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院指导案例劳动法
① 最高院两不找案例的背景和历史评价
最高院“两不找”案例的背景是涉及长期两不找情况下劳动关系的认定问题,历史评价是该案例对类似案件的审理具有指导意义,并引发了深入思考和讨论。
背景:
- 该案例具体发生在2013年5月,涉及当事人田某某与某煤层气公司之间的劳动关系。
- 田某某在煤层气公司提供劳动,但双方并未签订劳动合同,形成了事实劳动关系。
- 2014年7月,田某某选择不辞而别离开公司,此后双方长时间未进行联系或处理后续事宜。
- 2019年,煤层气公司提起破产清算,未将田某某列入职工名单,引发争议。
历史评价:
- 司法实践意义:该案例反映了在劳动关系中,当双方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且员工突然离职、公司也不积极联系员工处理后续事宜时,司法实践的一种处理方式。法院认为双方形成“长期两不找”的事实,劳动关系中止,此后双方不具有劳动法意义上的权利义务关系。
- 指导意义:这一判决对于类似案件的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表明在“两不找”情形下,除劳资双方有特别约定外,劳动关系下的权利义务全面中止,包括中止社会保险关系。
- 社会影响:该案例也引发了对于劳动关系认定、劳动者权益保护等问题的深入思考和讨论,促进了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和社会对劳动者权益保护的重视。
② 劳动争议经典案例及非诉劳动问题深度解析:劳动合同法背景下的用人单位对策作者简介
齐斌,作为润明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和上海分所的负责人,拥有丰富的法律背景。他持有北京大学法律系的法学学士学位和华东政法学院的法律硕士学位。在职业生涯早期,他曾供职于劳动部政策法规司法规处,亲身参与了《劳动法》的起草、修改和论证工作。在劳动合同法的背景下,齐斌为众多企业处理人事、工会和劳动争议案件,包括仲裁和诉讼,以及非诉事务,如合同起草和修订。他还曾与日本贸易振兴会(JETRO)、外资咨询公司合作,在上海、苏州和广州等地举办劳动法讲座,为在华日企提供劳务管理指导。在学术领域,他与日本律师共同监修了《进出上海企业的劳务管理Q&A》(2004年),并编写部分章节,同时担任多本法律类杂志的特约撰稿人或专栏嘉宾。
陈轶凡也是润明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是上海市律师协会涉外法律研究委员会的委员。他于1993年赴日本留学,回国后专注于律师工作。陈轶凡的专业领域涵盖为日本跨国公司制定内部规章制度,处理过众多日资企业的劳务纠纷和危机,包括怠工问题。他曾在中国和日本举办过三十多场有关劳务管理和劳动合同法的讲座。他的学术贡献包括参与编写《进出上海企业的劳务管理Q&A》(2004年)和《中国合同手册》(2006年),并在《日本产业新闻》、《Eventchina》等知名媒体上发表过五十多篇法律文章。
③ 去面试因为身材太胖被拒绝,算歧视吗违反劳动法吗可以维权么
算,就业歧视是违法行为,无论是性别歧视、户籍歧视、地域歧视又或者是外貌歧视,都是违反劳动法的。
一般遇到这种情况,可以考虑去法院起诉了,公司违反法律规定歧视胖的员工,对特定人群构成了伤害,我们要求用人单位进行赔偿。
法律依据:
《就业促进法》第三条明确规定了:“劳动者依法享有平等就业和自主择业的权利。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不同而受歧视”。
在《劳动法》第十二条中也规定: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
从上诉规定可得知,用人单位在招用人员的时候,应当向劳动者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和公平的就业条件,不得实施就业歧视。
二、遭遇就业歧视该如何维权
在求职过程中遭到就业歧视,可以以平等就业权遭受损害为由向当地法院提起诉讼,当然要提前收集证据:
①电话录音、谈话录音、短信微信、电子邮件等证据(用于证明存在就业歧视的事实)
②求职面试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等费用发票等证据(用于证明求职面试支出的直接费用损失)
另外,员工遭到就业歧视,只能向法院起诉而不能提起劳动仲裁,因为员工与公司之间尚未建立劳动关系,员工无权提起劳动仲裁。
除此之外,求职者还可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窗口或12333、12338等热线进行举报投诉。
职场看的是业务能力,个人应变能力,突发情况处理能力,个人品质,为人处事等综合能力。
跟个人高矮胖瘦是基本上没有关系的,如果因为自己的身材而遭到拒绝转正,那这个公司的企业文化应该存在很大的问题。那这样的公司不去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