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劳动法企业的委屈

劳动法企业的委屈

发布时间: 2025-08-09 04:14:04

『壹』 深圳某公司20号发上月工资,员工告到法院,法院:赔5.4万!


最近有条新闻在会计和hr圈子里,讨论的很激烈。本来大家都觉得20号发工资很正常的一件事,没想到是违法的。下面深空网就跟大家讲一讲。
01、公司20号发上月工资,罚5.4万
深圳有家公司,因为20号才发上个月工资,被员工告上了法庭,吃了“大亏”。
员工莫某在入职签的劳动合同中,写明了工资发放日为每月20号,发放的是上个月的工资。
但是莫某以公司没有按照《劳动合同法》,按规定及时支付足额的劳动报酬为由。
要求公司跟他解除劳动关系,而且要求公司还要给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
因为双方发生了争议,所以就告到了法庭。
经过一审、二审后,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公司这就是拖欠工资的行为,所以公司应该赔偿经济补偿金,总共赔了54481.7元。
(图片
公司可就不服气了,于是又申请再审一次。
公司提出的理由有以下两点:
1、公司不认为自身有拖欠工资的行为,因为在劳动合同中就写明了,是在每月20号发上月工资,并且他也签了,那就表示他认可,公司不存在拖欠的行为。
2、公司觉得法院没有结合实际情况给公正判断,因为现在很多企业经营都比较困难,工资要及时到位本来就是难事,现行的《深圳市员工工资支付条例》是很难落实的。
所以公司觉得不符,要求再审。
但是法院不这么认为,还是按原判执行。
法院裁定如下:
1、这个案件是劳动合同纠纷,而公司根本没搞清状况,还觉得争议点是经济补偿金的问题。
2、员工莫某是因为公司没有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按照规定给他支付上月的劳动报酬,所以要跟公司接触劳动关系。
而且每月20号发放工资不符合《深圳市员工工资支付条例》第九条、第十二条的规定,所以签的那份合同属于无效条款。
3、综上根据莫某的工作年限和平均工资来算,补偿54481.7元经济补偿金是合理的。
所以法院驳回了公司的再审申请。
02、发工资的“小猫腻”
看完之后很多打工人愤愤不平,因为自己的公司也是这样,但是又不敢去鸡蛋碰石头
(图片
但也有开公司的看到了,觉得公司也很委屈,一不小心又犯法,一朝回到解放前。
(图片
所以,到底啥时候发工资才是合法的?
先看案例中提到的《深圳工资支付条例》,这个比较特殊,也就只有深圳有这样的规定。
规定“工资支付的周期不可以超过一个月,并且约定的工资支付日不可以超过支付周期满了之后的第七天。
如果说用人单位因故不能按时在约定的支付日支付,那可以延长五天;
如果是因为公司经营困难,还要再延长的,就要征得工会或者本人的书面同意,延长到十五天内支付”
这个意思也就是说:深圳的企业,必须赶在第二个月的7号之前把工资发了。
如果有特殊理由,那就延迟5天,也就是第二个月12号前要把工资发了,但前提是要工会或本人书面同意。
再如果经营困难,面临倒闭,那就要经过工会或者本人书面同意以后,最迟在第二个月的22日前把工资发了。
所以上面那个案例里20号发工资,可以判定为拖欠工资。
所以这54481.7元,判的有理有据,这同时也给一些天天想拖工资的公司敲响了警钟。
有些法盲老板可能觉得,晚一点发工资,那笔钱还能自己放着利滚利多一天,或者有更嚣张的,直接就不给你买五险一金,合同都不签。
之前还有一个玄学的面试判断公司的说法,问对方发薪日啥时候。
(图片
甚至还有一些网友整理出来了各大公司发工资的时间,难道上面的玄学说的是真的?
(图片
如果你的公司也在深圳,可以跟这个案件里的员工一样,给老板上一课!
除此之外,还有个比较奇葩的,就是分批给你发工资。
为了避税,将工资分批分不同公司把你的工资打给你,虽然金额是没错,但是万一哪天要劳动仲裁,就会有极大的争议,你很可能会吃大亏。
至于其他地区发放日期没有严格规定,只要不拖欠就行。
03、扣我工资?你违法了!
公司里面总有一些奇葩的规定,这要扣工资,那要扣工资,简直就是在违法边缘反复横跳。
1、请假扣三倍工资,违法!
如果说是事假,应该是按:(21.75天-请假天数)×日工资
不可以按3倍来扣,如果以此威胁你的话,就是违法行为。
劳动法》第50条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如果讲不通非要扣,那就去劳动仲裁,公司跑不掉的。
2、上班迟到扣工资,违法!
有的公司就很嚣张了,迟到早退直接扣个100、200的。
根据行政处罚法规则,普通的用人单位并不具有罚款权,迟到早退那么几分钟,并不会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
直接扣半天或者一天的工资,还满嘴的“规范用人管理”,实则是犯法的。
公司只能够根据迟到了多久,扣除迟到时间的工资。
假如迟到了一个小时:
当日劳动报酬=(月工资÷月工作天数)-(日薪÷工作时间)×1
3、绩效不达标扣工资
有些公司就很离谱,合同上写着基本工资5000,绩效5000。
结果一到手就是5000+0。
及时企业经济亏损,甚至是破产了,也必须支付劳动者工资。
很多公司就会以你绩效不达标,把绩效全扣了,所以大家在面试的时候留个心眼。
可能你预期是8000/月,结果那个公司跟你说基本工资5000,绩效5000,远超于你的8000。
但实际上绩效根本就不发?!
有些甚至合同就没写绩效工资标准,直接不公示考核结果就给扣了,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这是违法的!
通过这次的事件,希望各位给各位老板敲个警钟,别贪图那点小便宜耍心机,今天没人告你,指定不定哪天就栽个大跟头!

