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分局行政法地位
『壹』 环境法体系有哪些组成部分
在许多工业发达和法制比较完备的国家,环境法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成为国家整个法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环境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宪法中关于保护环境和防治污染的规定。许多国家都在宪法里对环境保护作出规定,作为国家和社会的环境保护活动的最高准则和法律基础。
2、综合性的环境保护法,或称环境政策法,如中国1979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罗马尼亚的《环境保护法》、日本的《公害对策基本法》、美国的《国家环境政策法》、保加利亚的《自然保护法》、瑞典的《环境保护法》等。
这种法律是一个国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基本法,是对环境保护的范围和对象、方针、政策、基本原则、重要防治措施和对策、组织机构等重大问题,作出原则的规定。
3、保护自然环境的法规,包括有关保护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河流、湖泊、海洋、大气、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国家公园等的法规。
4、防治污染及其他公害的法规,包括关于防治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控制噪声和振动,防止地面沉降、防治恶臭和热污染,处理废弃物,控制和管理农药及其他有害化学品,防护放射性物质和电磁辐射危害等法规。
5、各种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如水质标准、大气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以及与此有关的各种操作规程。
6、关于设置环境管理机构,关于危害环境的法律责任以及处理环境纠纷及其程序等的法规。
7、在行政法、刑法、民法、经济法、劳动法等法规中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此外,在一些资本主义国家还包括有关判例。
特点
环境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同其他法律部门相比,有下述特点:
1、综合性。环境保护范围广泛,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相当复杂,环境法不仅包括大量的专门环境保护法规,而且包括宪法、行政法、民法、刑法、劳动法、经济法等法规中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
2、技术性。保护环境须采取自然科学的、工程技术的、经济的等各种手段,环境法同上述各种手段密切相关,因此,在环境法里包含有较多的技术规范。
3、广泛的社会性。环境法和其他法律一样,受社会经济制度的制约,但它的保护对象是土地、大气、水、森林等自然环境,所以又受客观存在的自然生态规律的制约。环境法作为一种法律部门诚然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的,但也在不同程度上符合整个社会和民族的利益。
4、共同性。人类生存的地球环境是一个整体,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在环境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中,更多地涉及经济发展、生产管理和科学技术方面的问题,这里反映某些社会发展规律、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与其他法律相比,在各国的环境法中有较多可以互相借鉴的东西。
『贰』 环境保护法律论文
环境污染调查报告
调查人员:XXX
时间:XXXX年XX月XX日
调查目的:
现在世界上的能源供应量已经为数不多了,我们必须在能源枯竭之前开发新的能源,所以我们要知道能源的发展史,这样才可能找到新能源。而且,光这样是不行的,如果能源的污染太严重的话,恐怕还没等能源枯竭,地球早已成为混球一个。所以我们要在开发新能源的同时保护能源。
内容:
1992年,全国废气排放量 l0.5万化标立方米(不包括乡镇工业,下同)。废气中烟尘排放量 1111万吨,比上年增长 7.6%;二氧化硫排放量 1685万吨,比上年增长 3.9%;工业粉尘排放量 576万吨,比上年下降 0.5%。
全国城市大气中总悬浮微粒年日均值范围为 90一663微克/立方米,北方城市平均403微克/立方米,与上年相比下降6.1%;南方城市平均243微克/立方米,与上年相比增长 8%。据67个城市统计,51% 的城市年日均值超标,尤以吉林、济南、太原、兰州、包头、延安、西安等城市为重。
据66个城市统计,降上半月均值在 3.8一55.8吨/平方公里·月之间,较上年略有增加,比方城市明显重于南方城市。降尘年月均值在 30吨/平方公里·月以上的城市有三明、鞍山、长春、大同、石家庄、哈尔滨、银川、吉林、鹤岗、沈阳、兰州和唐山。
据72个城市统计,二氧化硫年日均值范围为 7—]63微克/立方米,北方城市平均97微克/立方米,南方城市平均90微克/立方米,与上年相比略有上升。超过国家三级标准的城市有贵阳、重庆、太原、乌鲁木齐、宜宾、南充、济南、石嘴山、青岛、天津、长沙和大同。
据72个城市统计,氮氧化物年日均值范围为 l1一129微克/立方米,北方城市平均56微克/立方米,南方城市平均40微克/立方米,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长春、济南和运城污染明显加重,兰州、宝鸡和南充咯有好转。
2000年,酸雨仍限于局部地区。据58个城市统计,降水pH年均值范围为3.85一7.43,pH年均值低于5.6的占52%,均为南方城市。赣州、长沙和厦门市酸雨出现频率高达90%以上,南充、宜昌、南昌、怀化、百色、南京、重庆和广州市酸雨出现频率在70%以上。
2000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后,中国政府十分重视自己承担的国际义务,并努力推进国内的环境保护工作。经党中央和国务院批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外交部、国家环境保护局《关于出席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情况及有关对策的报告》,提出了我国环境与发展领域的十大对策,这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一大纲领性文件,不仅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而且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工作的重点和努力方向。
环境法制建设有较大进展。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城市绿化条例》、《关于我国中低水平放射性废物处置环境政策》,批准了《征收工业燃煤二氧化硫排污费试点方案》,转发了林业部《关于当前乱砍滥伐、乱捕滥猎情况和综合治理措施报告的通知》,发布并全面实施了《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管理规定》。国家环境保护局还制定了环境行政处罚、防治尾矿污染、防治铬化合物污染、环境监理执法标志等方面的规定和办法。地方立法不断加强,山东、湖南、重庆武汉、大连等省、市制订了环境执法程序规定。国家环埔保护局首次进行了全国环保系统执法检查。
『叁』 环境法属于什么范畴
问题一:环境保护法属于社会法?还是行政法? 行政法吧。
问题二:环境法以调整人与自然的矛盾,促进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属于什么范畴 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既包括社会关系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积极发展经济和调整结构,以发展促进就业,扩大就业规模...
