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中撤回的意思
① 行政审批撤销的法律后果
法律分析:行政审批撤销的法律后果如下:
1、自撤回之日起,行政法已失去法律效力,撤销的效果可以追溯到行政行为的制定日期;
2、行政行为的撤销是由于行政主体的过错造成的,撤销的效力必须追溯到根据社会公共福利的需要作出行政行为之日。由此造成的实际损失,由行政主体承担赔偿责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六十二条 被申请人在规定期限内未按照行政复议决定的要求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或者违反规定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依照行政复议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② 2020法考备考考点【行政法】具体行政行为的效力状态
一、具体行政行为的效力状态
根据我国的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复议法,判断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的基本标准(即具体行政行为一般合法要件):
①行使行政职权的主体合法;
②合乎法定职权范围;
③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确凿;
④适用法律法规正确;
⑤符合法定程序;
⑥不滥用职权;
⑦无明显不当。行政机关采取的具体行政行为,符合以上条件就是合法的,将得到司法审查机关或者行政复议机关的支持。否则就构成违法,将被确认无效、被撤销或变更。具体行政行为无效、撤销和废止,是终止具体行政行为效力的重要原因。
1.无效的具体行政行为:有重大和明显的法律缺陷
如果一个具体行政行为有严重和明显的法律缺陷,这种违法达到一个有正常理智的普通人的常识性理解都可以明显看出的程度,那么它就是无效的具体行政行为。
无效的具体行政行为可以表现为许多具体情形,不能作一次性穷尽列举。但是如果一个具体行政行为发生如下情形,就可以构成无效的理由:
(1)要求从事将构成犯罪的违法行为。例如,命令违法侵入公民住宅、发行非法出版物、捕杀珍稀濒危动物并达到违反刑事法律的程度。
(2)明显缺乏法律依据的。例如,许可当地企业制作、销售传播淫秽内容的光盘。
(3)明显缺乏事实根据的,或者要求从事客观上不可能实施的行为。例如,根据没有查证的材料给予一个无辜的公民以治安处罚。
《行政诉讼法》第75条规定,行政行为有实施主体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或者没有依据等重大且明显违法情形,原告申请确认行政行为无效的,人民法院判决确认无效。
具体行政行为无效的后果:
(1)在实体上,自始无效,无拘束力。
(2)在程序上,行政机关和相对人可随时主张无效。
(3)在处理后果上,被确定无效后,应尽可能恢复至原状态。
2.可撤销的具体行政行为
构成可撤销具体行政行为的条件,主要是具体行政行为一般性违法或明显不当。《行政诉讼法》第70条确立了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基本标准。(广义的撤销包括撤回)
【关联法条】《行政诉讼法》第70条 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判决撤销或者部分撤销,并可以判决被告重新作出行政行为:
(一)主要证据不足的;
(二)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
(三)违反法定程序的;
(四)超越职权的;
(五)滥用职权的;
(六)明显不当的。
可撤销的具体行政行为:
(1)在实体上,被撤销的效力可以溯及至行政行为成立之日;
(2)在程序上,必须经法定程序,经有权机关撤销;
(3)在处理后果上,能够恢复原状态的应恢复至原状态,造成损失的赔偿。
3.具体行政行为的废止
废止是行政机关依职权使具体行政行为丧失法律效力的行为。废止的理由和条件是由于客观条件的变化,具体行政行为没有继续保持其效力的必要。废止的条件中没有违法或者明显不适当的因素,是废止区别于无效和可撤销制度的主要方面。
被废止的具体行政行为,自废止之日起丧失效力。原则上,具体行政行为废止之前给予当事人的利益、好处不再收回;当事人也不能对已履行的义务要求补偿。如果废止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严重损失,或者带来严重的社会不公正,行政机关应当给予受到损失的当事人以必要的补偿。
具体行政行为废止的条件通常有:
(1)依据变化
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已经为有权机关依法修改、废止或撤销。具体行政行为如果继续维持效力,将与法律、法规、规章、政策抵触,所以必须废止原具体行政行为。
(2)情势变更
具体行政行为所根据的客观事实已经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已经不复存在,具体行政行为的继续存在已经没有事实根据,需要废止原来的具体行政行为。
(3)目的实现
具体行政行为所期望的法律效果已经实现,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
【试题】
关于具体行政行为的成立和效力,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2009年·卷二·第80题)(ACD)
A.与抽象行政行为不同,具体行政行为一经成立即生效
B.行政强制执行是实现具体行政行为执行力的制度保障
C.未经送达领受程序的具体行政行为也具有法律约束力
D.因废止具体行政行为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国家应当给予赔偿
③ 行政行为的名词解释
行政行为
行政行为原则上自告知之时起发生法律效力,但在附款有规定时自规定之时起生效。受领之时生效和即时生效的规则,是不能成立的。行政行为公定力、确定力、拘束力和执行力的发生时间,一般为告知之时。这是各国行政法上的通行做法。
