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机关用得到刑事诉讼法
Ⅰ 在刑事诉讼法中,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都有权决定适用的强制措施有什么
刑事诉讼法中的强制措施包括法定的五种,分别是:拘传、取保候专审、监事居住、拘留、逮捕属。
其中拘传、取保候审、监事居住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都有权决定适用,拘留只有法院不能适用,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都有权决定适用;逮捕由公安机关执行,检查院有权决定和批准逮捕,法院有权决定逮捕。
Ⅱ 公安机关调取证据通知书刑诉法多少条
法律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三条、第五十四条、第五十条。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四十三条 辩护律师经证人或者其他有关单位和个人同意,可以向他们收集与本案有关的材料,也可以申请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收集、调取证据,或者申请人民法院通知证人出庭作证。
第五十四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收集、调取证据。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提供证据。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和查办案件过程中收集的物证、书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等证据材料,在刑事诉讼中可以作为证据使用。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证据,应当保密。凡是伪造证据、隐匿证据或者毁灭证据的,无论属于何方,必须受法律追究。
第五十条 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
Ⅲ 公安机关经常用到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抄从公安机关的职责和与民众袭生活经常相关的角度出发,一般公安机关常用的实体法有《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程序法有《刑事诉讼法》、《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也是公安交管部门常用的法律法规。
其它也应遵守执行的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看守所条例》、《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等。
Ⅳ 逮补运用刑事诉讼法哪一条
我们大家都知道,对于每一个案件我们国家都是公平公正的对待的。我们现在身边发生的 刑事诉讼法 相关案件也非常多,有很多的情况是已经有 逮捕 和拘留的情况了。对于逮捕方面其实我们国家是有规定的。那么逮补运用刑事诉讼法哪一条?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条第一款的规定,实施逮捕须具备三个条件:有 证据 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 刑罚 ;有逮捕必要。 我们理解,如果 犯罪嫌疑人 、被告人具备前两个条件,但是采取 取保候审 或 监视居住 方法,可以防止社会危险性的发生,就没有逮捕的必要。而后一个条件尤为重要,属必备条件。如无逮捕必要,则可不采取逮捕措施,即只对那些非逮捕不可的人才实施逮捕。 实践中,对这一条的理解和执行差异较大,为防止可能出现的后遗症,办案人员往往从严掌握,认为可捕可不捕的,以捕为上。正确适用“有逮捕必要”,既有利于打击犯罪,保证案件的顺利 诉讼 ,又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十分重要。 办案人员要克服怕负责任的思想,认真负责地审查每一起批捕案件。我们认为,对这一条可从几个方面把握: 过失犯罪 或一般刑事案件,恶性或社会危害性小的;犯罪情节较轻、处刑较轻的;嫌疑人态度好、有悔罪表现的,以及 投案自首 、坦白交代有 立功 表现的;平时表现好属偶尔犯一般罪行的,等等,可不捕。群众反映强烈、民愤较大的,一般不应作没有逮捕必要不批捕处理。 强制措施 第一百一十三条 人民法院审判案件,根据情况,对被告人可以决定 拘传 、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或者逮捕。 对被告人采取、撤销或者 变更强制措施 的,由院长决定。 第一百一十四条 对经依法 传唤 拒不到庭的被告人,或者根据案件情况有必要拘传的被告人,可以拘传。 拘传被告人,应当由院长签发拘传票,由司法警察执行,执行人员不得少于二人。 拘传被告人,应当出示拘传票。对抗拒拘传的被告人,可以使用戒具。 第一百一十五条 拘传被告人,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十二小时;案情特别重大、复杂,需要采取逮捕措施的,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不得以连续拘传的形式变相拘禁被告人。应当保证被拘传人的饮食和必要的休息时间。 第一百一十六条 被告人具有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第一款规定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决定取保候审。 对被告人决定取保候审的,应当责令其提出保 证人 或者交纳 保证金 ,不得同时使用保证人保证与保证金保证。 第一百一十七条 对下列被告人决定取保候审的,可以责令其提出一至二名保证人: (一)无力交纳保证金的; (二)未成年或者已满七十五周岁的; (三)不宜收取保证金的其他被告人。 第一百一十八条 人民法院应当审查保证人是否符合法定条件。符合条件的,应当告知其必须履行的义务,并由其出具 保证书 。 第一百一十九条 对决定取保候审的被告人使用保证金保证的,应当依照刑事诉讼法第七十条第一款的规定确定保证金的具体数额,并责令被告人或者为其提供保证金的单位、个人将保证金一次性存入公安机关指定银行的专门账户。 第一百二十条 人民法院向被告人宣布取保候审决定后,应当将取保候审决定书等相关材料送交当地同级公安机关执行;被告人不在本地居住的,送交其居住地公安机关执行。 对被告人使用保证金保证的,应当在核实保证金已经存入公安机关指定银行的专门账户后,将银行出具的收款凭证一并送交公安机关。 第一百二十一条 被告人被取保候审期间,保证人不愿继续履行保证义务或者丧失履行保证义务能力的,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保证人的申请或者公安机关的书面通知后三日内,责令被告人重新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或者变更强制措施,并通知公安机关。 第一百二十二条 根据案件事实和法律规定,认为已经构成犯罪的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逃匿的,如果系保证人协助被告人逃匿,或者保证人明知被告人藏匿地点但拒绝向司法机关提供,对保证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一百二十三条 人民法院发现使用保证金保证的被取保候审人违反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九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的,应当提出没收部分或者全部保证金的书面意见,连同有关材料一并送交负责执行的公安机关处理。 人民法院收到公安机关已经没收保证金的书面通知或者变更强制措施的建议后,应当区别情形,在五日内责令被告人具结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或者提出保证人,或者变更强制措施,并通知公安机关。 人民法院决定对被依法没收保证金的被告人继续取保候审的,取保候审的期限连续计算。 我们可以看出对于 逮补运用刑事诉讼法 哪一条是运用的第六十条的规定,逮捕是需要有前提的条件的,是需要有真是的犯罪证据可以判处 有期徒刑 同时还需要有有逮捕的必要的时候才是可以进行逮捕的。对于逮捕方面的规定其实远远不止这些,所以说我们还是要多去了解学习。