问题三:环境法以调整人与自然的矛盾,属于什么范畴 网络上的爱情是不稳定的。。而且,作为一个男生,我知道很多男生在网络上对女生的想法都不是很纯洁。。他可以跟你说得很体贴,很深情,但是,屏幕那边的他或许是带着另外的面具。。
跟你身边的同学好好相处,好好学习,多去运动一下。这样可以好好放松心情。
还有,那个男生跟其他女生玩暧昧,从这个方面来说,你应该可以看出他的一些轻浮。。或许,以后你们如果有什么发展,他还是可能跟其他人玩暧昧。。
这样你可以忍受吗?
好好学习吧。。真正对你好的人,是你的父母。。
问题四:1.A一天所经历的环境中,哪些属于环境法上“环境”的范畴? 2.给A带来不悦的现象各属于什么环境问题? 5分 环境法学中的“环境”的内涵式自然因素。因此,该题中除了车子和家具的气味都应该是自然因素相关,算是环境范畴,包括光污染和噪声污染(这两者是特殊的能量污染)。
河水脏臭和天气阴霾是次生环境问题。臭味熏人的餐厅也是次生环境问题,属于环境污染问题。下午开会的噪声、晚上小区的歌舞噪声和光污染也是次生环境问题,属于环境污染问题。自然美景的破坏虽然是人为破坏但是不致于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不是显著的不利变化,应该不算环境问题。
问题五:环境法包括自然资源法和环境保护法,下列哪个属于环境保护法 其实上面那些法律都有涉及到环保法的范畴骇所以你可以说他们都属于这个范围,但是同时他们有些又可以划分到别的部门法当中,所以严格的区分很难得,比如土地管理法,目前主要把它划分到经济法当中。
继承的是这样,甲的儿子是代位继承,其他的都是应当继承的,都属于第一顺序继承人。
问题六:环境法与刑法的关系 两者应该处于同等的法律地位,在我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而像刑法、民法、行政法、民诉、环境法等属于我国的基本法。
另外,注意,环境法当中关于犯罪,刑事责任和鸡罚的规定,属于附属刑法的范畴,当然这是广义的刑法。
问题七:民法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之间的关系. 5分 第一,民法和环境保护法是不同的法律。具有不同的法律属性。
民法属于私法,针对的是民商是关系。而环境保护法若按传统意义上的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时很难归类的,因为环境必然涉及的是公共利益,而且里面有很多行政法律方面的制度,但是也涉及了一些民事的范畴,例如因环境污染产生侵权的诉讼时效,从这个角度看又具有私法的内容。且就责任人而言,基友民事的侵权责任,也有行政责任。因此,若从公法或者私法的换分来看,很难给他一个界定,因此有人认为环境保护法、社会保证发等法律应划为社会法的这一单独的类型。就现在而言,环境保护法要么放到经济法忠,要么放到独立的位置来看。
第二,就民法与环境保护法重合的部分,即环境侵权的民事责任来看,环境保护法为民法的特别法。主要体在:1. 在诉讼时效制度中,应适用环境法第42条三年的诉讼时效这一特殊法。2. 环境侵权的责任使用严格责任(无过错责任),切举证责任倒置(主要是除原告对其所受损害即被告侵权承担举证责任,其他的包括因果关系在内的部分由被告举证)。因此在侵权责任法和环境保护法都有规定的情形下,一般应使用环境保护法,如果无规定,适用侵权责任法或者民法的其他条款。
第三,立法目的不同,环境保护法更侧重于公益性的方面,而民法则更侧重于对于私权的保障。
因此,可以说民法与侵权责任法属于不同范畴的法律,而且的立法目的有所不同,因此制度设计也不同,当然,二者在重合部分属于一般法与特别法的关系。
为了方便,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二者系不同性质的法律,但就二者重合部分而言,又系一般于特别之关系。
问题八:环境法的国际问题 虽然环境法一般指“国内环境法”,与国际法是相对范畴,但随着全球一体化和环境问题国际化,使得作为一国国内法的环境法不可避免地受到国际法的影响。由于环境问题是各国所面临的共同问题,环境保护的对象从宏观上说是指人类赖以生存的整个地球环境;由于污染不受国界限制,迁徙动物的保护需要有关国家共同努力,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的生态破坏必然影响邻近国家和地区;由于公海、南极圈、北极圈、外层空间等人类公域的保护需要世界各国协作进行;因此,环境保护方面的国际合作,在近几十年间得到了迅速发展。其主要方式有:①双边合作,如邻国之间就保护边界水域及其鱼类资源、防止污染和自然灾害等问题签订协定,以及非邻国之间签订环境保护合作协定。②区域性合作,主要是通过区域性的国际组织(如欧洲共同体、非洲国家组织)和签订区域性的国际公约(如1974年的《丹麦、芬兰、挪威、瑞典环境保护公约》,1967年的《非洲植物卫生公约》等)。③非区域性的多边合作,主要是通过联合国及其有关组织进行的,并签订国际公约(如1954年5月12日的《防止海洋石油污染国际公约》,1969年通过、1975年生效的《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等)。全世界签订的各种有关环境保护的双边的和多边的国际协定、公约和议定书,为数甚多。环境保护方面的国际合作,除了必须遵守公认的一般国际法原则外,已经提出了一些新问题、新原则。环境保护方面的国际法问题,已成为国际法的重要内容。国际环境法已经成为国际法的一个新分支。环境法是一个新兴的法律部门。