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民事诉讼法辩论
实现高效言词辩论,德国的强制律师代理制度
德国《民事诉讼法》1877年确立的强制律师代理制度,旨在提升诉讼效率、防止滥诉与错诉。此制度要求当事人必须由律师代理诉讼,否则行为无效。德国、法国、台湾地区与澳门特区是主要实施国家及地区。
制度理念
1877年德国《民事诉讼法》设立强制律师代理,源于民众对口头辩论解决诉讼弊端的诉求。理想的辩论应由法律专家进行,确保公正性与专业性,这凸显了强制律师代理的必要性。
司法改革对制度价值的认识
二战后德国司法改革强调制度价值,通过提高诉讼效率来恢复法院组织。改革进一步阐述了强制律师代理有助于公平对待双方、提升效率,实现民众对司法的信赖。
2001年改革对制度价值的认识
德国再次启动民事司法改革,旨在贴近民众需求,实现高效诉讼与裁判透明。改革认为强制律师代理制度有助于实现诉讼程序社会价值的最大化。
制度内容
适用范围包括除初级法院外的各级法院。对于小额案件,初级法院可不适用强制代理。法院可指定律师代理无代理能力的当事人,费用依据《律师收费法》计算。
诉讼行为
德国强制律师代理广泛适用于诉讼全过程,包括请求、任诺、提出主张等行为均需律师执行。法律行为如提出动议、上诉等也要求律师代理。
制度特点
德国实行收费律师制度,律师费用固定计算,避免律师为了经济利益操纵诉讼。采用全额费用转移规则,败诉方承担律师费用。设立诉讼费用救助制度,确保当事人平等地获得法律意见与服务。
借鉴意义
强制律师代理制度在德国展现出独特价值,对提升诉讼效率、维护公正具有重要作用。制度强调社会化诉讼模式,减轻法官负担,促使双方律师充分准备,实现高效准确的裁判。德国强制律师代理制度对我国民事诉讼改革具有借鉴意义,有助于优化诉讼空间、改善司法环境。
㈡ 如何理解民事诉讼辩论原则
相互进行反驳和答辩,以争取对自己有利的诉讼结果,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人民法院则通过辩论查明案件事实。对此,德国的法学家肯纳认为:辩论一般指当事人在诉讼中所提出的事实,并且经过辩论才可以作为法院判决依据的一项诉讼的基本原则。当事人没有提出的事实,就不能作为判决的依据,法院不主动调查,即使调查了而不经当事人提出仍不能做为判决的依据。
辩论原则的具体含义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辩论权是当事人的一项重要的诉讼权利。即当事人也包括第三人对诉讼请求有陈述事实和理由的权利。有对对方当事人的陈述和诉讼请求进行反驳和答辩的权利。当事人借此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辩论原则贯穿于民事诉讼的全过程,包括一审、二审和再审程序。可见,辩论原则所指的辩论并不完全等同于法庭辩论。法庭辩论仅指当事人在开放审理过程中进行的辩论,是一种口头辩论。辩论原则所指的辩论包括法庭辩论,也包括法庭审理程序以外程序中进行的辩论。
3、辩论的表现形式可以是口头形式,也可以是书面形式。口头辩论又称“言辞辩论”,主要集中在法庭审理阶段,是最集中最全面的辩论,也是辩论原则最重要的体现。
4、辩论的内容既可以是实体方面的问题,也可以是程序方面的问题。首先,凡与案件的事实和适用法律无关的问题不辩论的内容。其次,虽与案件的事实和适用法律有关,但双方没有争议的问题也不属于辩论的内容。辩论的内容主要是双方争议的实体问题,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本身,如一方当事人提出的民事法律关系发生的事实主张能否成立,基于某一事实主张的民事权利请求有无法律上的根据等。辩论的内容也可以是双方争议的程序问题,如当事人是否符合条件,受理案件的人民法院有无管辖权等。
5、人民法院在诉讼过程中应当保障当事人充分行使辩论权,也就是说人民法院的判决必须经过和基于当事人的辩论而作出。这就要求:人民法院的判决必须形成于法庭辩论之后;人民法院对案件事实真相的判断必须充分考虑当事人辩论的结果。只有这样,辩论原则才能发挥人民法院判断案件事实真相和确保诉讼公正中的作用。也只有这样,当事人才能通过行使辩论权达到证明自己的主张,维护自己的实体权益的目的。
6、人民法院应当充分保障当事人的辩论权。一方面人民法院引导当事人的辩论行使权,使当事人的辩论能够真正发挥作用;另一方面,法院应当给当事人充分的行使辩论权的机会,让当事人能够充分发表自己的主张和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