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第66
Ⅰ 关于民事诉讼程序中的裁判规定是什么
关于民事 诉讼 程序中的裁判规定是什么 我国现行《 民事诉讼法 》纵未直接规定“ 证据 裁判原则”,实际上也要求当事人和法官应当根据证据来证明或认定案件事实。 比如,《民事诉讼法》中明确规定,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第63条);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并且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第64条);证据应当在法庭上出示,并由当事人互相质证,否则为再审的理由(第66条、第179条);“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原判决、裁定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的”为再审的理由(第179条和第187条)等。 我国相关司法解释中也有规定“证据裁判原则”的,比如《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法释[2001] 33号)第63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以证据能够证明的案件事实为依据依法作出裁判。”《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02] 21号)第53条规定:“人民法院裁判行政案件,应当以证据证明的案件事实为依据。” 证据裁判原则适用对象与证据调查程序 证据裁判原则的适用对象就是证明对象(或称待证事实、要证事实、证明客体、证明标的等)。作为法院裁判依据的事实,可称为裁判事实,其中有需要证据来证明的(即证明对象),有无需证据证明的(即免证事实)。 证明对象包括实体事实和程序事实,实体事实又包括争讼案件的实体事实和非讼案件的实体事实。构成证明对象的案件事实:①必须具有法律意义,即能够引起某项法律权利义务或法律效果发生、妨碍、阻却或消灭的事实;②有必要利用证据加以证明,即真实性尚未确定或者当事人之间存在合理争议的事实。 不同的案件事实所适用的证据调查程序或者诉讼证明程序也相应不同。诉讼证明程序大体包括提供及交换证据、当事人质证与辩论、法官判断证据与认定事实。其中,调查证据资格之有无和证明力之大小的程序,即当事人质证和法官判断证据,可称为证据调查程序。通常情况下,争讼案件的实体事实应当采用“严格证明”,而非讼案件的实体事实和程序事实采用“自由证明”即可。 民事诉讼程序中的裁判 规定主要说的是运用认证或者是物证等一些证据来证明案件的真实性。总之根据以上的内容,我们很容易的可以了解到,民事诉讼审判的过程中,一般的都是采用证据规则,并且都是以证据来说明问题的严重性。
Ⅱ 杩藉姞绗涓変汉鐨勬硶寰嬩緷鎹鏈夊摢浜
鍦ㄨ瘔璁艰繃绋嬩腑锛屼竴鑸鍙鏈変袱涓浜猴紝鎴栬呮槸涓ゆ柟锛屼絾鏄闅忕潃璇夎兼堜欢鐨勫睍寮锛屽彲鑳戒細娑夊強鍒扮涓夋柟锛屽傛灉娑夊強鍒颁簡绗涓夋柟锛屾硶闄㈡垨鑰呭綋浜嬩汉鏄鍙浠ョ敵璇疯拷鍔犵涓変汉鐨勩傞偅涔堣拷鍔犵涓変汉鐨勬硶寰嬩緷鎹鏈夊摢浜?涓嬮潰涓哄ぇ瀹惰︾粏浠嬬粛涓涓嬶紝甯屾湜瀵瑰ぇ瀹舵湁鎵甯鍔┿涓銆佸師鍛婂彲浠ヨ拷鍔犺鍛婂悧鏍规嵁娉曞緥瑙勫畾锛屽湪浠讳綍鏃跺欙紝褰撲簨浜哄潎鍙浠ユ彁鍑鸿嚜宸辩殑涓诲紶锛屼絾鑳藉惁琚閲囩撼鏄鐢辨硶瀹樺喅瀹氱殑銆
