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适用刑事诉讼法的解释223条

适用刑事诉讼法的解释223条

发布时间: 2025-08-12 12:44:49

㈠ 刑事诉讼法第223条是什么意思

刑诉法223条的内容:被告人是盲、聋、哑人,或者是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被告人是未成年人的;案件有重大社会影响的;等情形不适用速裁程序。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适用速裁程序:
(一)被告人是盲、聋、哑人,或者是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
(二)被告人是未成年人的;
(三)案件有重大社会影响的;
(四)共同犯罪案件中部分被告人对指控的犯罪事实、罪名、量刑建议或者适用速裁程序有异议的;
(五)被告人与被害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没有就附带民事诉讼赔偿等事项达成调解或者和解协议的;
(六)其他不宜适用速裁程序审理的。

刑法224条的内容

根据刑诉法223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于下列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 (一)、被告人、自诉人及其 法定代理人 对第一审认定的事实、证据提出异议,可能影响定罪量刑的上诉案件;( 二、)被告人被判处死刑的上诉案件; (三)、人民 检察院抗诉 的案件; (四)、其他应当开庭审理的案件。第二审人民法院决定 不开庭审理 的,应当讯问被告人,听取其他当事人、辩护人、 诉讼代理人 的意第二审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上诉、抗诉案件,可以到案件发生地或者原审人民法院所在地进行原《 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八十七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合议庭经过阅卷,讯问被告人、听取其他当事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意见,对事实清楚的,可以不开庭审理。对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开庭审理。从《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看,抗诉案件,二审必须开庭审理。上诉案件,以开庭审理为原则,事实清楚的,可以不开庭审理,不开庭审理是例外。但实践中,二审开庭审理的刑事案件是很少的。法院不开庭的理由很简单: 1、法官工作量太大。 2、法律规定可以不开庭审理。律师对这种局面意见很大,二审不开庭,怎么判断事实是否清楚?二审不开庭新的证据证明质证?田文昌、陈瑞华主编的《刑事诉讼法再修改律师建议稿与论证》建议将此条改为:“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开庭审理,但被告人、辩护人、公诉人一致同意不开庭审理的除外。”2013年实行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没有完全接受律师的意见,只做出了部分修改。《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将第一百八十七条改为第二百二十三条,第一款修改为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于下列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 (一)、被告人、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第一审认定的事实、证据提出异议,可能影响定罪量刑的上诉案件; (二)、被告人被判处死刑的上诉案件; (三)、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 (四)、其他应当开庭审理的案件。第二审人民法院决定不开庭审理的,应当讯问被告人,听取其他当事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意见。”最高人民法院做出司法解释增加了一条:”对上诉、抗诉案件,第二审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原判决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或者具有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条规定的违反法定诉讼程序情形,需要发回重新审判的,可以不开庭审理。“法院对中国文字有独特的理解。既然法律规定了应当开庭审理的四种情况,其他都是不应当开庭审理的。既然最高法院规定了可以不开庭审理的情况,此类案件就一定不能开庭审理。哪个案子属于应当开庭审理的情况,哪个案子属于可以不开庭审理的情况,法院一家说了算。新刑诉法223条规定的应当开庭审理的第一种情况”被告人、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第一审认定的事实、证据提出异议,可能影响定罪量刑的上诉案件“,决定权属于被告人,只要被告人对一审认定的事实和证据提出异议,二审就应当开庭审理。被害人上诉要以被告人的名义进行,辩护人提出异议,也就等于被告人提出异议。被害人提出异议的,二审法院也应当开庭审理。但法院不这么理解,法院认为被告人提出的异议必须可能影响定罪量刑才需要开庭审理,是否可能影响定罪量刑以他们的判断为准。但是通过对现行的刑事诉讼法和原刑事诉讼的比较中我们可以得出,虽然刑事诉讼法之中规定了二审必须开庭的案件,但是开庭审理的情况在现实中并没有那么理想。认为不开庭审理的话极有可能会影响审判结果。

㈢ 串通投标罪的辩护词

💼 串通投标罪辩护要点
✅ 辩护围绕方面:针对串通投标罪的辩护,需围绕犯罪构成要件、证据链完整性及量刑情节三方面展开。以下是专业辩护策略及法律依据:

🔖 一、主体资格抗辩:身份不符不构成犯罪

根据《刑法》第223条,串通投标罪主体为招标人或投标人。若当事人仅为项目介绍人、技术顾问等非直接参与主体,可主张其不满足犯罪主体要件。

📚 案例参考:某地法院(2021)浙刑终字第XX号判决中,因被告人未在投标文件签字且无资金往来,最终认定不构成犯罪。

🔍 二、证据链薄弱点突破

📌 (1)主观故意缺失

需证明当事人无串通合意:

  • 无书面/电子协议等直接证据

  • 报价差异符合市场规律(提供同期同类项目报价对比表)

  • 引用张明楷《刑法学》观点:“偶然性报价重合不必然推定共谋”

📋 (2)客观行为存疑


💡 实务要点:依据最高检《关于办理串通投标刑事案件指引》第5条,需同时具备“意思联络”和“行为配合”才构成犯罪。

🌟 三、法定从轻情节运用

  1. 犯罪情节轻微
    若涉案金额低于立案标准(各地通常为200万元),可主张适用《刑事诉讼法》第177条不起诉。

2. 单位犯罪转化
提供公司决策会议记录、项目授权书等材料,将责任主体转向单位,降低个人刑责(刑法第231条)。

3. 立功/退赃情节
配合调查并主动退还违法所得,可争取减少基准刑30%以下(两高《量刑指导意见》)。

⚙️ 四、程序性辩护策略

1. 管辖权异议
若侦查机关跨地域办案且无指定管辖文件,可主张程序违法。

2. 鉴定意见质证
针对工程造价鉴定报告,要求鉴定人出庭接受质询,核查是否采用过时定额标准。

📖 文献支撑
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参考》第128辑:“认定串标行为应严格区分商业合作与违法共谋”王作富《刑法分则实务研究》:“未实际损害招标人利益的围标行为宜定性为违规而非犯罪”

💯 总结:有效辩护需构建“主体 - 行为 - 结果”三重防御体系,重点攻击证据薄弱环节,同时善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建议尽早委托律师介入,通过调取招标过程录音录像、第三方监理报告等关键证据扭转案情。

热点内容
法规清理工作机制 发布:2025-08-13 02:57:34 浏览:798
法律硕士联考大学 发布:2025-08-13 02:51:56 浏览:145
洗车行规章制度 发布:2025-08-13 02:41:10 浏览:785
劳动法周末算工资吗 发布:2025-08-13 02:38:01 浏览:238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发布:2025-08-13 02:33:16 浏览:486
卓资司法局 发布:2025-08-13 02:28:15 浏览:522
马克思矛盾分析法分析社会问题 发布:2025-08-13 02:28:11 浏览:311
亲爱的律师 发布:2025-08-13 02:22:16 浏览:693
中国的道德观 发布:2025-08-13 02:14:30 浏览:884
公司完善规章制度 发布:2025-08-13 02:06:40 浏览: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