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行政法适用于行政关系

行政法适用于行政关系

发布时间: 2025-08-12 18:44:23

1. 简述行政法的作用

所谓行政法,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和接受行政法制监督过程中而与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以及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行政法由规范行政主体和行政权设定的行政组织法、规范行政权行使的行政行为法、规范行政权运行程序的行政程序法、规范行政权监督的行政监督法和行政救济法等部分组成。其重心是控制和规范行政权,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进一步说,行政法是调整行政组织、职权,行使职权的方式、程序以及对行使行政职权的监督等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行政法适用于行政关系扩展阅读:

行政法基本含义:

包括两个含义:第一,行政法是国家第一类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称;第二,这一系列法律规范和原则调整的是行政关系的客体和行政关系的监督,而不是其他社会关系。

一般行政法:指规定国家行政基本原则、原则和政策、国家机关及其负责人的地位、职权、职责、国家机关的任免、考核、奖惩的法律法规。工作人员、行政体制改革和行政机关工作效率的提高等。

特别行政法:是指规范教育、民政、卫生、统计、邮政、金融、海关、人事、土地、交通等各种专门行政部门的行政活动的法律、法规。

2. 我国三种行政法规的适用范围是什么_

以往行政法规多用“通知”发布,以文件的形式上传下达。根据国办发〔1988〕版25号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权进行政法规发布工作的通知》的精神,行政法规现在都用“命令(令)”发布,而且经国务院总理签署公开发布的行政法规均由新华社发稿,《国务院公报》、《人民日报》全文刊载。这样,就提高了行政法规的权威性,使行政法规及时被社会和公众知晓,便于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全体公民执行和遵守。

3. 行政法的调整范围

行政法的调整范围即行政关系。包括行政管理关系、行政法制监督关系、行政救济关系和内部行政关系。其中行政管理关系是最基本的行政关系,行政法制监督关系和行政救济关系是由行政管理关系派生的关系,而内部行政关系是行政主体单方面内部关系。
法律分析
行政法是调整一定范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规定行政机关组织管理活动,调整国家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作为行政法调整对象的行政关系主要包括四类:(1)行政管理关系。即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等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的过程中,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等行政相对人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形成的行政管理关系,是行政关系中的主要部分。行政主体的大量行政行为,如行政许可、行政征收、行政给付、行政裁决、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2)行政法制监督关系。即行政法制监督主体在对行政主体及其公务人员进行监督时发生的各种关系。(3)行政救济关系。即行政相对人认为其合法权益受到行政主体做出的行政行为的侵犯,向行政救济主体申请救济,行政救济主体对其申请予以审查,做出向相对人提供或不提供救济的决定而发生的各种关系。(4)内部行政关系。即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包括上下级行政机关之间的关系,平行行政机关之间的关系,行政机关与其内设机构、派出机构之间的关系,行政机关与国家公务员之间的关系,行政机关与法律、法规授权组织之间的关系,行政机关与其委托行使某种行政职权的组织的关系等。在上述四种行政关系中,行政管理关系是最基本的行政关系,行政法制监督关系和行政救济关系是由行政管理关系派生的关系,而内部行政关系则是从属于行政管理关系的一种关系,是行政管理关系中的一方当事人行政主体单方面内部的关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二条本法所称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四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依照本法由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并由行政机关依照本法规定的程序实施。

4. 行政法的概念和特征

什么是行政法,其特征是什么
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进一步说,行政法是调整行政主体根据法律规定,在行使行政职权、履行行政职责过程中与行政相对人之间形成的各种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行政法的特征主要包括:
调整对象的特殊性:行政法调整的对象是行政关系,包括在行政管理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这些关系既包括纵向的管理与被管理关系,也包括横向的协调与合作关系。
法律规范的多样性:行政法规范不仅包括法律、法规、规章等规范性文件,还包括其他具有约束力的制度、措施和政策,如红头文件、内部制度等。
行政法规范的交叉性:行政法规范往往与其他法律规范相互交叉,涉及到民法、刑法经济法等多个领域。
行政法规范的变动性:由于社会环境和政策的变化,行政法规范也会随之变化,具有较大的变动性。
行政法的涉外性:随着国际交流和跨国合作的增加,行政法也涉及到越来越多的涉外问题。
综上所述:
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特征主要包括调整对象的特殊性、法律规范的多样性、行政法规范的交叉性、变动性和涉外性。这些特征使得行政法成为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法律领域,对于理解国家的行政管理体制和法律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一条规定:“为保证人民法院公正、及时审理行政案件,解决行政争议,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5. 行政法调整的对象是

