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劳动法如何保护劳动者权利

劳动法如何保护劳动者权利

发布时间: 2025-10-01 22:55:18

劳动法怎样保护用人单位

法律分析:我国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倾斜保护劳动者的利益,并不意味一味保护劳动者而不顾及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基于权利义务的相对性,劳动合同法在赋予用人单位义务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用人单位的权利进行保护,主要体现在:

(一)制定劳动规章制度的自主权

(二)服务期违约的赔偿

(三)保密义务和竞业禁止的规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四条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

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在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实施过程中,工会或者职工认为不适当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通过协商予以修改完善。

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

第二十二条 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

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服务期的,不影响按照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提高劳动者在服务期期间的劳动报酬。

第二十三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

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第二十四条 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前款规定的人员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二年。

Ⅱ 劳动法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原则

劳动法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原则主要体现在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平等就业、劳动报酬、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等方面。
一、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益
劳动法明确规定,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这些基本权益是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也是劳动法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核心内容。
二、促进平等就业
劳动法强调平等就业原则,禁止任何形式的就业歧视。用人单位在招聘、录用、晋升等方面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不得以性别、年龄、民族、宗教信仰、残疾等为由拒绝录用或者提高录用标准。同时,劳动法还鼓励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平等的职业发展机会,促进劳动者的职业成长。
三、保障劳动报酬权益
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和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用人单位不得拖欠或者少发劳动者的工资,也不得以任何名义克扣劳动者的工资。同时,劳动法还规定了最低工资制度,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获得合理的劳动报酬。
四、保障休息休假权益
劳动法规定,劳动者享有休息休假的权利,用人单位应当合理安排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保障劳动者的身心健康。劳动者按照国家规定享有带薪年休假、病假、产假等休假权益,用人单位应当予以保障。
五、加强劳动安全卫生保护
劳动法强调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重要性,要求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预防职业病和工伤事故的发生。同时,用人单位还应当定期对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确保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综上所述:
劳动法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原则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益、促进平等就业、保障劳动报酬权益、保障休息休假权益以及加强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等。这些原则共同构成了劳动法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基石,为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三条规定:
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十条规定:
国家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就业条件,扩大就业机会。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兴办产业或者拓展经营,增加就业。国家支持劳动者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从事个体经营实现就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五十条规定:
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Ⅲ 劳动法第五十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条规定是: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劳动者一个月的工资,必须当月结清,并且是以货币形式支付。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日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延长工作时间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小时工资标准的150%支付劳动者工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担负交换手段、支付手段的职能,在经济生活中起媒介作用。以货币作为支付形式有利于充分实现劳动者的消费欲望。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利。
如何索要劳动赔偿:
1、双方协商。劳动者因工负伤、致残、致死后,单位或者劳动者应当向当地劳动局申请工伤认定,在确定属于工伤后,单位和受害人或者受害人家属协商赔偿数额和范围。单位履行了赔偿义务,受害人无须再经过其它程序;
2、申请劳动仲裁。双方协商不了,劳动者可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不再向法院起诉的裁决结果应当服从;
3、民事诉讼程序。受害人不服仲裁裁决的,可以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综上所述,在社会活动中,每个劳动者都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我国的立法宗旨就是保护劳动成果,维护劳动者的权益。只有为劳动者提的合法权益提供可靠的保障,才能满足广大劳动者的根本利益需求,从而维持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因此,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维护国家和社会稳定发展的内部需求。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条
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Ⅳ 《劳动法》该怎么保护我的员工合法权益

如果你签订了正式的劳动合同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在正常医疗期,用人单位是不能解除你的合同
至于调换岗位的问题 则看你的病是否影响现在的工作 建议你找律师咨询一下具体的解决方案

热点内容
健全法律服务体系 发布:2025-10-02 01:06:56 浏览:252
老子道德经第77 发布:2025-10-02 01:05:29 浏览:59
民法重大误解行为 发布:2025-10-02 01:04:55 浏览:362
立法法与司法法 发布:2025-10-02 00:48:23 浏览:809
公司高管是否适用劳动法 发布:2025-10-02 00:35:35 浏览:72
劳动合同法41条每二 发布:2025-10-02 00:29:35 浏览:111
合同法如果违约向哪方法院诉讼 发布:2025-10-02 00:24:36 浏览:84
劳动法关于探亲假 发布:2025-10-02 00:23:32 浏览:717
劳动合同法对用工的12条 发布:2025-10-02 00:09:36 浏览:132
适合律师的题字 发布:2025-10-02 00:07:16 浏览: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