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或行政诉讼方面的内容
1、行政诉讼法是程序法。程序法是规定以保证权利和职权得以实现或行使,义务和责任得以履行的有关程序为主要内容的法律。
行政法是实体法。实体法是规定和确认权利和义务以及职权和责任为主要内容的法律。
2、行政法的基本内容包括三大部分:
(1)行政组织法;
(2)行政行为法;
(3)行政法制监督、行政救济、行政责任法。
行政法的这三个部分分别调整着不同的行政关系:
行政组织法主要调整内部行政关系;
行政行为法,主要调整行政管理关系;
行政法制监督、行政救济、行政责任法主要调整行政法制监督关系。
3、 行政诉讼法
行政诉讼法是规范行政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4、 行政诉讼法的渊源
具体而言其法律渊源主要有: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的规定尤其是有关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对行政诉讼活动的进行具有基础性的指导和规范作用。
(2)国际条约。《行政诉讼法》第7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同本法有不同规定的,适用该国际条约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
(3)《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中有关审判组织、审判程序以及法律监督的规定。
(4)行政诉讼法典。
(5)单行法律、法规。
(6)正式有效的法律解释。主要是指《若干解释》以及有权机关对法律、法规所作的其它解释;
(7)民事诉讼的有关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除依照行政诉讼法和本解释外,可以参照民事诉讼的有关规定。
5、 行政诉讼法的效力范围
行政诉讼法的效力范围,是指行政诉讼法的适用范围,具体包括行政讼法的空间效力、时间效力、对人的效力和对事的效力。
(1) 空间效力
空间效力是指行政诉讼法适用的地域范围。我国行政诉讼法适用于我国国家主权所及一切空领域,包括我国的领土、领空、领海以及领土延伸的所有空间。也就是说凡在我国进行行政诉讼活动,均应适用我国行政诉讼法。
我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不适用我国行政诉讼法。有关行政诉讼的地方性法规和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只能在本行政区域内适用。
(2) 时间效力
时间效力是指行政诉讼法适用的时间范围,具体包括行政诉讼法的生效、失效的起止时间以及行政诉讼法对该法生效前发生的行政案件的溯及力。我国行政诉讼法第75条规定:本法从1990年10月1日起施行。该日期即为行政诉讼法的生效日期。同时,我国行政诉讼法不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
(3) 对人的效力
行政诉讼法的效力,是指行政诉讼法能对哪些人有拘束力,对哪些人没有拘束力。我国行政诉讼法采用属地原则确定对人的效力。凡在我国领域内进行行政诉讼的,无论当事人为中国公民、法人还是外国公民、外国组织或无国籍人,均适用我国行政诉讼法。但是,中国参加或缔结的国际条约对外国公民的权利作了特殊规定的,适用该规定。外交代表享有民事管辖豁免和行政管辖豁免,据此,除非派遣国政府明确表示放弃豁免或者外交人员从事与公务无关的活法,行政诉讼法对其没有约束力。
(4) 对事的效力
对事的效力,是指行政诉法对行政案件的适用范围,即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围。
6、 行政诉讼法与行政法的关系
(1) 行政诉讼法与行政实体法
行政诉讼法是规范行政诉讼行为,调整行政诉讼关系的程序法,它规定法院、诉讼当事及其他参与人在诉讼活动中的程序性权利和义务,因此,是有关程序规范的总和。而行政实体法是规定行政机关及相对一方实体权利义务的法律规范。所以,二才规定的内容及范围是不同的。但是,行政诉讼法与行政实体法也有一定的联系。行政诉讼法是保证实体法得到正确实施的重要手段。
(2) 行政诉讼法与行政程序法
行政诉讼法与行政程序法都属于程序法,都是保证行政实体法正确实施的手段。但适用的主体不同,所处的阶段也不同。行政诉讼法主要是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的程序依据;而行政程序法主要是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力,实施公务行为的依据。从适用的阶段看,行政诉讼法是审理行政案件时适用的程序法,因而是事后救济程序;而行政程序法是关于行政得为的程序法,它于行政行为的全过程,不仅包括事后救济程序,也包括事前、事中程序。通常情况下,行政实体法首先通过行政程序法得以实施,只有发生行政争议时,才有适用行政诉讼法,通过诉讼程序实施行政实体法的必要。
7、 行政诉讼法的立法目的
(1) 保证人民法院正确、及时审理行政案件
(2) 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3) 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行使行政职权
『贰』 什么是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教材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教材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如下:
一、主要内容
- 行政法基础理论:包括行政的定义、行政法的特点和分类,行政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如行政法定原则、行政均衡原则和正当原则。
- 行政法主体:介绍行政主体,如行政组织、行政机关和法律授权的组织,以及公务员的法律地位和公务员法。同时,也关注行政相对人的概述和法律责任。
- 行政行为:详细讲解行政行为和行政程序,以及行政立法、行政许可、行政奖励、行政征收、行政处罚等核心内容。
- 监督行政:深入剖析行政责任,包括违法与不当行为及行政赔偿,以及行政法制监督的详解。
- 行政诉讼:包括行政诉讼的概述,受案范围、管辖、参加人、证据、法律适用、程序和行政赔偿诉讼等关键内容。
二、结构
- 第一编:行政法基础理论,阐述行政法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法律地位。
- 第二编:行政法主体,介绍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和法律责任。
