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关于执行悬赏规定
Ⅰ 悬赏执行的法律规定
悬赏执行是指人民法院在案件执行过程中,经申请执行人书面申请,向社会发布公告,征集被执行人财产线索,申请执行人承诺对提供有关财产线索并收到实际执行效果的举报人给予一定数额悬赏金的一项财产调查措施。申请悬赏执行的,申请执行人应当在案件执行期间向执行法院提出申请。
下列执行案件,申请执行人可向执行法院申请悬赏执行:
(一)经申请执行人提供、被执行人报告和执行法院调查,被执行人无财产可供执行,或其财产不足以清偿本案全部债务的;
(二)被执行人失踪或下落不明,且无法查证其财产状况的;
(三)被执行人涉嫌存在转移、隐匿、无偿转让财产或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未发现的;
(四)执行法院认为可以采取悬赏执行的其他情形。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它问题请咨询专业律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二十四条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以及刑事判决、裁定中的财产部分,由第一审人民法院或者与第一审人民法院同级的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
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执行的其他法律文书,由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者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
第二百二十五条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的,可以向负责执行的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当事人、利害关系人提出书面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十五日内审查,理由成立的,裁定撤销或者改正;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驳回。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对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
Ⅱ 法院发布悬赏公告的条件
法院发布悬赏公告,通常需满足以下条件:
- 存在生效法律文书且未履行:有已经生效的法律文书,明确了被执行人的义务,但被执行人未按照文书要求履行付款等义务。如襄州区人民法院在执行申请执行人张磊与被执行人邹威服务合同纠纷一案中,邹威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付款义务。
- 申请执行人提出悬赏执行申请:需由申请执行人向法院提出悬赏执行的申请,这体现了申请执行人积极寻求执行到位的意愿。
- 法律依据:法院依照相关法律规定发布悬赏公告,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六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执行中财产调查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等。
- 目的正当:目的是加大执行力度,打击被执行人规避执行行为,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通过悬赏公告,借助社会力量查找被执行人财产线索,促进案件执行。
Ⅲ 被法院悬赏了怎么办
法律分析:被法院悬赏了应该积极应对,法院采取了在媒体上发布悬赏公告,进行悬赏执行的措施,这个措施是上级法院允许的措施。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四十一条 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应当报告当前以及收到执行通知之日前一年的财产情况。被执行人拒绝报告或者虚假报告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对被执行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
Ⅳ 执行悬赏令怎么申请
申请执行悬赏令的步骤如下:
1、申请人向执行法院提交书面申请;
2、申请人对提供财产线索并收到实际效果的举报人给予悬赏金;
3、执行法院发布公告,征集被执行人财产线索;
4、对于提供有效线索的人,申请人支付悬赏金。
执行悬赏令的法律依据: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法院在判决生效后,当事人不履行义务,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请执行;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中明确了将失信被执行人的相关信息纳入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的措施;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执行悬赏令的规定》为执行悬赏令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流程和方法,确保了执行悬赏令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4、执行悬赏令还涉及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关于财产报告制度的规定,被执行人需向法院提供财产状况报告书,否则可能面临罚款、拘留等强制措施。
5、此外,执行悬赏令的发布还可能涉及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关于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相关规定,对故意不履行义务的被执行人构成犯罪的,可以追究其刑事责任。
综上所述,申请执行悬赏令需申请人向法院提交书面申请,悬赏金由申请人支付给提供有效财产线索的举报人,执行法院则负责发布公告征集线索,以促进执行程序的顺利进行。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执行中财产调查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二十一条
被执行人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申请执行人可以向人民法院书面申请发布悬赏公告查找可供执行的财产。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一)悬赏金的数额或计算方法;(二)有关人员提供人民法院尚未掌握的财产线索,使该申请执行人的债权得以全部或部分实现时,自愿支付悬赏金的承诺;(三)悬赏公告的发布方式;(四)其他需要载明的事项。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申请之日起十日内决定是否准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