Ⅳ 在什么情况下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会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四条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
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情形,根据《刑事诉讼法》内的规定,主要有以下的情形:容
1、第一百七十一条第四款:
对于二次补充侦查的案件,人民检察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作出不起诉的决定。
2、第一百七十三条第一款:
犯罪嫌疑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有本法第十五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
3、第一百七十三条第二款:
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
附:《刑事诉讼法》第15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
(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四)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Ⅵ 依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可以行使侦查权的机关有哪些
《刑事诉讼法》第三条 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检察、批准逮捕、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提起公诉,由人民检察院负责。审判由人民法院负责。除法律特别规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这些权力。
第十九条 刑事案件的侦查由公安机关进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人民检察院在对诉讼活动实行法律监督中发现的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刑讯逼供、非法搜查等侵犯公民权利、损害司法公正的犯罪,可以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对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重大犯罪案件,需要由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时候,经省级以上人民检察院决定,可以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
(6)公安机关用得到刑事诉讼法扩展阅读:
案例1:打击长江流域污染环境违法犯罪,今年以来——
公安机关侦破刑事案件150起
针对长江流域非法排污、倾倒危险废物等违法犯罪行为,2018年以来,公安机关已侦破此类刑事案件150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10名。
2018年2月,公安部会同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环保部、交通运输部等部门召开会议,部署长江流域污染环境违法犯罪集中打击整治工作。公安部已成立工作专班,指导各地综合运用提级侦办、异地用警等措施强力破案攻坚。同时还会同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等11部门建立了打击长江流域污染环境违法犯罪活动打防联动工作机制。
公安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安部将继续会同有关部门持续深化打击整治工作,同时紧紧围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对各类环境犯罪“零容忍”,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
案例2:
山西省检察机关依法决定对李成先立案侦查
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官方微博消息,2015年8月26日,经山西省人民检察院指定管辖,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人民检察院决定,依法对山西省国土厅总工程师李成先(副厅级)涉嫌滥用职权犯罪立案侦查,并采取强制措施。案件侦查工作正在进行中。
Ⅶ 公安机关立案用109还是112条
公安机关立案用109还是112条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109条规定,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发现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应当按照管辖范围,立案侦查;第112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差锋袜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基哗
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的,或者被害人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的,人民检察院应当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的理由。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的,应当通知公安机关立案,公安机关接到通知后应当立案。
对于自诉案件,被害人有权向人民法院直接起诉,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一百零九条 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发现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应当按照管辖范围,立案侦查。
第一百一十二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虚激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
第一百一十三条 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的,或者被害人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的,人民检察院应当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的理由。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的,应当通知公安机关立案,公安机关接到通知后应当立案。
第一百一十四条 对于自诉案件,被害人有权向人民法院直接起诉。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