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三大诉讼法证据及证明标准

三大诉讼法证据及证明标准

发布时间: 2021-01-12 10:17:37

1. 问:论述我国三大诉讼中的证明标准 急急急 急求 谢谢

刑事: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同时符合下列标准:1、定罪量刑的事专实都有证据证明属2、据以定案的证据均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3、综合全案证据,对已认定事实已排除合理怀疑。
民事和行政没有这么高的标准,只要证据能证明主张的事实,达到高度盖然性就可以。

2. 三大诉讼发证明的区别和联系

一,区别:

1,证明责任的分配不同。

在刑事诉讼中,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犯罪以及刑责轻重的责任由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侦查机关承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承担证明自己无罪的责任。

行政诉讼中的证明责任,则由作为被告的行政机关承担,原告不承担证明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责任。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则不以诉讼地位的特定化决定证明责仟承担的主体,而是根据当事人的主张,分别由当事人承担相应的证明责任。

2,证据的种类有所不同。

书证、物证。视听资料。鉴定结论。勘验笔录、证人证言等,是三大诉讼共同的证据种类。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是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刑事诉讼特有的证据种类;现场笔录是行政诉讼法规定的行政诉讼特有的证据种类。

需指出,刑事诉讼法将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的“当事人陈述”,分解为“被害人陈述”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两项。

3,证明标准的法律规定不尽相同。

对证明标准,我国三大诉讼法采取的术语不同。《刑事诉讼法》第162条规定“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只有“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根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有罪的”,才能对被告人“作出有罪判决”。

《民事诉讼法》第153条规定“事实清楚”,与刑事诉讼法相比,少了“证据确实。充分”的要求。《行政诉讼法》第54条规定的是“证据确凿”,与刑事诉讼法相比,不仅没有“事实清楚”的要求,而且也没有“证据充分”的要求。

4,证明对象不同。

刑事诉讼的证明对象主要是有关犯罪行为构成要件和量刑情节的事实;民事诉讼的证明对象主要是民事纠纷产生和发展的事实和民事法律关系构成要素的事实;行政诉讼的证明对象主要是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有关的事实。

5,证明的程序规则不同。

由于证明程序是诉讼程序的一个组成部分,与诉讼程序具有一致性,所以,三大诉讼程序的不同决定了相应的证明程序也不同。刑事诉讼特有的证明程序是侦查和审查起诉程序,如讯问犯罪嫌疑人。

被告人的程序;民事诉讼特有的证明程序规则体现在处分原则和辩论原则之中;行政诉讼特有的证明程序规则是被告在诉讼过程中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调查收集证据等。

二,联系:

证明是沟通实体法和诉讼法的纽带,是横跨两大法域的综合概念。

因为,实体法的抽象规定和一般原则要落实到具体案件上,就必须对实体法规范的要件事实进行证明。从实体的规定上说,证明源自实体法的要求;从形式的规定上说,证明则是由诉讼法加以调整的。这一点,是刑事、民事、行政等三大诉讼法中的证明的共同特征。

三大诉讼证明的方式也是相同的,都采用逻辑椎理。司法认知和推定等方法。另外,三大诉讼证明的主体也是相同的,即都是司法机关或者司法人员。当事人和律师

3. 三大诉讼证据制度的适用的区别

三大诉讼证据制度在适用过程中的不同之处:
1、证明责任的分配不同:
在刑事诉讼中,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犯罪以及刑责轻重的责任由审判机关、检查机关、侦查机关承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原则上不承担证明自己无罪的责任。
行政诉讼中的证明责任,由作为被告的行政机关承担。
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是根据当事人的主张,分别由当事人承担相应的证明责任。
2、法律规定的证据种类有所不同:
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是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特有的证据种类。
现场笔录是行政诉讼法规定的特有的证据种类。
3、证明标准的法律规定不尽相同
对证明标准,我国三大诉讼法采取的术语相同,均是“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民事诉讼法153条规定“事实清楚”,行政诉讼法54条规定“证据确凿”,但从实质上来说,法律规定的三种诉讼的证明标准是相同的。
4、证明对象不同:
刑事诉讼的证明对象主要是有关犯罪行为构成要件和量刑情节的事实。
民事诉讼的证明对象主要是民事纠纷产生和发展的事实和民事法律关系构成要素的事实。
行政诉讼的证明对象主要是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有关的事实。
5、证明的程序规则不同:
刑事诉讼特有的证明程序是侦查和审查起诉过程中的证明规则。
民事诉讼特有的证明程序规则体现在处分原则和辩论原则之中。
行政诉讼特有的证明程序规则是被告在诉讼过程中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调查手机证据。

4. 什么是证明责任在三大诉讼法中,分别由哪一方承担证明责任

证明责任,简单地讲,就是对主张的事实应提供证据并予以证明的责任。我国的三类诉讼的举证责任,因案件性质不同,规定了不同的举证责任原则。当然,三类诉讼的举证责任,也分别有特殊情况下的不同举证责任分担。

一、民事案件举证责任

1、当事人举证责任。

《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一款;“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3]

2、人民法院举证责任。

《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二款;“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

3、举证责任倒置。是指法律直接规定的侵权诉讼案件中,由侵权人负责举证,证明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或受害人有过错或者第三人有过错承担举证责任。

二、刑事案件举证责任

1、公诉案件,由人民检察院承担举证责任。

2,自诉案件,由自诉人承担举证责任。

《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九条 ;“公诉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举证责任由人民检察院承担,自诉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举证责任由自诉人承担”。

三、行政案件举证责任

被告负举证责任是行政诉讼的特有原则:

《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二条规定,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5. 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是什么

刑事诉讼中有罪的证明标准:一是证明案件犯罪事实清楚;二是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确实充分。

6. 我国三大诉讼法的证明标准是什么

证据效力有“三性”——关联性,客观性,合法性。

7. 下列关于我国三大诉讼法的证明标准的说法,正确的是()

我国三大诉讼法的证明标准是统一的,即都是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这是专我国证明标准的属最大特点,即实行一元化的证明标准,这与国外实行的不同诉讼有不同证明标准的多元化标准有鲜明区别。
我国实行一元化的证明标准,说明对诉讼中案件事实的证明程度的要求不但是一致的,而且都是很高、很严格的。将所有案件的结论都建立在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基础上,无疑是好的。但是,尽管设定这种统一化的证明标准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设定的是否科学、合理则需要进一步的探讨。实际上,一些从事民事诉讼法学和行政诉讼法学研究的学者,已经开始对这种一元化的标准提出了质疑。我们认为,否定一元化的证明标准,实行多元化的证明标准,是符合司法实践的实际情况的,也是符合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要求的。

热点内容
二建法规成绩不对 发布:2025-10-06 21:19:08 浏览:636
法律咨询服务所开业典礼策划方案 发布:2025-10-06 21:18:09 浏览:763
英文合同法 发布:2025-10-06 20:59:44 浏览:242
二建考试法规 发布:2025-10-06 20:55:30 浏览:772
2013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总结 发布:2025-10-06 20:37:55 浏览:604
法官2 发布:2025-10-06 20:11:55 浏览:743
溧水区司法局官网 发布:2025-10-06 19:54:00 浏览:976
B站法学博主 发布:2025-10-06 19:44:30 浏览:555
格雷兄弟律师 发布:2025-10-06 19:43:43 浏览:625
环境保护司法解释 发布:2025-10-06 19:41:28 浏览: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