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行政诉讼法全文最新2018

行政诉讼法全文最新2018

发布时间: 2025-08-18 09:50:14

❶ 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可不可以委托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出庭

根据《行政诉讼法》规定,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不能委托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依法应诉。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三条
民法院应当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起诉权利,对应当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干预、阻碍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
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不能出庭的,应当委托行政机关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
行政诉讼法第三条第三款规定的“行政机关负责人”,包括行政机关的正职和副职负责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可以另行委托一至二名诉讼代理人。
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不出庭应当说明理由。
(1)行政诉讼法全文最新2018扩展阅读:
相关案件:
2018年10月29日上午,副市长田扬畅代表市政府,就宁国市曾某等三原告诉宣城市人民政府《不予受理行政复议申请决定书》一案,在宣城市中级人民法院出庭应诉。宁国市政府负责人及承担具体组织实施征地工作的国土部门相关人员参加庭审旁听。
庭审中,原、被告双方在合议庭的主持下,依据各自掌握的证据,展开了激烈的举证、质证和辩论。市政府法制办主要负责人作为该案中市政府的代理人充分诠释了市政府作为复议机关当初作出不予受理行政复议决定的主要事实和证据依据,并就双方争议的核心焦点从案涉行政复议决定的合法性、合理性等多角度作了补充说明。
对原告方依法寻求法律救济最直接最高效的途径予以了明确的引导。
田扬畅代表市政府综合阐述了意见。他指出,一直以来,宣城市政府高度重视各级人民法院的审判监督工作,市政府负责人依法出庭应诉,定期对各级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情况实施督查考核问责,并将督查情况作为依法行政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依据。
他表示,对原告方通过复议、诉讼等法律途径寻求权利救济,完全理解并积极支持,同时也真诚地欢迎社会各界对我市各级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工作持续予以关注和监督。他指出,就本案而言,我们认为原告方提起的行政复议申请确实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规定的宣城市政府依法受理的范围。
原告方已经就征地批复不服向省政府提起行政复议申请,同时,原告方若对宁国市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后续征地实施行为不服,仍然可以继续通过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法定渠道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庭审结束后,田扬畅带领宁国市政府负责人与原告方及其委托代理人进行了深入沟通,宁国市政府负责人进一步了解了原告方的案件诉求和要求,表明了进一步沟通协商、协调处理的明确态度,对原告方提出的正当诉求宁国市政府高度重视并将在后续工作中认真研究、妥善处理。
市政府负责人此次出庭应诉,在全市行政机关中形成了领导干部带头出庭应诉,依法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的典型示范作用,营造了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浓厚氛围。
参考资料:人民网-
宣城:市政府负责人积极出庭应诉 助推法治政府建设
参考资料:中国政府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法律
参考资料:最高人民法院-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❷ 征地拆迁纠纷案例:新行诉法解释第64条对被征收人诉权的影响

