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要求
A. 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什么
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
- 刑事诉讼法要求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必须依法收集证据,确保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从而准确认定犯罪事实。
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
- 在查明犯罪事实的基础上,刑事诉讼法强调要正确适用法律,对犯罪分子给予应有的法律制裁,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
- 刑事诉讼法通过一系列程序和制度,如辩护制度、证据规则等,确保无罪的人不被错误地追究刑事责任,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
- 刑事诉讼法通过公开、公正的司法程序,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鼓励公民积极举报、揭发犯罪行为,共同维护社会秩序。
维护社会主义法制:
- 刑事诉讼法是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任务是确保刑事诉讼活动的合法性和公正性,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尊重和保障人权:
- 刑事诉讼法强调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利,以及证人、被害人等诉讼参与人的权利。
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 刑事诉讼法通过一系列程序和制度,确保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不受侵犯,为公民提供全面的法律保护。
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 刑事诉讼法通过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B. 刑事诉讼法自诉案件法律规定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210条-第213条,主要对自诉案件做出了相关规定。就包括自诉案件的范围、自诉案件审查之后的处理以及自诉案件的调解、和解、撤回自诉、反诉等等内容。自诉人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也要求符合规定的条件,否则法院不予受理。
一、刑事诉讼法自诉案件法律规定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条
自诉案件包括下列案件: (一)告诉才处理的案件; (二)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 (三)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
第二百一十一条 自诉案件审查后的处理
人民法院对于自诉案件进行审查后,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一)犯罪事实清楚,有足够证据的案件,应当开庭审判; (二)缺乏罪证的自诉案件,如果自诉人提不出补充证据,应当说服自诉人撤回自诉,或者裁定驳回。 自诉人经两次依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按撤诉处理。 法庭审理过程中,审判人员对证据有疑问,需要调查核实的,适用本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的规定。
第二百一十二条
人民法院对自诉案件,可以进行调解;自诉人在宣告判决前,可以同被告人自行和解或者撤回自诉。本法第二百一十条第三项规定的案件不适用调解。 人民法院审理自诉案件的期限,被告人被羁押的,适用本法第二百零八条第一款、第二款的规定;未被羁押的,应当在受理后六个月以内宣判。
第二百一十三条
自诉案件的被告人在诉讼过程中,可以对自诉人提起反诉。反诉适用自诉的规定。
二、刑事自诉案件立案后处理
因为自诉案件不经过侦查,自诉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后,如果符合立案条件,人民法院就应当予以受理,并直接进入审判程序。因此,自诉案件的立案条件除了应当具备公诉案件韵两个立案条件以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解释》第186条的规定,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属于刑事自诉案件的范围;
(2)属于该人民法院管辖;
(3)刑事案件的被害人告诉的;
(4)有明确的被告人、具体的诉讼请求和能证明被告人犯罪事实的证据。
自诉案件其实并不多见,很多时候刑事犯罪还是由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而《刑法》中规定的自诉案件,主要也分为了三类,总结一下其实都是犯罪比较轻微、罪行不严重、对社会危害不大的犯罪。不过,其中一些犯罪在情节严重或者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时,也是可能转为公诉案件。
C. 刑诉法第54条的内容是什么
《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四条的内容如下:
一、非法收集的言词证据排除规则
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应当予以排除。这意味着,如果侦查人员在讯问过程中使用了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获取犯罪嫌疑人的供述,那么这些供述在刑事诉讼中将不被采纳为证据。同样,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也应当予以排除。这是为了保障言词证据的合法性和真实性,防止因非法取证导致的冤假错案。
二、非法收集的物证、书证的处理
对于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的情况,如果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这里所指的“补正”是指对取证程序上的瑕疵进行修正,以使其符合法定要求;“合理解释”则是指对取证程序上的瑕疵进行说明,以证明其并未对司法公正造成严重影响。如果无法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那么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这一规定旨在平衡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关系,确保物证、书证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四条主要规定了非法收集的言词证据和物证、书证的处理规则,旨在保障证据的合法性和真实性,维护司法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