鏍规嵁銆婁腑鍗庝汉姘戝叡鍜屽浗姘戜簨璇夎兼硶銆嬬殑瑙勫畾锛岃拷鍔犲綋浜嬩汉鏄娉曞畼鍦ㄨ瘔璁间腑璁や负蹇呴』鍙傚姞璇夎肩殑褰撲簨浜烘病鏈夊弬鍔犺瘔璁肩殑锛屽彲浠ヨ佸畾杩藉姞銆
褰撲簨浜哄彲浠ユ彁鍑鸿拷鍔犵殑璇锋眰锛屼絾鑳藉惁琚閲囩撼杩樻槸鐢辨硶瀹樻牴鎹銆婁腑鍗庝汉姘戝叡鍜屽浗姘戜簨璇夎兼硶銆嬬殑瑙勫畾纭瀹氱殑銆
浣嗘槸鍦ㄦ堜欢瀹$粨鍓嶅啀杩藉姞琚鍛婏紝鍙鑳介渶瑕侀噸鏂拌繘琛屾硶搴璋冩煡銆佽京璁哄拰璋冭В杩欎簺搴瀹$▼搴忥紝杩欐槸瀵瑰凡缁忚繘琛岀殑搴瀹$▼搴忕殑閲嶅嶏紝浼氭嫋寤舵堜欢鐨勫$悊鏈熼檺锛屾氮璐瑰″垽璧勬簮锛岄犳垚褰撲簨浜虹殑璇夌疮锛屽瑰涵瀹$殑鏉冨▉鎬у拰涓ヨ們鎬ч犳垚涓嶈壇鐨勫奖鍝嶏紝鍥犳わ紝娉曢櫌涓嶄竴瀹氭敮鎸併
鏍规嵁姘戜簨璇夎兼硶鐨勮勫畾锛屽繀椤诲叡鍚岃繘琛岃瘔璁肩殑褰撲簨浜烘病鏈夊弬鍔犺瘔璁肩殑锛屼汉姘戞硶闄㈠簲褰撻氱煡鍏跺弬鍔犺瘔璁笺傝繖鏄瀹$悊鍓嶇殑鍑嗗囧伐浣溿傚傛灉鍦ㄥ涵瀹¤繃绋嬩腑鍙戠敓鍘熷憡瑕佹眰杩藉姞琚鍛婄殑锛屽彲浠ヨ瘔璁间腑姝銆
娉曢櫌璁や负杩藉姞琚鍛婃湁蹇呰佺殑锛屼篃鍙浠ヨ拷鍔犮傚缓璁涔﹂潰鐢宠凤紝鏄鍚﹁拷鍔犵敱娉曢櫌鍐冲畾銆
浜屻佽拷鍔犺瘔璁肩涓変汉鐨勬儏鍐垫湁鍝浜
銆婂悎鍚屾硶瑙i噴銆嬬鍗佸叚鏉″烘潈浜轰互娆″哄姟浜轰负琚鍛婂悜浜烘皯娉曢櫌骞磋捣浠d綅鏉冭瘔璁硷紝鏈灏嗗哄姟浜哄垪涓虹涓変汉鐨勶紝浜烘皯娉曢櫌鍙浠ヨ拷鍔犲哄姟浜轰负绗涓変汉銆
绗浜屽崄涓冩潯鍊烘潈浜鸿浆璁╁悎鍚屾潈鍒╁悗锛屽哄姟浜轰笌鍙楄╀汉涔嬮棿鍥犲饱琛屽悎鍚屽彂鐢熺籂绾疯瘔鑷充汉姘戞硶闄锛屽哄姟浜哄瑰烘潈浜虹殑鏉冨埄鎻愬嚭鎶楄京鐨勶紝鍙浠ュ皢鍊烘潈浜哄垪涓虹涓変汉銆
绗浜屽崄鍏鏉$粡鍊烘潈浜哄悓鎰忥紝鍊哄姟浜鸿浆绉诲悎鍚屼箟鍔″悗锛屽彈璁╀汉涓庡烘潈浜轰箣闂村洜灞ヨ屽悎鍚屽彂鐢熺籂绾疯瘔鑷充汉姘戞硶闄锛屽彈璁╀汉灏卞哄姟浜哄瑰烘潈浜虹殑鏉冨埄鎻愬嚭鎶楄京鐨勶紝鍙浠ュ皢鍊哄姟浜哄垪涓虹涓変汉銆
绗浜屽崄涔濇潯鍚堝悓褰撲簨浜轰竴鏂圭粡瀵规柟鍚屾剰灏嗗叾鍦ㄥ悎鍚屼腑鐨勬潈鍒╀箟鍔′竴骞惰浆璁╃粰鍙楄╀汉锛屽规柟涓庡彈璁╀汉鍥犲饱琛屽悎鍚屽彂鐢熺籂绾疯瘔鑷充汉姘戞硶闄锛屽规柟灏卞悎鍚屾潈鍒╀箟鍔℃彁鍑烘姉杈╃殑锛屽彲浠ュ皢鍑鸿╀汉鍒椾负绗涓変汉銆
銆婃媴淇濇硶瑙i噴銆嬬涓鐧句簩鍗佷竷鏉″哄姟浜哄瑰烘潈浜烘彁璧疯瘔璁硷紝鍊烘潈浜烘彁璧峰弽璇夌殑锛屼繚璇佷汉鍙浠ヤ綔涓虹涓変汉鍙傚姞璇夎笺
銆婃皯璇夋剰瑙併65銆佷緷鐓ф皯浜嬭瘔璁兼硶绗浜斿崄鍏鏉$殑瑙勫畾锛屾湁鐙绔嬭锋眰鏉冪殑绗涓変汉鏈夋潈鍚戜汉姘戞硶闄㈡彁鍑鸿瘔璁艰锋眰鍜屼簨瀹炪佺悊鐢憋紝鎴愪负褰撲簨浜;鏃犵嫭绔嬭锋眰鏉冪殑绗涓変汉锛屽彲浠ョ敵璇锋垨鑰呯敱浜烘皯娉曢櫌閫氱煡鍙傚姞璇夎笺
涓夈佽拷鍔犵涓変汉鐨勬硶寰嬩緷鎹鏈夊摢浜
銆婁腑鍗庝汉姘戝叡鍜屽浗姘戜簨璇夎瘔娉曘嬬浜斿崄鍏鏉¤勫畾:鈥滃瑰綋浜嬩汉鍙屾柟鐨勮瘔璁兼爣鐨勶紝绗涓変汉璁や负鏈夌嫭绔嬭锋眰鏉冪殑锛屾湁鏉冩彁璧疯瘔璁笺傚瑰綋浜嬩汉鍙屾柟鐨勮瘔璁兼爣鐨勶紝绗涓変汉铏界劧娌℃湁鐙绔嬭锋眰鏉冿紝浣嗘堜欢澶勭悊缁撴灉鍚屼粬鏈夋硶寰嬩笂鐨勫埄瀹冲叧绯荤殑锛屽彲浠ョ敵璇峰弬鍔犺瘔璁硷紝鎴栬呯敱浜烘皯娉曢櫌閫氱煡浠栧弬鍔犺瘔璁笺備汉姘戞硶闄㈠垽鍐虫壙鎷呮皯浜嬭矗浠荤殑绗涓変汉锛屾湁褰撲簨浜虹殑璇夎兼潈鍒╀箟鍔°傗漑1]
銆婃渶楂樹汉姘戞硶闄㈠叧浜庨傜敤鑻ュ共闂棰樼殑鎰忚併嬬65鏉¤勫畾:鈥滀緷鐓ф皯浜嬭瘔璁兼硶绗浜斿崄鍏鏉$殑瑙勫畾锛屾湁鐙绔嬭锋眰鏉冪殑绗涓変汉鏈夋潈鍚戜汉姘戞硶闄㈡彁鍑鸿瘔璁艰锋眰鍜屼簨瀹炪佺悊鐢憋紝鎴愪负褰撲簨浜;鏃犵嫭绔嬭锋眰鏉冪殑绗涓変汉锛屽彲浠ョ敵璇锋垨鑰呯敱浜烘皯娉曢櫌閫氱煡鍙傚姞璇夎笺傗
