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指导案例77
① 如何学好法律的基础知识呢
学好法律基础知识需要系统的方法和持续的积累,以下是一份分步骤的实用指南,帮助你高效入门并建立扎实的法律基础:
一、建立法律思维框架
1. 理解法律体系的层级结构
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
案例法体系(如英美)与成文法体系(如中国)的区别
建议绘制我国法律体系树状图,标注《民法典》《刑法》等核心法律位置
2. 掌握基础分类逻辑
实体法(如《刑法》)与程序法(如《刑事诉讼法》)
制作分类对比表格,标注各类法律典型特征
二、高效学习方法论
1. 概念拆解三步法
定义(如"法人"的法定概念)
构成要件(法人成立的四个条件)
典型案例应用(对比有限责任公司与合伙企业)
2. 法条研读技巧
"但书条款"识别(法律条文中"但是"后的例外规定)
立法目的追溯(查阅法规第一条的立法宗旨)
推荐使用《法律释义》系列丛书辅助理解
三、精读核心法律文本
1. 《民法典》重点突破
每日精读10条,重点标注:
民事行为能力年龄节点(8/16/18周岁)
合同成立要件(要约与承诺)
侵权责任构成要件
2. 刑法总则深度学习
制作犯罪构成要件思维导图:
主体→主观方面→客体→客观方面
重点掌握14-16周岁刑事责任年龄规定
四、案例研习实操训练
1. 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案例
每周精研1个指导案例(官网可查)
按"争议焦点→裁判要旨→法条引用"做笔记
推荐《中国法院年度案例》系列
2. 模拟法庭实践
组织3人小组分角色演练:
原告/被告→梳理请求权基础
法官→制作审理提纲
五、工具与资源优化
1. 法律数据库使用
北大法宝/威科先行检索技巧:
关键词组合搜索(如"善意取得+动产")
法条沿革对比功能使用
2. 可视化学习工具
使用Xmind制作法律关系图
时间轴工具梳理诉讼时效
推荐"法律家"APP的法规汇编功能
六、持续提升路径
1. 学术能力培养
定期阅读《法学研究》《中国法学》摘要
关注立法动态(如国务院行政法规征求意见)
2. 实务技能积累
法律文书写作训练(起诉状/答辩状格式)
参与法律援助值班(高校法律诊所项目)
七、避坑指南
1. 常见认知误区
避免"法律万能论"(如道德调整范畴问题)
区分"法学理论"与"实务操作"差异
2. 学习质量检测
每月自测:能否用生活案例解释10个基础概念
建立错题本:记录易混淆概念(如"抵押"与"质押")
建议学习周期安排:
```mermaid
gantt
title 法律基础学习3个月计划
dateFormat YYYY-MM-DD
section 基础阶段
法律体系构建 :a1, 2023-10-01, 15d
民法总则掌握 :a2, after a1, 20d
section 提升阶段
刑法总则+合同编 :2023-11-01, 25d
诉讼程序学习 :2023-11-26, 15d
section 应用阶段
案例研习 :2023-12-10, 20d
```
坚持每天2小时系统学习,配合周末案例实践,3个月可建立完整的法律知识框架。关键要注重法律逻辑训练而非简单记忆,建议随身携带法律笔记本随时记录实务疑问。
②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
(一)合法行政原则
合法行政是行政法的首要原则,其他原则都是这一原则的延伸。实行合法行政原则是行政活动区别于民事活动的主要标志。
合法行政原则,在结构上包括两个方面:
1.行政机关必须遵守法律,即“依法行政”。行政机关违反法律作出的规定和决定,不能取得法律效力。行政机关不积极执行和实施法律规定的义务,就将构成不作为违法。
2.行政机关应当依照法律授权活动,即“无法律无行政”。没有法律根据,行政机关不得作出影响公民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公民义务的决定。否则,就将构成行政违法。
(二)合理行政原则
合理行政原则是指行政行为内容要客观、适度,符合公平正义等法律理性。其核心含义,是行政裁量决定应当具有理性基础,禁止行政决定的武断专横和随意。它要求行政行为符合法律的目的,具有合理的动机,考虑相关因素,符合正当程序和最一般的法律正义要求。
行政合理性涉及到行政裁量权。行政裁量权包括三个方面:种类裁量权、幅度裁量权、程度裁量权。