『贰』 为什么很多企业无视劳动法,不交社保,辞退员工,经常加班

个人觉得有一些城市消费者维权观念比较差,也有一些根本就不明白,当公司侵犯了自身的利益,感受她们都习惯一样,我觉得这个是不太好的,公司重视员工,重视员工的劳动果实,这种公司才可以长期!这种情况在日常生活中很广泛。也让人很无奈。明明知道这种作法不合法,但你就是找不到非常好的方式面对。好多人觉得左右为难,离职肯定不会是许多人优选,那这个就这样就只有一个选择了:承受!只不过那样又不甘心,那下面你可以那样,首先是根据正常的方式,例如公会、职工监事体现我们的合理诉求,如果能够明显改善自然最好是,假如仍然无法得到有效处理,能通过上访或是市长热线反映情况,那样坚信既可以保护自己又能让难题获得适度处理。

并没有不加班的公司,得到最大的权益是每一个创业者的寻求,许多公司便是牢牢抓住员工这类心理状态,持续的榨取人力资本,使加班加点变为常态化,不给加班费变成习惯。实际上一个企业的工会是至关重要的,维护保养员工的权益,公会该是先行者,遗憾他在渐渐地退出我们的视线,也失去原先的功效。做为员工处在劳务关系里的弱势影响力是众人皆知的客观事实。员工仅有自己拿起法律武器来维系自身的合法权利。首先提高自己的直接证据观念,把与上班的有关直接证据保存好,例如,加班加点审批单、考勤统计表等。随后向公司单位明确提出付款加班费的规定,假如协商不成或用人公司回绝商议,员工能够向劳动争议仲裁委申请办理裁定。需要注意,不论是劳动争议仲裁或是起诉,要求用人公司付款加班费的证明责任都是在员工一方。有关直接证据是不是被采纳是案子输赢的重要。

『叁』 劳动仲裁为什么偏向劳动者

1、劳动法天然属性就偏袒劳动者这个群体。
2、企业老板总觉得自己就只要正常发工资,不需要规范的管理,总是以人来管理,比如签订劳动合同,我接触的案子,除非双方本来就没有确定劳动关系的倾向,否则,都是说忘了,丢了,员工自己不愿意签了。这是理由吗?是的,但法律责任是要承担的。
3、员工申请仲裁案,无论员工对错,企业老板总觉得自己委屈,要不就说这个员工上班不认真,要不就说这个员工让公司赔了多少钱,要不就说这个员工做了什么不好的事引起的纠纷。完全不看看公司什么问题,管理规范不规范,赚钱的时候有没有分员工,亏钱的时候就从员工身上抠?
4、个别的员工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最近处理的案子就是,物流企业,员工是叉车司机,有一天有一个美国船来了,让卸货,员工以这个船是美国来的,带病毒,不愿意卸货,还跟其他员工讲(船是有消毒的),搞得很难看,公司没办法,外面另外请临时工解决,但这个员工就被开除了。最后因为证据不足以证明员工存在煽动和严重违纪行为,公司输了。但这类员工是存在,但不常见,绝大部分员工都是普普通通的劳动者而已。
5、不要老说仲裁偏袒劳动者,仲裁就是个中立机构,案子输了,就说仲裁偏袒,案子赢了,对方也说偏袒,仲裁案本来就是一方会赢,一方会输,不可能两边都赢。偏袒的是法律规定,而且,我认为,劳动法偏袒劳动者是应该的,不为什么,只因为单个劳动者对抗用人单位是处于弱势的地位,需要法律给予这个平衡。

『肆』 对于非国企的公司,有完全遵守《劳动法》的公司吗

中小企业或初创企业并不是很多完全符合“劳动法”的公司,他们往往“无视”相关法律规定。但劳动仲裁部门需要有人“报告”这种情况的处理情况,才能受理、调查、协调解决。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员工却不敢辞职?它背后的三个真理根深蒂,雇主违反了“劳动法”,但员工不敢辞职。背后的这三个道理,真的令人担忧。


很多情况下,拖欠克扣工资的,不缴纳社保公积金的,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没有工伤津贴的,都会正视并开始学习“劳动法”举报或选择辞职。这种情况也是现实中职场人的无奈表现。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规章的行为,2年内未被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发现,且未被举报或投诉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不予查处。所以,如果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很大程度上侵害了你的利益,建议大家及时收集证据,向公司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甚至直接申请劳动仲裁。第三,辞职怎么能这么任性

马云说,员工离职有两个原因,一是钱给得不到位,二是心里委屈。我们大多数职场人说“世界那么大,我想看看”不是常态。辞职不是一个简单的决定。除了考虑用人单位是否违反“劳动法”,还要考虑他是否能找到更好的工作。但是没有一家公司是完美的,这家公司的好可能就是下一家公司的不好。所以,正常情况下,职场中理性的人,只有对用人单位失望,积累绝望,才会在选择工作后选择辞职。

热点内容
百度沈阳法律援助 发布:2025-08-12 10:57:49 浏览:996
广州市荔湾区人民法院 发布:2025-08-12 10:57:43 浏览:905
初级经济法竞业限制 发布:2025-08-12 10:55:28 浏览:969
2013年司法考试商法真题 发布:2025-08-12 10:50:32 浏览:996
经济法配股 发布:2025-08-12 10:42:07 浏览:484
徐州云龙区司法行政 发布:2025-08-12 10:37:45 浏览:652
法学行政法就业方向 发布:2025-08-12 10:35:58 浏览:437
郑州道德 发布:2025-08-12 10:34:34 浏览:554
保险合同法律效力变更例子 发布:2025-08-12 10:28:07 浏览:117
知乎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硕士 发布:2025-08-12 10:28:07 浏览: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