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院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
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适用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条规定处理:
(一)未经准许进行录音、录像、摄影的;
(二)未经准许以移动通信等方式现场传播审判活动的;
(三)其他扰乱法庭秩序,妨害审判活动进行的。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一条民事诉讼法第十八条第一项规定的重大涉外案件,包括争议标的额大的案件、案情复杂的案件,或者一方当事人人数众多等具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第二条专利纠纷案件由知识产权法院、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的中级人民法院和基层人民法院管辖。海事、海商案件由海事法院管辖。
第三条公民的住所地是指公民的户籍所在地,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住所地是指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不能确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注册地或者登记地为住所地。
② 最高院关于民诉法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根据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结合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和执行工作实际,制定本解释。
③ 最高院关于民诉法解释
一、民事诉讼法的意义
1、对民事诉讼目的进行研究,有助于民诉法学理论研究的内容的深化,促进民诉理论体系的完善以民诉法学研究对象为基准,可以将其划分为注释民诉法学、对策民诉法学和理论民诉法学。
2、以往我国民诉法学研究主要侧重于注释民诉法学和对策民诉法学,但在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条件下,司法实践中的许多新课题单靠注释法学和对策法学是无法解决的,迫切需要学者们将研究的视野更多地转向民诉基本理论的研究。
二、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内容:
1、保障诉权
2、法庭纪律
三、民事诉讼的相关规定
1、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时,当事人有权进行辩论。
2、民事诉讼应当遵循诚信原则。
3、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
4、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
第五十四条 以挂靠形式从事民事活动,当事人请求由挂靠人和被挂靠人依法承担民事责任的,该挂靠人和被挂靠人为共同诉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