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行政法关于不予处罚

行政法关于不予处罚

发布时间: 2025-08-11 00:02:22

Ⅰ 违法行为在几年内未发现不予处罚

违法行为在两年内未发现不予处罚。
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以上所说的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不予行政处罚的情形,具体如下:
1、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
2、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
3、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
4、违法行为在两年内未被发现的,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不再给予行政处罚。
违法行为又称“无效行为”。不合法行为的一种。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与客观上不合法行为不同之处在于,行为人在实施该行为时主观上有过错,从而使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受到侵犯。主观上的过错指故意或过失两种主观状态。根据违法性质,违法行为可分为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经济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等;根据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违法行为可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行政违法的三大特征:
1、行政违法是行政主体的违法。与民事违法和刑事违法不同,行政违法是行政主体在行政法上的违法行为。任何组织和个人只有当他们以行政主体身份或以行政主体名义出现时,他们的违法才能构成行政违法;
2、行政违法是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首先行政违法具有违法性,违反了行政法律法规,侵害了受行政法保护的行政关系,因而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其次,行政违法在性质上属于一般违法,其社会危害性较小,尚未达到犯罪的程度;
3、行政违法是依法必须承担行政责任的行为。行政违法是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并依照法律规定应当承担行政责任的行为。
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第三十六条 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涉及公民生命健康安全、金融安全且有危害后果的,上述期限延长至五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前款规定的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Ⅱ 不予行政处罚免于行政处罚是什么意思

免予处罚与不予处罚是行政法领域中的两个概念。当违法行为人因特定情况而免于受到行政处罚时,我们称之为免予处罚。这类情况往往在法律、法规中有所规定,基于这些规定,行政主体在考虑到特殊情形后,决定不对违法行为人适用行政处罚。这体现了法律对违法行为人给予一定的宽容,旨在通过教育、引导等方式使其改正错误。

另一方面,不予处罚则是指在违法行为不构成行政处罚意义上的违法时,行政主体决定不对行为人进行处罚。这种情况下,行为人并未触犯法律、法规中规定的需要给予行政处罚的条件。因此,行政主体无需对其进行任何形式的行政处罚。

无论是免予处罚还是不予处罚,其本质都是在法律框架内,根据违法行为的具体情况,行政主体在行使自由裁量权时所作出的决定。这些决定旨在实现法律的公正性、合理性以及对违法行为人的教育、引导与改正功能,同时维护社会秩序与公共利益。

综上,免予处罚与不予处罚都是行政主体在处理违法行为时所采取的措施,旨在根据具体情况给予违法行为人不同的处理方式,体现法律的灵活性与人道主义精神。这些措施有助于维护法律的权威性,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Ⅲ 关于我国刑法、行政法、民法等法律对于因年龄问题不予、免于或者减轻处罚是如何具体规定的

刑法:14岁以下不追究刑事责任,14到16周岁之间对八种特别严重的刑事犯罪追求刑事责任专,属如故意杀人,强奸,放火等。16周岁以上具备完全刑事责任能力,要追究的。精神病人在精神病发病期间也不追求刑事责任。14到18周岁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并且不能被判处死刑。
行政法:行政法是各种行政法律法规的总称,我只说治安管理处罚法中的规定吧。不满十四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
民法:10岁以下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对其民事行为负责;10周岁到18周岁之间(或16岁以上以自己能力生活)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只对与其智力相当的行为负责;18周岁或以独立能力生活的16周岁以上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承担民事责任。
够相信了吧。

Ⅳ 精神病患者是否能够免于行政处罚

对于《刑法》比较了解的朋友们都知道,精神病患者是刑法中可能不承担刑事法律责任的主体。这是因为精神病患者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没有辨识事物的能力和意识。这也是立法精神所在。那么,在行政法中,精神病患者是否能够免于行政处罚呢?下面由我为读者解答这一问题。
一、精神病患者是否能够免于行政处罚
只有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才不予行政处罚。
根据我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但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看管和治疗。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有违法行为的,应当给予行政处罚。
因此,精神病人也并非一概不处罚,只有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才不予行政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第二十六条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但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看管和治疗。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有违法行为的,应当给予行政处罚。
二、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情形
按照我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一)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二)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
(三)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四)其他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
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
以上知识就是我对相关法律问题的解答。对于精神病患者,只有经过权威机构的认定之后,才可以适用《行政处罚法》或《刑法》的规定。同时,我国《刑法》还规定了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程序。如果有其他问题,也欢迎各位读者到进行咨询。

Ⅳ 行政案件不予处罚的法律依据

法律分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第二十五条 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责令监护人加以管教;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八十七条 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

(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

(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

(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热点内容
百度沈阳法律援助 发布:2025-08-12 10:57:49 浏览:996
广州市荔湾区人民法院 发布:2025-08-12 10:57:43 浏览:905
初级经济法竞业限制 发布:2025-08-12 10:55:28 浏览:969
2013年司法考试商法真题 发布:2025-08-12 10:50:32 浏览:996
经济法配股 发布:2025-08-12 10:42:07 浏览:484
徐州云龙区司法行政 发布:2025-08-12 10:37:45 浏览:652
法学行政法就业方向 发布:2025-08-12 10:35:58 浏览:437
郑州道德 发布:2025-08-12 10:34:34 浏览:554
保险合同法律效力变更例子 发布:2025-08-12 10:28:07 浏览:117
知乎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硕士 发布:2025-08-12 10:28:07 浏览: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