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行政法违法所得数额的认定

行政法违法所得数额的认定

发布时间: 2025-07-09 00:21:34

㈠ 琛屾斂寮哄埗鎵ц屾硶2024鐨勫唴瀹规湁浠涔堝彉鍖

鍏充簬鏂颁慨璁㈢殑銆婅屾斂寮哄埗鎵ц屾硶銆嬪唴瀹逛笂鐨勫彉鍖栨湁锛氳屾斂澶勭綒姒傚康鍙婄嶇被銆佸勭綒鏃舵晥銆佸勭綒鍒跺害銆佷埂闀囩瓑澶勭綒鏉冨姏銆佸畬鍠勫勭綒鍘熷垯銆佸己鍖栫▼搴忋佺‘瀹氳屾斂鎵ф硶鍦颁綅銆佹墿澶ц屾斂澶勭綒鐨勬潈闄愮瓑銆 (涓)鏄庣‘琛屾斂澶勭綒姒傚康
銆婅屾斂寮哄埗鎵ц屾硶銆嬬浜屾潯 鈥滆屾斂澶勭綒鏄鎸囪屾斂鏈哄叧渚濇硶瀵硅繚鍙嶈屾斂绠$悊绉╁簭鐨勫叕姘戙佹硶浜烘垨鑰呭叾浠栫粍缁囷紝浠ュ噺鎹熸潈鐩婃垨鑰呭炲姞涔夊姟鐨勬柟寮忎簣浠ユ儵鎴掔殑琛屼负銆傗
(浜)鏂板炶屾斂澶勭綒绉嶇被
銆婅屾斂寮哄埗鎵ц屾硶銆嬬涔濇潯鈥滆屾斂澶勭綒鐨勭嶇被锛
(1)璀﹀憡銆侀氭姤鎵硅瘎;
(2)缃氭俱佹病鏀惰繚娉曟墍寰椼佹病鏀堕潪娉曡储鐗;
(3)鏆傛墸璁稿彲璇佷欢銆侀檷浣庤祫璐ㄧ瓑绾с佸悐閿璁稿彲璇佷欢;
(4)闄愬埗寮灞曠敓浜х粡钀ユ椿鍔ㄣ佽矗浠ゅ仠浜у仠涓氥佽矗浠ゅ叧闂銆侀檺鍒朵粠涓;
(5)琛屾斂鎷樼暀;
(6)娉曞緥銆佽屾斂娉曡勮勫畾鐨勫叾浠栬屾斂澶勭綒銆傗
(涓)璧嬩簣鈥滀埂銆侀晣銆佽楀姙鈥濅竴瀹氱▼搴︿笂琛屾斂澶勭綒鏉冦
杩欎竴瑙勫畾鏈夊埄浜庡皢琛屾斂澶勭綒瀹炴柦鏉冨悜涔¢晣浜烘皯鏀垮簻鍙婅楅亾鍔炰簨澶勫欢浼革紝鎻愰珮鎵ф硶鏁堣兘銆備絾鍘跨骇浜烘皯鏀垮簻搴斿綋鍔犲己鐩戠潱锛屽畬鍠勮屾斂澶勭綒鐨勮瘎璁銆佽冩牳鍒跺害锛屽彂鐜伴棶棰橈紝鍙婃椂绾犳o紝纭淇濊屾斂绠$悊鐩稿逛汉鐨勫悎娉曟潈鐩婁笉鍙椾镜瀹炽
銆婅屾斂寮哄埗鎵ц屾硶銆嬬浜屽崄鍥涙潯鈥滅渷銆佽嚜娌诲尯銆佺洿杈栧競鏍规嵁褰撳湴瀹為檯鎯呭喌锛屽彲浠ュ喅瀹氬皢鍩哄眰绠$悊杩鍒囬渶瑕佺殑鍘跨骇浜烘皯鏀垮簻閮ㄩ棬鐨勮屾斂澶勭綒鏉冧氦鐢辫兘澶熸湁鏁堟壙鎺ョ殑涔¢晣浜烘皯鏀垮簻銆佽楅亾鍔炰簨澶勮屼娇锛屽苟瀹氭湡缁勭粐璇勪及銆傚喅瀹氬簲褰撳叕甯冦傛壙鎺ヨ屾斂澶勭綒鏉冪殑涔¢晣浜烘皯鏀垮簻銆佽楅亾鍔炰簨澶勫簲褰撳姞寮烘墽娉曡兘鍔涘缓璁撅紝鎸夌収瑙勫畾鑼冨洿銆佷緷鐓ф硶瀹氱▼搴忓疄鏂借屾斂澶勭綒銆傛湁鍏冲湴鏂逛汉姘戞斂搴滃強鍏堕儴闂ㄥ簲褰撳姞寮虹粍缁囧崗璋冦佷笟鍔℃寚瀵笺佹墽娉曠洃鐫o紝寤虹珛鍋ュ叏琛屾斂澶勭綒鍗忚皟閰嶅悎鏈哄埗锛屽畬鍠勮瘎璁銆佽冩牳鍒跺害銆傗
(鍥)淇鏀硅屾斂澶勭綒鏃舵晥鍒跺害
琛屾斂澶勭綒鏃舵晥鍒跺害锛屽氨鏄鎸囪屾斂鏈哄叧瀵硅繚鍙嶈屾斂绠$悊绉╁簭鐨勫叕姘戙佹硶浜烘垨鑰呭叾浠栫粍缁囪拷绌惰屾斂璐d换銆佺粰浜堣屾斂澶勭綒鐨勬湁鏁堟湡闄愩傝屾斂鏈哄叧瓒呰繃娉曞緥瑙勫畾鐨勬湡闄愭湭鍙戠幇杩濇硶琛屼负鐨勶紝瀵瑰綋鏃剁殑杩濇硶琛屼负浜轰笉鍐嶇粰浜堣屾斂澶勭綒銆
銆婅屾斂寮哄埗鎵ц屾硶銆嬬涓夊崄鍏鏉♀滆繚娉曡屼负鍦ㄤ簩骞村唴鏈琚鍙戠幇鐨勶紝涓嶅啀缁欎簣琛屾斂澶勭綒;娑夊強鍏姘戠敓鍛藉仴搴峰畨鍏ㄣ侀噾铻嶅畨鍏ㄤ笖鏈夊嵄瀹冲悗鏋滅殑锛屼笂杩版湡闄愬欢闀胯嚦浜斿勾銆傛硶寰嬪彟鏈夎勫畾鐨勯櫎澶栥傚墠娆捐勫畾鐨勬湡闄愶紝浠庤繚娉曡屼负鍙戠敓涔嬫棩璧疯$畻;杩濇硶琛屼负鏈夎繛缁鎴栬呯户缁鐘舵佺殑锛屼粠琛屼负缁堜簡涔嬫棩璧疯$畻銆傗
(浜)瀹屽杽琛屾斂澶勭綒鍚璇佸埗搴
鍚璇佸埗搴︽槸鐜颁唬琛屾斂绋嬪簭娉曠殑鏍稿績鍒跺害銆傛柊淇璁㈢殑銆婅屾斂澶勭綒娉曘嬮拡瀵硅屾斂澶勭綒鍚璇佷腑瀛樺湪鐨勭獊鍑洪棶棰橈紝瀵硅屾斂澶勭綒鍚璇佸埗搴﹁繘琛屼簡涓変釜鏂归潰鐨勫畬鍠勶細
涓鏄鎵╁ぇ琛屾斂澶勭綒鍚璇佺殑鑼冨洿锛屽悓鐜拌屻婅屾斂澶勭綒娉曘嬬浉姣旓紝灏嗘病鏀惰緝澶ф暟棰濊繚娉曟墍寰椼佹病鏀惰緝澶т环鍊奸潪娉曡储鐗╋紝闄嶄綆璧勮川绛夌骇锛岃矗浠ゅ叧闂銆侀檺鍒朵粠涓氬拰鍏朵粬杈冮噸鐨勮屾斂澶勭綒閮界撼鍏ュ彲浠ョ敵璇峰惉璇佺殑浜嬮」鑼冨洿;
浜屾槸寤堕暱褰撲簨浜虹敵璇峰惉璇佺殑鏃堕棿锛屽皢鐜拌屻婅屾斂澶勭綒娉曘嬭勫畾鐨勭敵璇峰惉璇佺殑鏃堕棿鐢变笁澶╀慨鏀逛负浜斿ぉ;涓夋槸瀵瑰惉璇佺瑪褰曠殑鏁堝姏浣滃嚭鏄庣‘瑙勫畾銆
(鍏)瀹屽杽鈥滀竴浜嬩笉鍐嶇綒鈥濆師鍒
鈥滀竴浜嬩笉鍐嶇綒鈥濇槸琛屾斂娉曟不鐨勫熀鏈鍘熷垯銆傘婅屾斂寮哄埗鎵ц屾硶銆嬬浜屽崄涔濇潯鈥滃瑰綋浜嬩汉鐨勫悓涓涓杩濇硶琛屼负锛屼笉寰楃粰浜堜袱娆′互涓婄綒娆剧殑琛屾斂澶勭綒銆傚悓涓涓杩濇硶琛屼负杩濆弽澶氫釜娉曞緥瑙勮寖搴斿綋缁欎簣缃氭惧勭綒鐨勶紝鎸夌収缃氭炬暟棰濋珮鐨勮勫畾澶勭綒銆傗
(涓)缁嗗寲琛屽垜琛旀帴鍒跺害
鐜拌屻婅屾斂澶勭綒娉曘嬫病鏈夎勫畾锛岀粰琛屽垜琛旀帴鍒跺害鐨勫疄鏂藉甫鏉ュ洶闅俱傞拡瀵硅繖涓闂棰橈紝鏂颁慨璁㈢殑銆婅屾斂澶勭綒娉曘嬬浜屽崄涓冩潯澧炲姞瑙勫畾锛
