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决定撤销
『壹』 行政行为撤销废止无效的区别
行政行为撤销废止无效的区别如下:
行政行为撤销是指行政行为自成立时起无效,通过有权国家机关作出撤销决定后使其失去法律效力。它不同于行政行为的无效,无效行政行为自始无效,而可撤销的行政行为只有在被撤销后才失去效力。行政行为废止是指使行政行为自废止时起无效,所加以相对人的义务均应取消,对相对人造成的一切损失,均应赔偿。废止前的行政行为仍然有效。
行政行为无效是指行政行为具有特别重大的违法情形或具有明显的违法情形;行政主体不明确或明显超越相应行政主体职权的行政行为;行政主体受胁迫做出的行政行为;行政行为的实施将导致犯罪;行政行为严重违反法定程序。无效行政行为的法律后果是:行政相对人可在任何时候请求有权机关宣布该行为无效;行政行为被宣布无效后,行政主体通过相应行为从相对人处所获取的一切(如罚没款物)均应返还给相对人,所加以相对人的义务均应取消,对相对人造成的一切损失,均应赔偿。
在实践中,对于不同的行政行为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法律后果。例如,对于违法的行政行为可能会被撤销或者无效;对于已经完成其历史使命的行政行为可能会被废止。因此,在处理行政纠纷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应该采取何种法律措施来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行政行为的撤销、废止和无效是三种不同的法律后果,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产生的原因和后果。在实践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应该采取何种法律措施来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七十条
作出的行政行为证据不足、适用法律错误、违反法定程序、超越职权滥用职权、明显不当的,法院可以判决撤销或者部门撤销行政行为。行政行为撤销和废止是行政法中常见的两种行政权力行使方式,二者在效力和法律后果上存在显著区别。
『贰』 行政撤销属于什么行为
法律分析:行政行为撤销是指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行政行为,如发现其违法或不当,由有权机关予以撤销,使相应行政行为失去法律效力。. 撤销是针对一般违法或者不适当行政行为而言的。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法》 第二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前款所称行政行为,包括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作出的行政行为。
『叁』 行政行为撤销、无效、废止的法律后果
一、行来政行为被宣布无效源后将要承担一定的法律后果:
(一)行政主体通过该行为从行政相对方获得的一切均应返还相对方;
(二)所施以相对方的一切义务应予取消;
(三)给相对方所造成的实际损失,应予赔偿。
二、行政行为被撤销的法律后果:
(一)行政行为自被撤销之日起失去法律效力,撤销的效力可追溯到行政行为作出之日;
(二)行政行为的撤销是因为行政主体过错引起的,并且依社会公益的需要又必须使撤销的效力追溯到行政行为作出之日,那么,由此造成相对方的一切实际损失应由行政主体予以赔偿。
(三)行政行为被撤销是由相对方的过错引起的,或由行政主体与相对方的共同过错所引起的,撤销的效力通常应追溯到行为作出之日,过错方各依自己的过错程度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三、行政行为废止的法律后果:
被废止的具体行政行为,自废止之日起丧失效力。原则上,具体行政行为废止之前给予当事人的利益、好处不再收回;当事人也不能对已履行的义务要求补偿。如果废止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严重损失,或者带来严重的社会不公正,行政机关应当给予受到损失的当事人以必要的补偿。
『肆』 行政机关可以撤销自己做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吗
1、行政机关对自己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认为确有错误的,可以自己作出撤销决定。
2、行政机关拒不撤销的,行政相对人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处理。
《行政处罚法》
第六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所给予的行政处罚,享有陈述权、申辩权;对行政处罚不服的,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行政机关违法给予行政处罚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提出赔偿要求。
『伍』 行政法中撤销、吊销、撤回三者之间的比较
1、“吊销”、“撤销”和“撤回”彼此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也有根本区别。
2、“吊销”是行政处罚措施的一种。“撤销”适用于行政机关或者被许可人任何一方有违法行为的情形。“撤回”主要是指行政许可的实施以及被许可人从事许可事项的活动本身并不违法,但基于客观情况发生了变化,行政机关收回已经颁发的行政许可的情形。
3、撤销行政许可,是因为行政许可实施的过程存在违法问题,违法行为的主体可能是许可机关,例如,未按照法定条件做出许可,也可能是行政许可申请人,例如,利用欺骗的手段缺的许可。
4、吊销行政许可,是在被许可人依法取得行政许可后,利用许可实施了违法行为,执法机关依法吊销其行政许可的情形。因为被吊销的原因是当事人违法,因此,因吊销行政许可给当事人造成的损失,由当事人自己承担。
5、撤回行政许可,是行政许可依据的法律、法规发生了变化,或者许可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了变化,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将已经发出的许可撤回。这时行政许可机关无过错,当事人也无过错,因为为了公共利益才撤回,所以撤回行政许可给当人如果造成损失时,行政机关应当给予补偿。
(5)行政法决定撤销扩展阅读: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办理有关行政许可的注销手续:
(一)行政许可有效期届满未延续的;
(二)赋予公民特定资格的行政许可,该公民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
(三)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终止的;
(四)行政许可依法被撤销、撤回,或者行政许可证件依法被吊销的;
(五)因不可抗力导致行政许可事项无法实施的;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注销行政许可的其他情形
『陆』 行政法许可法规定的撤销事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抄许可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机关或者其上级行政机关,根据利害关系人的请求或者依据职权,可以撤销行政许可:(一)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二)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三)违反法定程序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四)对不具备申请资格或者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行政许可的;(五)依法可以撤销行政许可的其他情形。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行政许可的,应当予以撤销。依照前两款的规定撤销行政许可,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不予撤销。依照本条第一款的规定撤销行政许可,被许可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给予赔偿。依照本条第二款的规定撤销行政许可的,被许可人基于行政许可取得的利益不受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