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规发章
A. 行政章和公章有什么区别啊,行政章包括哪些啊,公章是否就是公司名称章啊
行政章与公章是同一种印章,没有区别。公章并非仅指公司名称章。公章是指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使用的正式印章。在中国,公章的管理受到严格的法律法规约束。任何未经授权私自刻制公章的行为都被视为违法。根据不同的组织和机构类型,刻制公章的手续也有所不同。
1. 刻制党政机关、国有或集体企业、事业单位及其内部机构的公章,需要提供上级领导部门或批准成立部门的证明文件,到所在地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治安管理部门办理审批手续。经公安机关审查后,将发放刻制印章通知单或介绍信,之后才能在公安机关指定的刻字厂或刻字店刻制公章。
2. 学校要刻制印章,必须持有教育行政部门出具的证明,到所在地的县以上公安机关办理审批手续,获得批准后才能在指定的刻字店或工厂刻制。
3. 地方性社会团体的印章,需要由地方社团登记管理机关出具证明,经社团总部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办理准刻手续后,由地方社团登记管理机关制发。
4. 国有、集体企业单位刻制财务章、合同章、业务专用章及银行的转账章、现金收讫章、现金付讫章,需凭介绍信和营业执照到所在地县级以上公安机关登记备案。经公安机关审查后,签发刻制印章通知单或介绍信,之后在公安机关指定的刻字厂或刻字店刻制。
5. 三资企业刻制上述印章,需凭营业执照和《三资企业备案证》,如果企业为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企业,还需提供中方开具的介绍信,到所在地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办理刻制印章通知单或介绍信,之后在公安机关指定的刻字厂或刻字店刻制。
总之,任何私刻公章的行为都是违法的,所刻印章不具有法律效力。刻章必须到持有《特种行业许可证》的刻制单位进行。
B. 印章的法规
1993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国家行政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印章的规定》(国发〔1999〕25号),对于规范和加强国家行政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印章的管理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政府机构的变化,有些条款已不再适用。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国家行政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印章管理,现对国家行政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印章的制发、收缴和管理规定如下:
一、国家行政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印章为圆形,中央刊国徽或五角星。
二、国务院的印章,直径6厘米,中央刊国徽,国徽外刊机关名称,自左而右环行(图一),由国务院自制。
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各部委的印章,直径5厘米,中央刊国徽,国徽外刊机关名称,自左而右环行(图二),由国务院制发。
四、国务院直属机构、办事机构的印章,正部级单位的直径5厘米,副部级单位的直径4.5厘米,中央刊国徽,国徽外刊机关名称,自左而右环行(图三),由国务院制发。
五、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的印章,正部级单位的直径5厘米,副部级单位的直径4.5厘米,经国家机构编制管理部门认定具有行政职能的单位的印章中央刊国徽,没有行政职能的单位的印章中央刊五角星,国徽或五角星外刊单位名称,自左而右环行(图四),由国务院制发。
六、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和临时机构的印章,直径5厘米,中央刊五角星,五角星外刊机关名称,自左而右环行(图五),由国务院制发。
七、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的印章,直径4.5厘米,中央刊国徽,国徽外刊机关名称,自左而右环行(图六),由国务院制发。
八、国务院部委的外事司(局)的印章,直径4.2厘米,中央刊国徽,国徽外刊机关名称,自左而右环行(图七),由国务院制发。
国务院部门的内设机构和所属事业单位,法定名称中冠“中华人民共和国”或“国家”的单位的印章,直径4.2厘米,中央刊国徽,国徽外刊单位名称,自左而右环行(图八),由国务院制发。
九、自治州、市、县级(县、自治县、县级市、旗、自治旗、特区、林区,下同)和市辖区人民政府的印章,直径4.5厘米,中央刊国徽,国徽外刊机关名称,自左而右环行(图九),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发。
十、地区(盟)行政公署的印章,直径4.5厘米,中央刊五角星,五角星外刊机关名称,自左而右环行(图十),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制发。
十一、乡(镇)人民政府的印章,直径4.2厘米,中央刊五角星,五角星外刊机关名称,自左而右环行(图十一),由县级人民政府制发。
十二、驻外国的大使馆、领事馆的印章,直径4.2厘米,中央刊国徽,国徽外刊机关名称,自左而右环行(图十二),由外交部制发。
十三、国家行政机关内设机构或直属单位的印章,直径不得大于4.5厘米,中央刊五角星,五角星外刊单位名称,自左而右环行或者名称前段自左而右环行、后段自左而右横排(图十三),分别由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制发。