- 第三编:行政行为,详细探讨行政行为的种类、程序和核心内容。
- 第四编:监督行政,分析行政责任和行政法制监督的相关内容。
- 第五编:行政诉讼,全面讲解行政诉讼的各个方面,为读者提供实践指导。
通过这样的结构和内容安排,教材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系统、全面的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知识体系。
『叁』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主要内容
课程名称:《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英文名称:Administrative Law and 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 Law
开设专业:行政管理专业、人力资源专业本科生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必修课
先行课程:法理学、行政学、行政管理学
内容简介: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内容主要包括六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包括行政法学的基本概念、行政法的法源、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行政法学与行政法的历史发展等;
第二部分为行政法主体,包括行政法主体、行政主体、行政相对人和行政法制监督主体;
第三部分为行政行为,包括具体行政行为、抽象行政行为、行政处理、行政主体实施的其他行为和行政程序等;
第四部分是行政复议,包括行政复议的主体、范围和程序等;
第五部分是行政诉讼,包括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管辖、参加人、证据和判决、裁定与决定等内容;
第六部分是行政赔偿,包括行政赔偿范围、赔偿请求人和赔偿义务机关、赔偿方式、标准和程序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总体掌握行政法的基本理论,并了解我国行政法和行政诉讼的法制实践,并具备从事行政诉讼的实际能力和法律素质。
参考教材:《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三版),姜明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肆』 行政法包括哪些法
行政法包括的法律如下: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
行政法的法律体系:
1、行政立法:包括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
2、行政执法:涉及行政处罚法、行政强制法、行政许可法等;
3、行政诉讼法:规定了行政诉讼的程序和原则;
4、行政监察法:涉及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检查;
5、行政程序法:规定了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应遵循的程序规则。
综上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法体系由《行政处罚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税收征收管理法》、《行政监察法》、《审计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以及《国家赔偿法》等八部重要法律构成,共同规范行政机关的职权行使与公民、法人的相应权利义务,确保行政活动的合法性与效率。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第六十五条
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行政法规可以就下列事项作出规定:(一)为执行法律的规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规的事项;(二)宪法第八十九条规定的国务院行政管理职权的事项。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的事项,国务院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授权决定先制定的行政法规,经过实践检验,制定法律的条件成熟时,国务院应当及时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
『伍』 如何理解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行政法是规范行政行为的法律,而行政诉讼法则是解决行政争议的法律。
行政法: 定义:行政法是调整国家行政管理活动中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规定了行政机关的设立、职权、行使职权的方式和程序,以及监督行政机关活动的规则。 核心内容:行政法涉及行政处罚权、行政强制权等行政权力的授予和行使,以及行政赔偿制度、追偿制度等保障公民、法人权益的机制。例如,行政机关在管理过程中,为维护秩序、保护权益,可以对违反管理秩序的相对人实施制裁,即行使行政处罚权。同时,当行政机关违法侵犯公民、法人权益时,国家需依据行政赔偿制度向受害者赔偿。
行政诉讼法: 定义:行政诉讼法是规范行政诉讼活动,解决行政争议的法律。它规定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时,可以提起行政诉讼的程序和规则。 核心功能:行政诉讼法的核心功能是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行政机关的非法侵害。通过行政诉讼,公民可以请求法院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审查,并作出相应判决。例如,当行政机关超越职权或滥用职权时,公民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法院撤销或变更该行政行为。
综上所述,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共同构成了规范国家行政管理活动、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法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