瀵逛緷娉曚笉闇瑕佽拷绌跺垜浜嬭矗浠绘垨鑰呭厤浜堝垜浜嬪勭綒锛屼絾搴斿綋缁欎簣琛屾斂澶勭綒鐨勶紝鍙告硶鏈哄叧搴斿綋鍙婃椂灏嗘堜欢绉婚佹湁鍏宠屾斂鏈哄叧銆備篃灏辨槸璇村湪鍒戜簨绋嬪簭涔嬪悗杩橀渶瑕佽屾斂澶勭綒鐨勶紝鍙告硶鏈哄叧瑕佸皢妗堜欢绉婚佹湁鍏宠屾斂鏈哄叧銆
鍚屾椂锛屾柊淇璁㈢殑銆婅屾斂澶勭綒娉曘嬭繕瑕佹眰琛屾斂澶勭綒瀹炴柦鏈哄叧涓庡徃娉曟満鍏充箣闂村簲褰撳姞寮哄崗璋冮厤鍚堬紝寤虹珛鍋ュ叏妗堜欢绉婚佸埗搴︼紝鍔犲己璇佹嵁鏉愭枡绉讳氦銆佹帴鏀惰旀帴锛屽畬鍠勬堜欢澶勭悊淇℃伅閫氭姤鏈哄埗銆
(鍏)寮哄寲琛屾斂澶勭綒鐨勬e綋绋嬪簭
姝e綋绋嬪簭鏄琛屾斂娉曠殑鍩烘湰鍘熷垯銆傛e綋绋嬪簭鐨勫熀鏈瑕佹眰鏄浠讳綍浜轰笉鑳藉仛鑷宸辨堜欢鐨勬硶瀹橈紝搴斿綋涓绔嬨佸叕姝c佷笉鍋忎笉鍊;浣滃嚭琛屾斂鍐冲畾鏃讹紝搴斿綋鍏佽稿彈鍐冲畾褰卞搷鐨勫叕姘戞彁渚涜瘉鎹锛岄檲杩板拰鐢宠京锛岃屾斂鏈哄叧蹇呴』鍚鍙栧叕姘戠殑鎰忚併傛柊淇璁㈢殑銆婅屾斂澶勭綒娉曘嬪湪姝e綋绋嬪簭鏂归潰鏈変簡鏄庢樉鐨勮繘姝ワ細
涓鏄瀹屽杽琛屾斂澶勭綒鍥為伩鍒跺害銆
浜屾槸澧炲姞琛屾斂澶勭綒鐨勮瘉鎹瑙勫畾銆
涓夋槸鍒囧疄淇濋殰褰撲簨浜虹殑闄堣堪銆佺敵杈╂潈銆
(涔)纭绔嬭屾斂鎵ф硶鈥滀笁椤瑰埗搴︹濈殑娉曞緥鍦颁綅
鈥滀笁椤瑰埗搴︹濇槸鎸囪屾斂鎵ф硶鍏绀哄埗搴︺佹墽娉曞叏杩囩▼璁板綍鍒跺害銆侀噸澶ф墽娉曞喅瀹氭硶鍒跺℃牳鍒跺害銆傗滀笁椤瑰埗搴︹濊仛鐒﹁屾斂鎵ф硶鐨勬簮澶淬佽繃绋嬪拰缁撴灉涓変釜鍏抽敭鐜鑺傦紝鏄鎻愰珮鏀垮簻娌荤悊鏁堣兘鐨勯噸瑕佹姄鎵嬶紝瀵瑰垏瀹炰繚闅滀汉姘戠兢浼楀悎娉曟潈鐩娿佹帹杩涘浗瀹舵不鐞嗕綋绯诲拰娌荤悊鑳藉姏鐜颁唬鍖栧叿鏈夐噸瑕佹剰涔夈
(鍗)鎵╁ぇ琛屾斂澶勭綒鐨勮惧畾鏉冮檺
鏍规嵁鐜拌屻婅屾斂澶勭綒娉曘嬬殑瑙勫畾锛岃屾斂娉曡勫彲浠ヨ惧畾闄ら檺鍒朵汉韬鑷鐢变互澶栫殑琛屾斂澶勭綒銆傚湴鏂规ф硶瑙勫彲浠ヨ惧畾闄ら檺鍒朵汉韬鑷鐢便佸悐閿浼佷笟钀ヤ笟鎵х収浠ュ栫殑琛屾斂澶勭綒銆傛硶寰嬨佽屾斂娉曡勫硅繚娉曡屼负宸茬粡浣滃嚭琛屾斂澶勭綒瑙勫畾锛屽湴鏂规ф硶瑙勯渶瑕佷綔鍑哄叿浣撹勫畾鐨勶紝蹇呴』鍦ㄦ硶寰嬨佽屾斂娉曡勮勫畾鐨勭粰浜堣屾斂澶勭綒鐨勮屼负銆佺嶇被鍜屽箙搴︾殑鑼冨洿鍐呬綔鍑鸿勫畾銆傝繖涓瑙勫畾涓昏佹槸闄愬埗鍦版柟鎬ф硶瑙勯殢鎰忚惧畾琛屾斂澶勭綒锛屼镜鐘鍏姘戙佹硶浜烘垨鑰呭叾浠栫粍缁囩殑鍚堟硶鏉冪泭銆備絾鏄銆婅屾斂澶勭綒娉曘嬪疄鏂20澶氬勾鏉ワ紝鍦版柟鍦ㄥ疄鏂戒腑鏅閬嶆劅瑙夎繖涓瑙勫畾瀵瑰湴鏂规ф硶瑙勭殑闄愬埗杩囦簬涓ユ牸锛屼笉鍒╀簬鍙戞尌鍦版柟鎬ф硶瑙勫湪鍦版柟娌荤悊涓鐨勪綔鐢ㄣ備负姝わ紝杩欐℃柊淇璁㈢殑銆婅屾斂澶勭綒娉曘嬭祴浜堣屾斂娉曡勫拰鍦版柟鎬ф硶瑙勮屾斂澶勭綒鐨勮惧畾鏉冿紝鍦ㄣ婅屾斂寮哄埗鎵ц屾硶銆嬬鍗佹潯澧炲姞瑙勫畾锛氭硶寰嬪硅繚娉曡屼负鏈浣滃嚭琛屾斂澶勭綒瑙勫畾锛岃屾斂娉曡勪负瀹炴柦娉曞緥锛屽彲浠ヨˉ鍏呰惧畾琛屾斂澶勭綒銆
銆婅屾斂澶勭綒娉曘嬪逛簬鏀垮簻浜嗚В鍥藉跺埗搴︼紝浜嗚В浜烘皯鐢熸椿锛屼簡瑙e埗搴︾壒鐐规湁寰堝ぇ鐨勫府鍔╋紝鍥藉堕氳繃涓嶆柇瀹屽杽涓嶆柇淇鏀规硶寰嬫潵閫傚簲姝e湪鍙戝睍鐨勭ぞ浼氾紝杩欏悓鏃朵篃浣撶幇浜嗘硶寰嬬殑涓庢椂淇辫繘锛屽浗瀹跺逛汉姘戠殑鍏冲績銆

㈡ 新行政处罚法十大亮点

亮点一:首次明确行政处罚的概念
1996年颁布实施的《行政处罚法》,对什么是行政处罚,一直缺乏从法律上下的定义,这不能不说是《行政处罚法》一个较大缺陷。《行政处罚法》作为调整整个行政处罚领域的基本法,没有对行政处罚的内涵和外延作出明确的界定,不利于整个行政处罚领域法治的统一。同时,国家立法机关在制定行政处罚单行法和行政立法机关在制定行政处罚单行法规时,对处罚对象和处罚范围的确定也没有严格的遵循标准。这次修订《行政处罚法》要为“行政处罚”下一个定义,已成为各方面的共识。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第二条明确规定: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减损权益或者增加义务的方式予以惩戒的行为。这一规定明确了行政处罚的主体是行政机关,行政处罚的对象是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行政处罚的内容是以减损权益或者增加义务的方式予以惩戒,较为携兄侍全面地反映了行政处罚的内涵和外延,也有利于将行政处罚与其他行政行为区别开来。
亮点二:完善行政处罚的种类