十四、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印章,直径不得大于4.5厘米,中央刊五角星,五角星外刊单位名称,自左而右环行(图十四)。制发办法由公安部会同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十五、国家行政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印章所刊名称,应为法定名称。如名称字数过多不易刻制,可以采用规范化简称。地区(盟)行政公署的印章,冠省(自治区)的名称。自治州、市、县级人民政府的印章,不冠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名称。市辖区人民政府的印章冠市的名称,乡(镇)人民政府的印章,冠县级行政区域的名称。
十六、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人民政府的印章,可以并刊汉字和相应的民族文字。
十七、印章所刊汉字,应当使用国务院公布的简化字,字体为宋体。
十八、印章的质料,由制发机关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十九、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印制文件时使用的套印印章、印模,其规格、式样与正式印章等同,由国务院制发。
二十、国务院有关部委外事用的火漆印,直径4.2厘米,中央刊国徽,国徽外刊机关名称,自左而右环行,由国务院制发。
二十一、国务院的钢印,直径4.2厘米,中央刊国徽,国徽外刊机关名称,自左而右环行,由国务院自制。
地方外事机构、驻外使领馆钢印的规格、式样,由外交部制定。
其他确需使用钢印的单位,其钢印直径不得大于4.2厘米,不得小于3.5厘米,中央刊五角星,五角星外刊单位名称,自左而右环行,报经其印章制发机关批准后刻制。
二十二、国家行政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其他专用印章(包括经济合同章、财务专用章等),在名称、式样上应与单位正式印章有所区别,经本单位领导批准后可以刻制。
二十三、印章制发机关应规范和加强印章制发的管理,严格办理程序和审批手续。国家行政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刻制印章,应到当地公安机关指定的刻章单位刻制。
二十四、国家行政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印章,如因单位撤销、名称改变或换用新印章而停止使用时,应及时送交印章制发机关封存或销毁,或者按公安部会同有关部门另行制定的规定处理。
二十五、国家行政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必须建立健全印章管理制度,加强用印管理,严格审批手续。未经本单位领导批准,不得擅自使用单位印章。
二十六、对伪造印章或使用伪造印章者,要依照国家有关法规查处。如发现伪造印章或使用伪造印章者,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或印章所刊名称单位举报。具体的印章社会治安管理办法,由公安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二十七、过去有关印章管理的规定,如有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一九九九年十月三十一日
C. 行政公章是什么章
行政公章是指由行政机关合法制作并使用的,具有特定标识和编号,用于证明行政机关身份和行使职权,以及对外承担法律责任的印章。它是行政机关的法定标识之一,具有法定效力。
一、行政公章的制作与使用
行政公章的制作和使用都有严格的规定。在我国,各级行政机关的公章制作和使用均须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一般来说,行政公章的制作需经过审批,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制作,并具备唯一性和防伪性。在使用过程中,行政机关应严格遵守公章使用规定,确保公章的安全和合法使用。
二、行政公章的效力
行政公章具有法定效力,是行政机关行使职权、对外承担法律责任的重要凭证。在公文、合同、证件等文件上加盖行政公章,即表示该文件是由行政机关制作并出具的,具有法律效力。同时,行政公章的效力也受到法律的保护,任何伪造、变造、冒用行政公章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三、行政公章的管理与监督
为了确保行政公章的安全和合法使用,行政机关应建立健全公章管理制度,加强公章的保管、使用和审批等环节的管理。同时,上级行政机关和有关部门也应加强对下级行政机关公章使用情况的监督和检查,防止公章滥用和违规使用。
综上所述:
行政公章是行政机关的法定标识之一,具有法定效力。其制作和使用都有严格的规定,是行政机关行使职权、对外承担法律责任的重要凭证。为了确保行政公章的安全和合法使用,行政机关应加强公章管理,并接受上级行政机关和有关部门的监督与检查。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印章管理条例》
第五条规定:
国家权力、党政、司法、参政议事、军队、武警、民主党派、工会、共青团、妇联等机关、团体的印章制发,由印章所代表的机关、团体的隶属关系,分别由国务院或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制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印章管理条例》
第六条规定:
国家权力、党政、司法、参政议事、军队、武警、民主党派、工会、共青团、妇联等机关、团体的各级组织、机构印章制发,由制发机关的上一级机关批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印章制发,由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和派出机构、内设机构的印章制发,由该人民政府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