合法行政原则与合理行政原则之间的关系:合法行政原则与合理行政原则都是行政行为应当同时遵循的原则。从广义上讲,合理行政原则也属于合法行政原则。我们只是在合法行政原则的基础上探讨合理行政原则,也就是说,行政行为应当首先要合法,然后再合理。所以,行政机关的行为包括三种状况:(1)合法、合理。(2)合法、不合理。(3)不合法、不合理。不存在“合理、不合法”的状况。
例1:某市为加强道路交通管理,规范日益混乱的交通秩序,决定出台一项新举措,由交通管理部门向市民发布通告,凡自行摄录下机动车辆违章行驶、停放的照片、录像资料,送经交通管理部门确认后,被采用并在当地电视台播出的,一律奖励人民币200元—300元。此举使许多市民踊跃参与,积极举报违章车辆,当地的交通秩序一时间明显好转,市民满意。新闻报道后,省内甚至外省不少城市都来取经、学习。但与此同时,也发生了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有违章驾车者去往不愿被别人知道的地方,电视台将车辆及背景播出后,引起家庭关系、同事关系紧张,甚至影响了当事人此后的正常生活的;有乘车人以肖像权、名誉权受到侵害,把电视台、交管部门告上法庭的;有违章司机被单位开除,认为是交管部门超范围行使权力引起的;有抢拍者被违章车辆故意撞伤后,向交管部门索赔的;甚至有利用偷拍照片向驾车人索要高额“保密费”的,等等。报刊将上述新闻披露后,某市治理交通秩序的举措引起了社会不同看法和较大争议。
问题:请谈谈你对某市治理交通秩序新举措合法性、合理性的认识。(注意:不能仅就此举引发的一些问题、个案谈具体适用法律的意见)
讲解:本题考点是合法行政与合理行政的关系。本案是一个真实的案例,“某市”为广州市。广州市出台的治理交通秩序的新举措,是一个抽象行政行为,内容是悬赏举报。据此,广州市交通管理部门对举报交通违章者进行奖励,对交通违章者进行处罚和曝光。这就涉及到广州市治理交通秩序新举措的合法性与合理性问题。
但是,本题没有标准答案,因为缺少合法性判断的条件。交通新举措是否合乎上位法的规定,题目中并没有予以说明。所以,考生可以自己作出判断。合理性问题同样需要考生的衡量,因为题目中列举了交通新举措的利与弊。如果认为利大于弊,则是合理的,反之则是不合理。所以答案有三种可能性:(1)合法、合理;(2)合法、不合理;(3)不合法、不合理,这些都属于正确答案。但是,不存在合理但不合法的情形,因为只有对合法行为,我们才讨论其合理性问题。
(三)程序正当原则
1.行政公开原则。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外,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公开,以实现公民的知情权。
2.公众参与原则。行政机关作出重要规定和决定,尤其是作出对公民不利的决定,应当听取公民的意见。
3.回避原则。行政机关履行职责,与相对人存在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四)高效便民原则
1.行政效率原则。行政机关应当积极履行法定职责,禁止不作为或不完全作为。遵守法定时限,禁止不合理延迟。
2.便利当事人原则。行政机关在行政活动中增加当事人的程序负担,是行政侵权行为。
(五)诚实守信原则
1.行政信息真实原则。行政机关公布的信息应当全面、准确、真实。
2.保护公民信赖利益原则。非因法定事由并经法定程序,行政机关不得撤销、变更已经生效的行政决定;因国家利、公共利益或者其他法定事由需要撤回或者变更行政决定的,要对相对人因此而受到的财产损失依法予以补偿。
(六)权责一致原则
1.行政效能原则。行政机关依法履行法定职责,要由法律、法规赋予其相应的执法手段,保证政令有效。
2.行政责任原则。行政机关违法或者不当行使职权,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据报道,在城市建设中,有的政府部门发出有关土地使用的许可证照后,因法律、法规、规章的修改、废止,或城市规划修改等许可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为了公共利益而撤回已生效的许可。也曾有个别地方的政府部门在颁发土地使用证照过程中确有审查不严的问题,为弥补过错过失而以公共利益需要为由收回已生效的许可;或为了以更高价位将土地出让给他人,而以公共利益需要为由收回已生效的许可。
③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