现行《行政处罚法》规定的行政处罚种类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长期以来,社会各界普遍认为这一规定对行政处罚的形式不包容、不周延,遗漏了很多应属于行政处罚范畴的行为,如责令拆除违法建筑,取消或限制从业资格等。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对行政处罚的种类进行了调整,第九条明确行政处罚的种类包括:警告、通报批评;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暂扣许可证件、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许可证件;限制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关闭、限制从业;行政拘留;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这一规定进一步体现了行政处罚的基本种类,即财产罚、行为资格罚、人身自由罚和声誉罚,使行政处罚的分类更加科学。
亮点三:扩大行政处罚的设定权限
根据现行《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销企业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法律、行政法规对违法行为已经作出行政处罚规定,地方性法规需要作出具体规定的,必须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作出规定。这一规定主要是限制地方性法规随意设定行政处罚,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但是《行政处罚法》实施20多年来,地方在实施中普遍感觉这一规定对地方性法规的限制过于严格,不利于发挥地方性法规在地方治理中的作用。为此,这次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赋予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行政处罚的设定权,在第十条增加规定:法律对违法行为未作出行政处罚规定,行政法规为实施法律,可以补充设定行政处罚。在第十二条增加一款,规定:法律、行政法规对违法行为未作出行政处罚规定,地方性法规为实施法律、行政法规,可以补充设定行政尘竖处罚。但为了防止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超越职权滥设行政处罚侵害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还规定:拟补充设定行政处罚的,应当通过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广泛听取意见,并向制定机关作出书面说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报送备案时,应当说明补充设定行政处罚的情况。
亮点四:行政处罚实施权向基层延伸
第二十条规定: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管辖。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据此,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一般不享有行政处罚的实施权。之所以将行政处罚的实施权只授予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主管部门行使,而不授予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行使,主要是因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主管部门具有专业人员、专门知识和专业技能,也具有较完善的执法设备和技术条件。为了有效解决行政执法实践中存在的“管得着的看不见,看得见的管不着”等突出问题,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增加第二十四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可以决定将基层管理迫切需要的县级人民政府部门的行政处罚权交由能够有效承接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行使,并定期组织评估。决定应当公布。