甸司法审判 发布:2025-05-24 16:03:46 浏览:625
婚姻法只有一个爱字 发布:2025-05-24 16:03:39 浏览:21
法院蔡毅 发布:2025-05-24 16:03:01 浏览:422
新劳动法之前的保险问题 发布:2025-05-24 16:01:32 浏览:841
上海法学 发布:2025-05-24 15:47:12 浏览:571
复印件欠条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5-24 15:32:22 浏览:519
法院成功拍卖 发布:2025-05-24 15:31:01 浏览: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