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行政关系。
行政关系主要包括以下四类:
1、管理与服务,行政主体在管理关系中占主导地位,因行使行政职权而引起的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具有不平等性。这是行政关系中最主要和最基础的一种关系;
2、法制监督,行政法制监督关系是监督主体在对行政主体,国家公务员和其他行政执法组织,人员进行监督时发生的各种关系;
3、救济,行政救济关系是行政相对人认为其权益受到行政主体作出的行政行为的侵犯,向行政救济主体申请救济,行政救济主体对其申请予以审查,作出向相对人提供或不提供救济的决定而发生的各种关系;
4、内部行政。
行政关系是指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能和接受行政法制监督而与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发生的各种关系,以及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行政关系以行政职权为核心,只有与行政职权的行使直接或间接发生联系的社会关系才是行政关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第七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所给予的行政处罚,享有陈述权、申辩权;对行政处罚不服的,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行政机关违法给予行政处罚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提出赔偿要求。第十一条 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
法律对违法行为已经作出行政处罚规定,行政法规需要作出具体规定的,必须在法律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规定。
法律对违法行为未作出行政处罚规定,行政法规为实施法律,可以补充设定行政处罚。拟补充设定行政处罚的,应当通过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广泛听取意见,并向制定机关作出书面说明。行政法规报送备案时,应当说明补充设定行政处罚的情况。

6. 行政法律关系与行政关系的区别

行政法律关系与行政关系主要有三大区别:

1、关于性质的区别

行政法律关系属于思想社会关系,体现了国家的意志,而行政关系不属于思想社会关系。这一分类是基于列宁对社会关系分为物质关系和思想关系的划分。

2、关于范围的区别

也就是说并非是所有的行政关系都属于行政法律关系的调整范围,例如行政指导、行政建议、行政咨询等行政关系,就不属于行政法律关系的范畴。

3、关于调整的不同

行政法律关系不同于行政关系;行政关系是行政法调整的对象,而行政法律关系是行政法调整的结果;行政法并不对所有行政关系作出规定或调整,只调整其主要部分。

(6)行政法适用于行政关系扩展阅读:

学术界对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存在许多不同的看法,主要区别在于对行政法调整对象的理解不同。这里我们主要看看周有永教授的观点。他认为,行政法律关系是指行政法调整行政权力行使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后,通过行政法规范而形成的行政法上的权利义务关系。

行政主体是指具有行政权力和行政能力的社会组织,能够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力,并独立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一概念看似一般,但对于具体行政法律关系的适用,尤其是行政诉讼中的具体行政法律关系的适用,由于行政主体是否具有主体资格,是否具有法律权威,是否具有独立性,都具有重要意义。Y承担法律责任是审查的重要内容。

热点内容
关于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研究综述 发布:2025-08-13 05:20:56 浏览:679
有乡法院吗 发布:2025-08-13 05:09:53 浏览:841
刑事案件律师费用 发布:2025-08-13 04:52:49 浏览:697
2011年拆迁条例 发布:2025-08-13 04:30:02 浏览:854
cpa经济法下载 发布:2025-08-13 04:30:00 浏览:851
现在人们获得法律知识的途径有哪些 发布:2025-08-13 04:24:30 浏览:978
老年人法律服务队 发布:2025-08-13 04:24:21 浏览:706
商法的历史条件 发布:2025-08-13 04:10:04 浏览:577
律师所收费标准 发布:2025-08-13 04:02:54 浏览:307
推动民法典实施的意见 发布:2025-08-13 03:50:37 浏览: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