承接行政处罚权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加强执法能力建设,按照规定范围、依照法定程序实施行政处罚。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应当加强组织协调、业务指导、执法监督,建立健全行政处罚协调配合机制,完善评议、考核制辩吵度。这一规定有利于将行政处罚实施权向乡镇人民政府及街道办事处延伸,提高执法效能。但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监督,完善行政处罚的评议、考核制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亮点五:细化行刑衔接制度
行刑衔接就是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程序的衔接,通常发生在行政违法与刑事违法竞合的场合。现行《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二条只对行刑衔接作了原则性规定,明确: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行政机关必须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一规定明确了行刑衔接中“刑事优先”的基本原则,即行政执法机关发现行政相对人的行政违法行为涉嫌构成犯罪的,应当中止行政执法程序,将案件立即移送给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也就是说在违法行为既需要进行行政处罚、也需要进行刑事处罚的情况下,行政执法机关应当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优先进行刑事处罚。但对经过司法机关刑事审判后依法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免予刑事处罚的,是否还要交回行政机关给予行政处罚呢?现行《行政处罚法》没有规定,给行刑衔接制度的实施带来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七条增加规定:对依法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免予刑事处罚,但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司法机关应当及时将案件移送有关行政机关。也就是说在刑事程序之后还需要行政处罚的,司法机关要将案件移送有关行政机关。同时,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还要求行政处罚实施机关与司法机关之间应当加强协调配合,建立健全案件移送制度,加强证据材料移交、接收衔接,完善案件处理信息通报机制。
亮点六:完善“一事不再罚”原则
“一事不再罚”是行政法治的基本原则。现行《行政处罚法》第二十四条一定程度地体现了这一原则,规定: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在《行政处罚法》修改的过程中,一些专家学者提出:对同一个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仅规定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难道就可以给予两次以上行政拘留、给予两次以上吊销证照、给予两次以上取消或限制从业资格的处罚吗?但考虑到一些行政处罚只能由特定的行政机关行使,如行政拘留只能由公安机关行使,吊销营业执照只能由发证机关行使,规定当事人的一个违法行为只能由一个机关处罚还有难度,但对于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同法律、法规均规定了罚款的行政处罚,应当按照重吸轻的方式来解决竞合问题。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增加规定:同一个违法行为违反多个法律规范应当给予罚款处罚的,按照罚款数额高的规定处罚。
亮点七:修改行政处罚时效制度