绗66鏉¤勫畾:鈥滃湪璇夎间腑锛屾棤鐙绔嬭锋眰鏉冪殑绗涓変汉鏈夊綋浜嬩汉鐨勮瘔璁兼潈鍒╀箟鍔★紝鍒ゅ喅鎵挎媴姘戜簨璐d换鐨勬棤鐙绔嬭锋眰鏉冪殑绗涓変汉鏈夋潈鎻愬嚭涓婅瘔銆備絾璇ョ涓変汉鍦ㄤ竴瀹′腑鏃犳潈瀵规堜欢鐨勭¤緰鏉冩彁鍑哄紓璁锛屾棤鏉冩斁寮冦佸彉鏇磋瘔璁艰锋眰鎴栬呯敵璇锋挙璇夈傗
浠ヤ笂灏辨槸涓哄ぇ瀹舵暣鐞嗕粙缁嶇殑鍏充簬"杩藉姞绗涓変汉鐨勬硶寰嬩緷鎹鏈夊摢浜"绛夌浉鍏虫硶寰嬬煡璇嗐傛槸鍚﹁拷鍔犵涓変汉骞朵笉鏄鍑鍊熻皝鐨勪竴闈涔嬭瘝灏卞彲浠ョ殑锛屾硶闄浼氳繘琛岃ょ湡鐨勫℃煡鍙鏈夛紝鍐冲畾鏄鍚︽湁蹇呰佽拷鍔犮
Ⅲ 中国现行的隐私保护法,详细点的。
你好!目前我国没有专门的关于隐私权保护的专门法律,隐私权的的保护散见于不同的法律之中,主要体现在:
(一)刑法外保护
1.宪法保护。我国现行《宪法》并没有直接对隐私权保护作出规定,但间接体现该立场的有第37、38、39、40条等,这些条文不仅对隐私权保护提供了宪法依据,而且从根本法的高度表明了国家的重视程度。其中第38条被视为是隐私权宪法保护的母法性条款。
2.民事法保护。我国《民法通则》第101条规定了“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却并没有直接以“隐私权”一词进行明确规定,这也为随后出台的一系列司法解释留足了空间。所幸,2010年生效的《侵权责任法》第2条明确提出了独立的隐私权保护,真正为隐私权保护制度“正名”。
3.程序法保护。我国《民事诉讼法》第66条、第120条,《刑事诉讼法》第152条、《行政诉讼法》第45条中均不同程度的规定了具体的隐私保护措施,以有效保障公民的隐私权益。
4.其他部门法保护。《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0条、《律师法》第33条、《妇女权益保障法》第40、42条、《统计法》第17条等也均对公民隐私权保护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规定。
(二)刑法保护
隐私权在中国刑法中也同样没有以独立性权利的姿态出现过,更没有诸如“侵犯公民隐私权罪”之类的罪名,笔者赞成王立志博士关于隐私权刑法保护罪名的分类:
1.核心性的隐私犯罪。主要包括《刑法》第245条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罪、非法搜查罪,第252条侵犯通信自由罪,第253条第1款邮政工作人员私自开拆、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罪等。
2.上游性的隐私犯罪。主要包括《刑法》第283条非法生产、销售间谍专用器材罪,第284条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罪等。
3.附带性的隐私犯罪。主要包括《刑法》第177条第2款窃取、收买或者非法提供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罪,第246条侮辱罪,第286条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以及《刑法修正案(七)》新增的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