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违法案例百度文库
㈠ 求大学公共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复习资料及考试大纲,重点等~~
大纲在教材后面都有的:
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课程自学考试大纲
(9月12日12:32)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
(一)课程性质、地位与目的
本课程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科(基础科段)的公共基础课程。基本内容包含“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两大部分。
“法律基础”部分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依法治国”原则为指导,力求正确地阐述和介绍法律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并注意到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和相对完整性。目的是为了普及与公民日常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增强公民的民主法治观念。
“思想道德修养”部分以加强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承担历史重任为指导,教育学生认真思考人生,增强思想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和迫切性,为自学成才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课程总目标
帮助学生树立法治观念;区分罪或非罪、合法或违法;能够运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
二、考试内容与考核目标
I法律基础部分
[说明:限于学分要求,推荐教材中第三、六、七、九章的内容不列入考试范围。]
第一章社会主义法治
考核知识点
社会主义法治概述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和作用社会主义法律基本制度社会主义法律实施社会主义法律意识考核要求
法治概述识记:(1)依法治国的含义(2)社会主义法治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关系
领会:社会主义法治的意义
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和作用识记:(1)社会主义法律本质的含义(2)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
领会:(1)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2)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社会主义基本法律制度识记:(1)立法的概念和阶段(2)立法权的行使(3)法律监督的含义和分类
社会主义法律的实施识记:(1)社会主义法律实施的概念(2)合法行为的概念(3)违法的概念和要件(4)法律制裁的概念和种类
领会:(1)依法行政(2)依法司法
社会主义法律意识识记:(1)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概念
领会: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和法治的关系
第二章宪法
考核知识点
宪法基本原理我国的基本制度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我国的国家机构考核要求
宪法基本原理识记:(1)宪法的特征(2)宪法的分类
我国的基本制度识记:(1)国家性质的概念(2)政权组织形式的概念(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概念(4)选举制度的概念(5)选举制度的原则(6)国家结构形式的概念及种类(7)民族区域自治的概念(8)特别行政区的概念
领会:(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及其优越性(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识记:(1)公民的概念(2)基本权利的概念(3)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的种类
领会:(1)基本权利的内容(2)公民应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我国的国家机构识记:(1)国家机构的概念(2)我国国家机构体系(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职权、任期、地位(4)国家主席的职权、任期、地位(5)国务院的地位,总理,国务院常委会议(5)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和地方政府
第四章刑法
考核知识点
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犯罪概念和犯罪构成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共同犯罪犯罪种类刑罚的概念、目的及种类考核要求
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识记:刑法适用范围的规定
应用:刑法规定的三个基本规定
犯罪概念和犯罪构成识记:(1)犯罪具有的三个基本特征。(2)犯罪构成的概念、犯罪构成的要件。
领会:(1)犯罪客体的根本特征。(2)犯罪主观方面。
应用:运用犯罪构成原理分析案例
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识记:(1)正当防卫的概念和条件(2)紧急避险的概念和条件
领会:正当防卫的防卫限度
应用:运用相关原理分析案例
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识记:(1)犯罪预备的概念(2)犯罪未遂的概念(3)犯罪中止的概念
领会:犯罪未遂与犯罪既遂的区别
共同犯罪识记:(1)共同犯罪人的概念(2)共同犯罪人的种类
犯罪种类识记:十类犯罪的名称
刑罚的概念、目的及种类识记:(1)刑罚的概念(2)刑罚的种类(3)量刑的概念和原则(4)自首、累犯、立功(5)缓刑、减刑、假释
领会:数罪并罚
应用:运用相关知识分析案例
第五章民法
考核知识点
我国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民事法律关系主体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基本民事权利民事责任诉讼时效考核要求
㈡ 《劳动法》中,“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是什么意思
《劳动法》第三条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国家标准中第一级以上的接尘作业、《有毒作业分级》国家标准中第一级以上的有毒作业、《高处作业分级》国家标准中第二级以上的高处作业、《体力劳动强度分级》国家标准中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作业等范围的劳动。
㈢ 文化素质对于决策者的重要性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品位高雅脱俗,有的人格调低下粗鄙,其重要原因就在于文化底蕴的不同、文化素质的差异、做人境界的高低。腹有诗书气自华。真正优秀的领导者所凭恃的不是级别,更不是职权,而是文化素养所折射出的内在精神魅力和文化素养。
当今,经济文化一体化已成为时代潮流,文化因素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趋增大,成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法宝,迫切要求领导干部重视自身文化修为,培养志存高远的文化素质,利用人类一切文明成果武装头脑,汲取新知识,掌握新本领,拓宽新视野,提升新境界;迫切需要领导者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精神,把工作当作事业来做,在“立德、立功、立言”上有更高追求,让企业的“好日子”更远更长。
作为领导者,提升志趣高雅的文化素质,需要培养三种基本的能力素养:一是培养读书学习的习惯。伟大的领导者无一不是读书者。知识经济时代的一句名言是:企业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得更快更好。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习当作一种责任、一种常态、一种追求,不断克服“能力恐慌”。通过养成读书学习思考的习惯,提升精神,纯洁思想,改变气质,丰富知识,把握方向。二是培养传播企业理念的能力。企业文化首先是领导者的文化。领导者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至关重要。作为领导者要当好企业文化的示范者、传播者,需要把领导者的思维转化为员工的思维,这就要求领导者提高理念传播能力,善于用讲哲理故事的方法,把企业理念通俗化、具象化,通过讲好自己企业发展的故事、身边人的闪光点、自己为企业攻坚克难的故事,以及其他企业卓越的案例故事,进而营造和谐的沟通环境。三是培养理性做人做事的态度。坚持务实求效的做人处世原则,严格标准管理、讲究科学思维、永不懈怠追求,像孙中山说的那样:“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成为一个有理想、有担当、有志趣的人。如此,才能以志趣高远的文化境界引领众人,以非权力影响力影响人改变人,进而在改变企业命运中展示人生风采,实现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