行政行为是行政管理法律关系的客体,即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指向的对象。双方当事人围绕行政行为形成法律关系。行政主体有权依法实施行政行为,行政相对人则负有服从的义务。行政行为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广义的行政行为是指行政组织实施的所有“生效行政法律效力的行为”。狭义的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行政职权对行政相对人作出的法律行为。行政行为一般取狭义解。[1]
中文名
行政行为
外文名
Administrative act
定义
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
确立时间
1989年
快速
导航
特征内涵责任概念生效要件基本原则历史渊源行为失效行为分类告知生效附款生效受领生效即时生效
概念特征
行政行为,行政主体作出的能够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行政行为的概念包括以下几层含义:
1.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所为的行为。
2.行政行为是行使行政职权,进行行政管理的行为。
3.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实施的能够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
特征
1.行政行为是执行法律的行为,任何行政行为均须有法律根据,具有从属法律性,没有法律的明确规定或授权,行政主体不得作出任何行政行为。
2.行政行为具有一定的裁量性,这是由立法技术本身的局限性和行政管理的广泛性、变动性、应变性所决定的。
3.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行为时具有单方意志性,不必与行政相对方协商或征得其同意,即可依法自主作出。即使是在行政合同行为中,在行政合同的缔结、变更、解除与履行等诸方面,行政主体均具有与民事合同不同的单方意志性。
4.行政行为是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带有强制性,行政相对方必须服从并配合行政行为。否则,行政主体将予以制裁或强制执行。这种强制性与单方意志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没有行政行为的强制性,就无法实现行政行为的单方意志性。
5.行政行为以无偿为原则,以有偿为例外。行政主体所追求的是国际和社会公共利益,其对公共利益的集合、维护和分配,应当是无偿的。当特定行政相对人承担了特别公共负担,或者分享了特殊公共利益时,则应该有偿的,这就是公平负担和利益负担的问题。
④ 行政行为的生效和失效规则是什么
生效规则
1、即时生效
即时生效指行政行为一经作出即具有效力,对相对方立即生效。这种情况一般来说作出行政行为和行政行为开始效力的时间是一致的。即时生效的行为因为是当场作出,立即生效,其适用范围相对较窄,适用条件相对较为严格。它一般适用于紧急情况下所作出的需要立即实施的行为。
2、受领生效
所谓受领生效,是指行政行为须为相对方受领,才开始生效。所谓受领,是指行政机关将行政行为告知相对方,并为相对方所接受。受领生效,一般适用于特定人为行为对象的行政行为,行政行为的对象明确、具体,一般是采用送达的方式。
3、告知生效
告知生效是指行政机关将行政行为的内容采取公告或宣告等有效形式,使相对方知悉、明了行政行为的内容,该行政行为对相对方才能开始生效。与受领生效不同,告知生效所适用的对象是难以具体确定的相对方,包括不特定的多数人和具体的相对方,但住所地不明确,从而使行政行为的内容无法一一告知或难以具体告知。
4、附条件生效
附条件生效,是指行政行为的生效附有一定的期限或其他条件,在所附期限来到或条件消除时,行政行为才开始生效。
失效规则
如果行政行为具备下述情形,行政相对方可视之为无效行政行为:
(1)行政行为具有特别重大的违法情形或具有明显的违法情形;
(2)行政主体不明确或明显超越相应行政主体职权的行政行为;
(3)行政主体受胁迫作出的行政行为;
(4)行政行为的实施将导致犯罪;
(5)没有可能实施的行政行为。
⑤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⑥ 行政法中撤销、吊销、撤回三者之间的比较
1、“吊销”、“撤销”和“撤回”彼此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也有根本区别。
2、“吊销”是行政处罚措施的一种。“撤销”适用于行政机关或者被许可人任何一方有违法行为的情形。“撤回”主要是指行政许可的实施以及被许可人从事许可事项的活动本身并不违法,但基于客观情况发生了变化,行政机关收回已经颁发的行政许可的情形。
3、撤销行政许可,是因为行政许可实施的过程存在违法问题,违法行为的主体可能是许可机关,例如,未按照法定条件做出许可,也可能是行政许可申请人,例如,利用欺骗的手段缺的许可。
4、吊销行政许可,是在被许可人依法取得行政许可后,利用许可实施了违法行为,执法机关依法吊销其行政许可的情形。因为被吊销的原因是当事人违法,因此,因吊销行政许可给当事人造成的损失,由当事人自己承担。
5、撤回行政许可,是行政许可依据的法律、法规发生了变化,或者许可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了变化,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将已经发出的许可撤回。这时行政许可机关无过错,当事人也无过错,因为为了公共利益才撤回,所以撤回行政许可给当人如果造成损失时,行政机关应当给予补偿。
(6)行政法中撤回的意思扩展阅读: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办理有关行政许可的注销手续:
(一)行政许可有效期届满未延续的;
(二)赋予公民特定资格的行政许可,该公民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
(三)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终止的;
(四)行政许可依法被撤销、撤回,或者行政许可证件依法被吊销的;
(五)因不可抗力导致行政许可事项无法实施的;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注销行政许可的其他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