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罚款标准
❶ 哪些情况会造成民事诉讼法中的罚款
一、民事诉讼法中的罚款 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在对个人及单位罚款金额的基础上,加大了处罚力度,加重了行为人的违法成本,也是国家为了解决执行难,加大法律的威慑力的一项重要举措。 比如《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五条,对个人的罚款金额,为人民币十万元以下。对单位的罚款金额,为人民币五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拘留的期限,为十五日以下。被拘留的人,由人民法院交公安机关看管。在拘留期间,被拘留人承认并改正错误的,人民法院可以决定提前解除拘留。 从法律层面看,大幅度的提高处 罚金 额,形成强大态势;从执行层面看,可以有效的遏制藐视法院生效裁判文书效力的行为。总体来说,该条规定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但任何一种好的制度都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他能起到法律应有的作用,用不好,它的消极意义将不断膨胀,最终使其失去法律者指定法律时的初衷。 法律虽有该条规定,但并不是意味着在实践中对任何妨害 诉讼 和执行的行为都一视同仁的给予处罚或者高额处罚。 二、区别对待,其主要原因 (1)我国人口众多,虽经过多次普法教育,但公民的整体法律素质和法律意识不高; (2)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3)具体案情各异; (4)人民法院需要对妨害诉讼和执行的行为施加威慑力的大小程度不一。所以该条是给审判法官和执行法官一个处罚幅度,在这个幅度范围内,由审判法官和执行法官根据案件基本情况,结合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被执行人的履行能力科学的设定一个数额,从而达到惩治违法行为和形成法律威慑力的立法目的。 三、罚款需具备的构成要件 1、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 (1)判决、裁定已经发生法律效力 (2)义务人没有在生效文书确定的期限内自觉履行义务 (3)权利人依据上述生效文书向有 管辖权 的人民法院申请 强制执行 (4)人民法院已 立案 执行 (5)被执行人有能力履行义务 (6)被执行人没有履行义务(如无特殊说明,本文仅指金钱给付义务的履行) (7)被执行人没有履行义务的原因不是其客观不能履行,而是其主观上不履行或拖延履行。符合上述条件的执行案件,人民法院可以对被执行人采取司法拘留措施,情节严重的还可以移送公安部门进行侦查并追究其刑事责任。 2、要有妨害诉讼和执行的行为存在 任何处罚都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基础违法事实之上,没有基础违法事实,根本谈不上处罚。因为罚款是对行为人在经济上增加支出,是仅次于人身限制之后的较为严重的强制措施,所以,作为审判法官和执行法官应当从严执法。如何没有法律 法规 规定,随便给予某单位设定义务,这是司法权的滥用。 3、违法行为的严重性 行为的轻重是我们课以处罚、裁量处罚的重要依据。也就是说,不是所有的违反《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二条、第一百零四条的规定情形的行为都必须给予处罚。法律课以处罚的条款,从严格意义上讲是“不得不”被动的事情,只有在罚款以外的措施尚不能教育行为人,不能对行为人起到震慑作用的情况下,才对行为人实施处罚。行为人的行为的严重程度,是我们裁量的依据,判断行为人的行为的程度,法律没有作出具体规定,这得依靠法官根据具体情节适时作出评判。 综上所述,以上详细的介绍了可以构成罚款的几种情况,以及罚款的金额具体是多少,对于一些妨碍法院审理案件,无视法律,甚至对司法工作人员进行报复的人,为了使案件能够公平公正的得到处理,民事诉讼法中的罚款是十分必要的。希望大家在行使权力的同时,也要遵守法律,不要妨碍工作人员办案。
❷ 人民法院对个人进行的罚款最高限额多少
人民法院对个人进行的罚款最高限额为十万元以下。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五条对个人的罚款金额,为人民币十万元以下。对单位的罚款金额,为人民币五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
拘留的期限,为十五日以下。被拘留的人,由人民法院交公安机关看管。在拘留期间,被拘留人承认并改正错误的,人民法院可以决定提前解除拘留。
(2)民事诉讼法罚款标准扩展阅读:
在刑法分则对罚金数额的规定主要有以下五种情形:
1、无限额罚金制。即指刑法分则仅规定选处、单处或者并处罚金,不规定罚金的具体数额限度,而是由人民法院依据刑法总则确定的原则——根据犯罪情节,自由裁量罚金的具体数额。
在无限额罚金的情况下,根据前引司法解释第2条的规定,罚金的最低数额不能少于一千元;未成年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判处罚金的,罚金的最低数额不能少于五百元。
2、限额罚金制。即指刑法分则规定了罚金数额的下限和上限,人民法院只需要在规定的数额幅度内裁量罚金。例如,刑法第170条规定,伪造货币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金。类似规定在刑法分则中为数不少,主要集中在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一章中。
3、比例罚金制。即以犯罪金额的百分比决定罚金的数额。例如,根据刑法第158条规定,对虚报注册资本罪,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虚报注册资本金额1%以上5%以下罚金。
4、倍数罚金制。即以犯罪金额的倍数决定罚金的数额。例如,刑法第202条规定,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拒缴税款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金。根据这一规定,罚金数额取决于犯罪数额,犯罪数额越大,罚金数额也越高;反之,亦然。
5、倍比罚金制。即同时以犯罪金额的比例和倍数决定罚金的数额。例如,根据刑法第141条规定,对生产、销售假药罪,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罚金。这类罚金数额的条文主要集中在刑法第三章第一节所规定的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中。
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241条 第115条都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241条、第115条的规定是拘留、罚款等强制措施的规定。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五条 对个人的罚款金额,为人民币十万元以下。对单位的罚款金额,为人民币五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
拘留的期限,为十五日以下。
被拘留的人,由人民法院交公安机关看管。在拘留期间,被拘留人承认并改正错误的,人民法院可以决定提前解除拘留。
第二百四十一条 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应当报告当前以及收到执行通知之日前一年的财产情况。被执行人拒绝报告或者虚假报告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对被执行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