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企业违反劳动法无处罚措施

企业违反劳动法无处罚措施

发布时间: 2025-09-08 03:00:01

① 为什么中国的劳动法对雇主犯法的没有民事惩罚措施,因为这样的法律等于没有法

1。《劳动法》第1条为:“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注意这里的表述是先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再调整劳动关系,《劳动法》是将劳动者的权益放在首要位置的。
2。我国的法律制定有个前提假设:所有人都是理性的人,不会故意或者试图违反法律,所以我国的大多数法律都是没有明确的惩罚和民事携带责任的。当然,要除了刑法一类的法律。
3。《劳动法》中的第十二章——法律责任中大多数都是限定用人单位的行为的,限定劳动者的只有少数的几条,侧面证明《劳动法》是稍微偏向劳动者的:

第八十九条 用人单位制定的劳动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九十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的,由劳动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并可以处以罚款。
第九十一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以责令支付赔偿金:
(一)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
(二)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
(三)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四)解除劳动合同后,未依照本法规定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
第九十二条 用人单位的劳动安全设施和劳动卫生条件不符合国家规定或者未向劳动者提供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和劳动保护设施的,由劳动行政部门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提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决定责令停产整顿;对事故隐患不采取措施,致使发生重大事故,造成劳动者生命和财产损失的,对责任人员比照刑法第一百八十七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十三条 用人单位强令劳动者违章冒险作业,发生重大伤亡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对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十四条 用人单位非法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第九十五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对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保护规定,侵害其合法权益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处以罚款;对女职工或者未成年工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九十六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由公安机关对责任人员处以十五日以下拘留、罚款或者警告;构成犯罪的,对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
(二)侮辱、体罚、殴打、非法搜查和拘禁劳动者的。
第九十七条 由于用人单位的原因订立的无效合同,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九十八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的条件解除劳动合同或者故意拖延不订立劳动合同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九十九条 用人单位招用尚未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对原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第一百条 用人单位无故不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其限期缴纳,逾期不缴的,可以加收滞纳金。
第一百零一条 用人单位无理阻挠劳动行政部门、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行使监督检查权,打击报复举报人员的,由劳动行政部门或者有关部门处以罚款;构成犯罪的,对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一百零二条 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的条件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事项,对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一百零三条 劳动行政部门或者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给予行政处分。
第一百零四条 国家工作人员和社会保险基金经办机构的工作人员挪用社会保险基金,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一百零五条 违反本法规定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其他法律、法规已规定处罚的,依照该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处罚。

总结:至于没有明确的惩罚和民事携带责任这点,我的第二条论述了,大体上就是那样。实际中劳动者是处于被动地位的,处于弱势,这是用人单位的买方市场决定的,毕竟我国的劳动力太多了。所以,作为法律保护的主体,实际操作中的弱势群体,我们要熟悉掌握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还有一些相关的条例等,多多注意细节,尽量多留心用人单位的做法是否符合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自己多注意保留一些证据就是了,以防出现打官司的情况,多为自己留条后路。

② 在一个岗位工作超过6个月还是劳务派遣合同,用人单位是否违法

违法,但没有明确的法律后果及处罚
按照劳动合同法及2014年国务院、人社部的相关解释及规定,禁止用工单位以劳务工代替正式用工的方式,劳务工只能从事一些临时性,辅助性或替代性的岗位,当然这里面包括一些公益性或临时性岗位
但由于对于临时性岗位用工虽然有相关规定,却没有明确的处罚措施,而且由于劳务工与用人单位并无直接劳动关系(这里指法定的劳动关系,而非事实上的用工关系),也无法追究实际用工单位违法的责任(因为劳动者的劳动关系在派遣单位)
也就是说:单位的做法涉嫌违法,但没有处罚措施,劳动者也无权直接向用工单位维权,主张权益目前只能是向劳务派遣单位主张
PS:月长石这里多说一句,现在的劳务派遣就好比几年前的住房公积金;最初国家早就规定了企业应当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但很多企业不予执行,由于缺乏处罚措施,国家只能规定却不能管理。自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出台后,社会保险这块改善很大,因为有了法律保障和处罚规定,企业不执行,就会面临高昂的维权代价和处罚(拒不缴纳社保的,劳动者有权解除合同,要求赔偿,主张保险补缴,监察部门也可以依法对单位处罚,少交一个保险几千块,可能面临数万元的损失),这样就大大规范了企业用工。但公积金却没有足够的法律来保障,目前依然有企业只交保险(因为强制化)不交公积金(缺乏强制能力),而劳务工这一块,目前也存在着法律不足的问题,重点是惩罚机制缺乏,有规定没有处罚,相对的只能说劳动者可以依法增加选择的权利,但由于对企业的规范不到位,是否“转正”没有强制规定,只能说现在还是只有等等看了

③ 劳动法有没有规定工厂不可以对员工进行罚款

工厂单位没有罚款的权利,没有法律依据。罚款,是行政处罚手段之一,是行政执法单位对违反行政法规的个人和单位给予的行政处罚。需要行政执法单位依据行政法规的规定,作出处罚决定即可执行。
法律分析
法律并未明文规定企业罚款权,并对适用的情形、程序、罚款额幅度进行严格规制的情形下,承认企业罚款权不利于保持企业用工自主权与劳动者权益保障的平衡。企业行使经济处罚权是以剥夺劳动者的经济利益为代价的,对劳动者是不公平的。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克扣劳动者工资,是用人单位违法或违反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的约定,没有正当理由扣减劳动者应得工资报酬的行为。除法定允许代扣工资的情况外,用人单位一律不得克扣或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否则,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用人单位不得克扣劳动者工资,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代扣劳动者工资: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的应由劳动者个人负担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用,法院判决、裁定中要求代扣的抚养费、赡养费,法律、法规规定可以从劳动者工资中扣除的其他费用。在如下情况下,允许用人单位减发劳动者工资:国家的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的,如用人单位可以代扣代缴劳动者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中有明确规定的。如双方在合同中约定,职工病假只能享受病假工资,这种情况下可以减发工资;用人单位依法制定并经职代会批准的厂规、厂纪中有明确规定的。
法律依据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 第十八条 各级劳动行政部门有权监察用人单位工资支付的情况。用人单位有下列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行为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其支付劳动者工资和经济补偿,并可责令其支付赔偿金:(一)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二)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的;(三)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经济补偿和赔偿金的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热点内容
基层公共法律服务能力浅议 发布:2025-09-08 06:37:13 浏览:385
虎门法律咨询 发布:2025-09-08 06:29:15 浏览:447
国家司法考试办公室 发布:2025-09-08 06:22:48 浏览:96
脱贫攻坚政策法律效力政策效应 发布:2025-09-08 05:15:05 浏览:787
贵州锦屏县司法局基层法律服务 发布:2025-09-08 05:13:25 浏览:259
法治的基本要求是 发布:2025-09-08 05:04:59 浏览:839
湖南省土官转业安置条例 发布:2025-09-08 04:43:46 浏览:799
规范性文件与行政规章 发布:2025-09-08 04:36:31 浏览:810
先进法院材料 发布:2025-09-08 04:35:03 浏览:161
德国婚姻法第17条 发布:2025-09-08 04:35:01 浏览: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