所谓行政处罚时效制度,就是指行政机关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追究行政责任、给予行政处罚的有效期限。行政机关超过法律规定的期限未发现违法行为的,对当时的违法行为人不再给予行政处罚。现行《行政处罚法》关于行政处罚时效的规定是: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前款规定的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这一规定在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违法行为不加区分,无论违法行为的性质和危害性如何,都是二年时效,导致对某些严重的违法行为因为时效已过而不能处罚,不利于打击违法。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第三十六条对行政处罚的时效制度进行了完善,明确: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涉及公民生命健康安全、金融安全且有危害后果的,上述期限延长至五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也就是说根据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行政处罚的时效一般是二年,但如果违法行为涉及公民生命健康、金融安全且有危害后果的,行政处罚的时效可以延长到五年,这样的规定更科学合理。
亮点八:确立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的法律地位
所谓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是指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三项制度”聚焦行政执法的源头、过程和结果三个关键环节,是提高政府治理效能的重要抓手,对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三项制度”在试点的基础上已全面推开,对有效解决执法不严格、不规范、不文明、不透明等突出问题意义重大。行政处罚是行政执法的核心和重点,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将“三项制度”上升为法律规定。其中第三十九条对行政处罚公示制度作出规定,明确:行政处罚的实施机关、立案依据、实施程序和救济渠道等信息应当公示。第四十七条对行政处罚全过程记录制度作出规定,明确:行政机关应当依法以文字、音像等形式,对行政处罚的启动、调查取证、审核、决定、送达、执行等进行全过程记录,归档保存。第五十八条对行政处罚的法制审核制度作出规定,明确:对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直接关系当事人或者第三人重大权益经过听证程序;案件情况疑难复杂、涉及多个法律关系的,在行政机关负责人作出行政处罚的决定之前,应当由从事行政处罚决定法制审核的人员进行法制审核;未经法制审核或者审核未通过的,不得作出决定。行政机关中初次从事行政处罚决定法制审核的人员,应当通过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取得法律职业资格。
亮点九:完善行政处罚听证制度
听证制度是现代行政程序法的核心制度。1996年颁布实施的《行政处罚法》首次从立法上确立了行政处罚的听证制度,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随着国家法治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听证制度已在多个领域广泛应用,在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针对行政处罚听证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行政处罚听证制度进行了三个方面的完善:一是扩大行政处罚听证的范围,同现行《行政处罚法》相比,将没收较大数额违法所得、没收较大价值非法财物,降低资质等级,责令关闭、限制从业和其他较重的行政处罚都纳入可以申请听证的事项范围 ;二是延长当事人申请听证的时间,将现行《行政处罚法》规定的申请听证的时间由三天修改为五天;三是对听证笔录的效力作出明确规定。现行《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二条在规定行政处罚听证程序时对于听证笔录的效力没有作任何规定。