环境立法虽然在一部分国家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但在大多数国家还比较零散,不甚完备。许多国家都在加强环境立法工作。环境法学的系统理论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问题九:环境法学 名词解释 什么是天然环境 环境有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之分。自然环境是社会环境的基础,而社会环境又是自然环境的发展。自然环境是环绕人们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如大气、水、植物、动物、土壤、岩石矿物、太阳辐射等。这些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通常把这些因素划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岩石圈等五个自然圈。人类是自然的产物,而人类的活动又影响着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按人类对它们的影响程度以及它们目前所保存的结构形态、能量平衡可分为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前者受人类影响较少,那里的物质的交换、迁移和转化,能量、信息的传递和物种的演化,基本上仍按自然界的规律进行,如某些原始森林地区、人迹罕到的荒漠、冻原地区、大洋中心区等都是原生环境。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原生环境日趋缩小。次生环境是指人类活动影响下,其中的物质的交换、迁移和转化,能量、信息的传递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的环境,如耕地、种植园、城市、工业区等。它们虽然在景观上和功能上发生了改变,但是它们的发展和演变的规律,仍然受自然规律的制约,因之仍属自然循环的范畴。人类改造原生环境,使之适应于人类的需要,促进了人类的经济文化的发展。如在黄河下游修建大堤,控制河水泛滥,垦殖农田,使华北平原的次生环境优于原始状况。但是如果在生产过程中不重视环境中的物质、能量的平衡,就会使次生环境的质量变劣,给人类带来危害。
自然环境就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自然环境不等于自然界,只是自然界的一个特殊部分,是指那些直接和间接影响人类社会的那些自然条件的总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会有越来越多的自然条件对社会发生作用,自然环境的范围会逐渐扩大。然而,由于人类是生活在一个有限的空间中,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自然环境是不可能膨胀到整个自然界的。
生态环境与自然环境是两个在含义上十分相近的概念,有时人们将其混用,但严格说来,生态环境并不等同于自然环境。自然环境的外延比较广,各种天然因素的总体都可以说是自然环境,但只有具有一定生态关系构成的系统整体才能称为生态环境。仅有非生物因素组成的整体,虽然可以称为自然环境,但并不能叫做生态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态环境仅是自然环境的一种,二者具有包含关系。 自然环境包括人类生活的一定的生态环境、生物环境和地下资源环境。 环境法中的自然环境,是指: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天然形成的物质和能量的总体,如大气、水、土壤、日光辐射、生物等。
『肆』 环境法与经济法、行政法、民法的区别
经济法与环境保护法的区别:
1、调整对象的不同
(1)环境法的调整专对象是属环境社会关系
(2)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经济调制关系
2、调整方法的不同
(1)环境法中“生态性”调整方法的独特性
(2)经济法中“包容性”调整方法的独特性
3、调整目的不同
(1)环境法的调整目的是实现环境安全和环境正义
(2)经济法的调整目的是实现经济安全和经济正义
『伍』 地方政府的派出机构有哪些
地方政府的派出机构简介:
地方政府的派出机构是指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经有权机关批准,在特定行政区划内设立的行使相当于一级人民政府管理职权的行政机关。在宪法和行政法上,派出机关并不是一级人民政府,但它却承担着在一定行政区域内一级政府应有的组织与管理职能,因而具有相当于一级人民政府的地位和作用。
地方政府的派出机构包括:
一、具有行政主体资格:例如公安分局、地税分局、工商分局、质量技术监督分局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分局;
二、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例如规划分局和环保分局。另外,审计署在各地的办事处、公安派出所、税务所、工商所等也属于派出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