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规范在行政法中的适用
⑴ 民事刑事和行政三种法律责任的区别与联系
法律主观:
有了属于自己的商标以后就能为自己的品牌打广告,有些人为了利益不惜侵占他人的商标,这样的行为是需要承担民事责任的。一、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的区别1、产生的原因不同:民事责任是平等主体间因违反了民事法律规范所规定的、或当事人所约定的义务而应承担的责任。刑事责任则是因行为人的行为违反了刑事法律规范而产生的法律责任。2、适用的法律规范不同:在处理民事责任时,适用的是民事法律规范,如《民法典》。在处理刑事责任时,则适用《刑法》及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刑事法律的规定等。3、承担责任的形式不同:民事责任的承担形式主要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刑事责任的承担形式为接受刑事处罚。4、追究责任的形式不同:民事责任按照不告不理的原则,由当事人向法院起诉后再由法院判决。刑事责任则主要由国家司法机关予以立案侦查以追究犯罪嫌疑人的法律责任,在符合《刑法》规定的指定情形的,也可以由当事人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二、民事责任有哪些1、合同责任、侵权责任与其它责任;2、财产责任与非财产责任;3、无限责任与有限责任;4、单方责任与双方责前辩任;5、单独责任与共同责任;6、按份责任、连带责任与不真正连带责任;在共同责任中还可以区分为按份责任、连带责任与不真正连带责任。(1)按份责任;(2)连带责任;(3)不真正连带责任;7、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和公平责任;根据责任的构成是否以当事人的过错为要件,民事责任可以分为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和公平责任。(1)过错责任;(2)无过错责任;(3)公平责任。三、民事责任的免除有哪些情形1、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如洪水、旱涝、战争等。《民法典》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或者造成他人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2、受害人的过错。由于受害人的故意或过失引起合同不能履行或侵权损害的,由受害人自己承担损害后果,致害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如一条家养的狗咬了人,数迅按照民法通则的规定,应当承担无过错责任,由狗的饲养人承担责任,但如果是受害人自己的过错引起被狗咬,则饲养人可以不承担责任。3、符合约定或法定免责条件的。《民法典》格式条款具有本法规定情形的,或者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符合该条款无效合同无效。
法律客观:
刑事责任,是依据国家刑事法律规定,对犯罪分子依照刑事法律的规定追究的法律责任。刑事责任与行政责任不同之处:一是追究的违法行为不同:追究行政责任的是一般违法行为,追究刑事责任的是犯罪行为;二是追究责任的机关不同:追究行政责任由国家特定的行政机关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决定,追究刑事责任只能由司法机关依照《刑法》的规定决定;三是承担法律责任的后果不同:追究刑事责任是最严厉的制裁,可以判处死刑,比追究行政责任严厉得多。依照中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包括主刑和附加刑两种。中国理论界对于刑事责任的界定,观点不一。影响较大的是否定评价说,即认为,刑事责任是指犯罪人因实施犯罪行为而应当承担的国家司法机关依照刑事法律对其犯罪行为及本人所作的否定评价和谴责。具体表现为犯罪分子有义务接受司法机关的审讯和刑罚处罚。中国刑法规定: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行为人实施刑事法律禁止的行为所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负刑事责任意味着应受刑罚处罚。这是刑事责任与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道德责任的根本区别。刑事责任为法律责任所包含。刑事责任是指具有刑事行为能力人进行危害社会的行为所应该承担的责任,而且所负的责任是法律明确有规定的,这也就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律责任还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等,这是你的慧毕缺行为触犯了民法或者行政法的规定所应该担负的责任。一般来说,刑事责任的处罚度明显高与民事和行政责任。
⑵ 民法对人的适应范围
民法对人的适用范围,就是民事法律规范对于哪些人具有法律效力。
民法对人的适用范围主要有以下几种不同的情况:
(1)我国民法对惟在中国境内的中国自然人或设立在中国境内的中国法人及其他组织,具有法律效力。
(2)我国民法对居留在我国境内的外国人、无国籍人和经我国政府准许设立在中国境内的外国法人及其他组织,原则上具有法律效力。但有两种例外;第一,根据我国缔结或的国际条约、双边协定的规定或经我国认可的国际惯例,我国民法对享有司法豁免权的外国公民(如来该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他们的随从人员,外国使节和他们的家属等)不具有法律效力。第二, 我国民法中某些专门由中国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享饿 的权利能力,对外国人、无国夭人或外国法人和其他组织不具有法律效力。
(3)居留在外国的我国公民,原则上应适用往往在我国的,而不适用我国民民法。但是,依照我国民法和我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双边协定以二五眼我国认可的际惯例,应当适用我国民法的,仍然适用我国民法。
⑶ 为什么民法只要求消极的遵守法律就行了,行政法还要进一步要求积极的法律保留
民法的基本理念就是,尊重民事主体的自由
法无禁止即自由。行政法进一步要求法律保留是为了充分保障公民的权利。行政法要对公权力进行规范
民法对行政法的基础性作用。民法的制度、原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行政法的制度、原理。我在近年研究中深切感受到,行政行为效力理论、行政法基本原则等在很大。行政法对于民法保障性作用。对此我主要想强调五点。第一,民事主体在法律上得到认可,通常取决于一个行政行为。
⑷ 法无禁止即可为和法无授权不可为分别适用于哪类法律
法无禁止即可为适用于民商法,法无授权不可为适用于行政法。
法无禁止即可为:这一原则主要体现在民商法中。它意味着在个人或企业的行为没有受到法律的明确禁止时,他们有权自由行事。这是对个人自由和权利的保障,体现了法律对私人领域的尊重和宽容。在民商法领域,只要行为不违反法律规定,个人或企业就可以追求自身的利益和发展。
法无授权不可为:这一原则则主要应用于行政法领域。它强调了行政权力的界限,即行政机构必须在明确的法律授权范围内行使权力。这是对公权力的制约,防止行政机构滥用职权,保护公民的权利和自由不受侵犯。在行政法层面,任何没有法律授权的行政行为都是非法的,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⑸ 民法、刑法,行政法适应主体有什么区别
民法,是调整作为民事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非法人组织之间人身关系和财产关内系的法律规容范的总称。民法适用的主体是自然人、法人、其他非法人组织,以民事主体的身份参与社会活动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由民法调整。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极为了维护本阶级政治上的统治和经济上的利益,根据其阶级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并应当负刑事责任,给予犯罪人何种刑事处罚的法律。刑法适用的主体是犯罪分子。
行政法,是调整国家行政管理中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主要包括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监察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行政法适用的主体是行政机关和行政相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