新行诉法司法解释生效之后,未告知行政相对人诉讼期限的行政行为,起诉期限将一律变为不超过一年,这对征地拆迁案件当事人的维权期限,将产生重要影响。 2018年2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了新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法释〔2018〕1号)。
根据其第一百六十三条的规定:本解释自2018年2月8日起施行。
即新的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新解释将对被征收人的权利义务有哪些影响呢,这需要在未来的司法实践中不断检验。
本文,来通过在明律师梁红丽所代理的一起案件窥探这一问题……
【基本案情:违法强拆后的艰难维权】
近期,梁红丽律师代理的西北某省李先生的征地拆迁纠纷案件,险些受到该新的司法解释的影响。
2016年初,李先生经营的宾馆以及停车场被纳入某国道改扩建施工的征地范围。
据悉,该停车场的土地使用权是李先生2000年向该镇政府购买所得。
因为法治的不健全,镇政府始终未协助李先生办理该土地的使用权手续。
李先生取得土地后,依法对土地进行平整,并在使用权范围内修建围墙及附属建筑。
李先生的土地被纳入征收范围之后,因为补偿安置问题始终未取得一致意见,并未在期限内签订补偿安置协议。
迫于工期紧张的压力,镇政府于2016年9月强行拆除了李先生停车场的建筑,并在平整土地后强行实施了绿化。
镇政府强拆行为发生后,梁律师依法指导当事人提起强拆行政诉讼,经过一审、二审法院的审理,法院依法判决强拆行为违法。
强拆案件审理期间,关于补偿安置的沟通协调一直在进行。
镇政府的补偿标准虽有提高,但始终未能弥补李先生的实际损失。
2017年10月,为促使案件进一步的沟通协调,梁律师在调查取证的基础上,认为镇政府的占地行为并无征地批文,属于违法占地,故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法院受理案件后认为,该案件应当属于行政复议法第三十条第一款规定的复议前置程序,故裁定驳回了李先生的起诉。
2017年11月,李先生根据法院裁定,依法向镇政府的上级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经过延期,2018年2月10日,复议机关作出行政复议决定,认为李先生提起复议的期限超过行政复议法规定的六十日的期限,决定驳回李先生的复议申请。
李先生的复议申请是否超过行政复议法规定的六十日的复议期限呢?根据《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第十七条的规定: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权利、义务可能产生不利影响的,应当告知其申请行政复议的权利、行政复议机关和行政复议申请期限。
即告知行政相对人提起行政复议的权限,是行政机关的法定义务。
镇政府违法占地时,与李先生一直在沟通补偿安置问题,始终未依法告知李先生提起行政复议的权利。
同时,根据修改前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0〕8号)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诉权或者起诉期限的,起诉期限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诉权或者起诉期限之日起计算,但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最长不得超过2年。
2017年10月,李先生就镇政府强占其经营用地行为提起行政诉讼时,并未超过原司法解释规定的不超过2年的起诉期限。
2017年11月,法院告知案件属于复议前置案件,裁定驳回李先生起诉后,应当作为起算李先生提起行政复议六十日的起点。
故李先生在法定的十五日内,因不服复议决定,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目前,案件仍在法院的审理过程中。
【法律分析:起诉期限缩减带来的变化】
回溯本案,强拆、占地的时点发生在2016年9月,因为强拆诉讼以及其他辅助程序的开展,李先生与镇政府的补偿安置协商一直进行着,至2017年10月李先生提起行政诉讼,案件已经超过一年的时间。
因为提起诉讼、申请行政复议的期限发生在2018年2月8日之前,所以,仍然应用旧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法释〔2000〕8号)的规定。
通常,征地拆迁案件的全部程序并不是同时提起的,而是根据律师主导的一个最主要案件,结合其他程序进行辅助,进而推进补偿安置的协商谈判。
当然,这种诉讼设计也有减轻当事人负担、减少当事人律师差旅费用支出的考虑。
实际上,绝大多数的征地拆迁类案件,会在律师主导的一个主要程序的基础上达成补偿安置协议,这是此类案件的一般规律。
同时,因旧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第四十一条2年起诉期限的缘故,在主程序未果的情形下,其他程序会在两年内提起,这也能适当延长当事人的维权期限。
就本案而言,决定在2017年11月提起复议程序,是结合李先生与镇政府谈判未果的实际进行的。
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行政诉讼法〉的解释》第六十四条之规定: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行为时,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起诉期限的,起诉期限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起诉期限之日起计算,但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最长不得超过一年。
如果李先生提起诉讼的期限在2018年2月8日之后,旧司法解释规定的两年诉讼期限已经失效,李先生将丧失提起违法占地诉讼或者行政复议的权利。
新行诉法司法解释生效之后,未告知行政相对人诉讼期限的行政行为,起诉期限将一律变为不超过一年,这对征地拆迁案件当事人的维权期限,将产生重要影响。
同时,也将促使律师业已形成的维权模式进行重大调整。

❸ 《行政诉讼法》四十六条第二款司法解释

请问来该不动产登记时违反自《城市房屋登记管理办法》法定登记程序,比如没有提交共有人身证证件、结婚证,申请书上赠送共有人时存在代签行为,在取得房产证后难道只要过了二年,就丧失起诉权,该房产证就可以名正言顺为合法行为吗?

热点内容
为什么要遵守道德规范 发布:2025-08-18 11:51:17 浏览:49
法律教师责任和义务 发布:2025-08-18 11:47:01 浏览:152
窨三道德 发布:2025-08-18 11:46:09 浏览:602
经济法中国石油大学 发布:2025-08-18 11:45:23 浏览:678
余上能律师 发布:2025-08-18 11:39:44 浏览:9
劳动法上面有职工体检的规定 发布:2025-08-18 11:35:34 浏览:676
刑法栏目剧 发布:2025-08-18 11:25:08 浏览:168
根据特种设备安全法规定特种设备 发布:2025-08-18 11:23:47 浏览:867
大学生和民法 发布:2025-08-18 11:23:47 浏览:90
深圳市劳动法关于年休假的规定 发布:2025-08-18 11:23:38 浏览: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