这意味着,行政机关在拟对行政相对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为之举行的听证及各方经听证提交、出示、质证的证据,对行政机关作出正式处罚决定没有任何拘束力,听证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形式,没有或者很少有实质作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第六十五条对听证笔录的效力作出了专门规定,明确:听证结束后,行政机关应当根据听证笔录,依照本法第五十七条的规定,作出决定。行政机关既然为正确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组织了听证,就应当以听证笔录为处罚根据,这对解决听证“走过场”具有重要意义。
亮点十:强化行政处罚的正当程序
正当程序是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正当程序的基本要求是任何人不能做自己案件的法官,应当中立、公正、不偏不倚;作出行政决定时,应当允许受决定影响的公民提供证据,陈述和申辩,行政机关必须听取公民的意见。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在正当程序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一是完善行政处罚回避制度。现行《行政处罚法》仅在第三十七条第三款对回避制度作出简单规定,明确:执法人员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这次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将之扩充为一条三款,在第四十三条规定:执法人员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执法的,应当回避。当事人认为执法人员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执法的,有权申请回避。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审查,由行政机关负责人决定。决定作出之前,不停止调查。二是增加行政处罚的证据规定。行政处罚决定必须以事实为根据,法律为准绳,对当事人违法事实的认定必须建立在证据的基础上。而现行《行政处罚法》对行政处罚的证据基本没有规定,不能不说是一个较大的缺陷。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专门增加第四十六条对行政处罚的证据种类作出规定,明确了证据包括: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人证言、当事人的陈述、鉴定意见、勘验笔录和现场笔录。证据必须经查证属实,方可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以非法手段取得的证据,不得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三是切实保障当事人的陈述、申辩权。现行《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一条仅规定: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但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包括什么内容?当事人享有哪些权利?这些都是不明确的。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第四十四条明确: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拟作出的行政处罚内容及事实、理由、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陈述、申辩、要求听证等权利。