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劳动法欠薪纠纷

劳动法欠薪纠纷

发布时间: 2025-08-09 04:07:39

劳动法新规2024年拖欠工资会怎么处罚

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将面临加倍赔偿、被列入失信名单、营业执照被吊销、负责人可能被判刑等处罚。通常情况下,工资应当按时发放,用人单位不得以任何违法理由拖欠。如遇拖欠,劳动者可依法申请劳动仲裁维护权益。
1. 劳动法新规对拖欠工资的处罚包括:
- 劳动行政部门处罚:逾期不支付工资的,用人单位需加付应付金额50%至100%的赔偿金。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处罚:对于无故拖欠严重、影响恶劣的企业,将其信息公布于社会信用体系,并记入“黑名单”。
- 住房和城乡建设、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处罚:拖欠农民工工资或逾期不支付的建筑施工单位,将受到停止投标、清出市场等处罚,并可能被吊销营业执照。
- 刑事处罚:采取转移资产、逃跑等手段逃避支付工资,或有能力支付而拒不支付,且数额较大的,将构成犯罪,负责人可能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若造成严重后果,处罚将加重至三年至七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 工资发放时间与拖欠界定:
工资应按月支付,若用人单位超过30天未结算,即可被视为拖欠工资。工资支付必须以货币形式按时发放给劳动者,不得克扣或无故拖欠。
法律依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七条明确规定,工资必须在双方约定的日期支付,节假日或休息日提前至最近的工作日。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周薪、日薪制度可按周或日支付。用人单位提供服务即应支付相应报酬,违反合同约定拖欠工资的,劳动者可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以维护自身权益。

㈡ 劳动法规定了仲裁欠薪的期限

自欠薪事件发生之日即可提起仲裁。
若在劳动期内因拖欠工资产生纠纷,劳动者无需受一年仲裁期限限制;
然而,在劳动关系终止之后,须于一年内提出仲裁申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热点内容
百度沈阳法律援助 发布:2025-08-12 10:57:49 浏览:996
广州市荔湾区人民法院 发布:2025-08-12 10:57:43 浏览:905
初级经济法竞业限制 发布:2025-08-12 10:55:28 浏览:969
2013年司法考试商法真题 发布:2025-08-12 10:50:32 浏览:996
经济法配股 发布:2025-08-12 10:42:07 浏览:484
徐州云龙区司法行政 发布:2025-08-12 10:37:45 浏览:652
法学行政法就业方向 发布:2025-08-12 10:35:58 浏览:437
郑州道德 发布:2025-08-12 10:34:34 浏览:554
保险合同法律效力变更例子 发布:2025-08-12 10:28:07 浏览:117
知乎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硕士 发布:2025-08-12 10:28:07 浏览: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