同时,针对行政机关利用电子设备收集、固定违法事实,并对当事人进行行政处罚的情形,如交管部门根据电子眼对交通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情形,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增加规定: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告知当事人违法事实,并采取信息化手段或者其他措施,为当事人查询、陈述和申辩提供便利。不得限制或者变相限制当事人享有的陈述权、申辩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条【立法宗旨】为了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根据宪法,结合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及实际情况,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㈢ 行政处罚较大数额罚款标准

行政处罚较大数额,行政处罚法规定了对公民处罚超过1千元,对法人或组织处罚超过3万元的为较大数额罚款,证监会规定个人罚款5万元以上属于较大数额,对法人或其他组织罚款30万元以上属于数额较大,行政处罚规定个人1千元,单位1万元为较大处罚。
法律分析
行政处罚能够规范社会生活有序,维护公共利益不受侵害,行政处罚在法律中占据重要的位置。行政处罚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进行行政处罚。行政处罚必须由具有法定行政处罚权的行政主体实施或适用。没有法定行政处罚权的机关或组织,无权实施行政处罚。行政处罚的决定和执行由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其他机关和组织非经授权或者委托都无权实施。处罚依据是法定的。就是行政机关据以认定相对人行为违法和处罚的判断标准。行政管理机关给行政管理相对人的行政处罚必须有法定的依据,没有法定的依据,不得实施行政处罚。行政处罚的设定是法定的,实施行政处罚的行为要合法,必须是有关设定处罚的规范要合法,如果设定的规定都不合法,据此不合法的规定而实施的行政处罚当然也不合法。程序法定。行政处罚的法定原则,不仅体现在实体内容方面,同时还体现在程序的形式方面,这就是行政处罚适用的程序是法定的。处罚机关在适用行政处罚时,必须严格遵守法定程序。否则违反该法定程序的行政处罚,也是违法无效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第十条 法律可以设定各种行政处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设定。
第十一条 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法律对违法行为已经作出行政处罚规定,行政法规需要作出具体规定的,必须在法律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规定。法律对违法行为未作出行政处罚规定,行政法规为实施法律,可以补充设定行政处罚。拟补充设定行政处罚的,应当通过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广泛听取意见,并向制定机关作出书面说明。行政法规报送备案时,应当说明补充设定行政处罚的情况。

热点内容
条例第十六条 发布:2025-07-09 07:50:51 浏览:279
董事要承担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5-07-09 07:45:20 浏览:435
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工作日志 发布:2025-07-09 07:40:51 浏览:29
在昌黎县做法官待遇 发布:2025-07-09 07:31:34 浏览:574
政府什么章才有法律效力 发布:2025-07-09 07:25:38 浏览:302
法院党员演讲 发布:2025-07-09 07:24:50 浏览:238
合同法中的保密条款英 发布:2025-07-09 07:13:39 浏览:393
法院查明事实 发布:2025-07-09 07:12:13 浏览:710
人事管理相关政策法规 发布:2025-07-09 07:08:33 浏览:928
劳动合同法关于离职赔偿 发布:2025-07-09 07:08:25 浏览: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