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中华人民劳动法实施于哪一天

中华人民劳动法实施于哪一天

发布时间: 2025-10-07 07:38:41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实施于哪一年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自1995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
2. 该法律的制定目的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并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以此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3.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及其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形成的劳动关系,均受到该法律的调整。
4. 此外,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与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也应依照《劳动法》执行。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第一百零七条规定,该法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B. 新劳动法是否有关于对50岁以上的职工不能辞退的规定

我国的劳动法自1995年1月1日起实施,并于2009年进行了首次修订。最新的劳动法是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第二次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然而,在2018年的这次修订中,并未加入关于50岁以上职工不能被辞退的规定。
根据劳动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主要包括四种。一是患有职业病或因工负伤被确认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二是患病或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三是女职工在孕期、产假、哺乳期内的;四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这四种情形中并未对年满50岁的劳动者设定不能解除劳动合同的规定,但符合这些情形的年满50岁的职工,是不能被解除劳动合同的。
在第四种情形中,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涵盖范围较广。相关法律法规包括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工伤保险条例、妇女权益保护法等。目前,我国的退休年龄根据国发(1978)104号文件规定,女职工为50周岁,女干部为55周岁,男性为60周岁。
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一条的规定,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劳动合同终止。因此,女职工达到50周岁时,用人单位可以终止劳动合同。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终止劳动合同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
然而,在解读劳动法规时,应从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整体精神出发。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于2008年9月生效,而劳动合同法自2008年1月1日起实施,2012年12月进行了修订,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于2013年7月1日起生效。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时,劳动合同终止。根据社保法规定,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需满足两个条件: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且缴费年限达到15年。但在实际生活中,有些人虽达到退休年龄,但缴费年限不足15年,无法享受养老保险待遇。
社保法规定,对于已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但养老保险缴费年限不足15年的,可以继续缴费至满15年。这意味着,如果职工未满足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条件,单位职工在未达到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条件前,不属于劳动合同终止的范畴。因此,如果女职工未满50周岁,养老保险缴费年限不足15年,理论上不属于劳动合同终止的范畴,也不符合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的情形。
那么,哪些职工到了50岁不能解除劳动合同呢?劳动法规定了四种情形,而劳动合同法规定了六种情形。劳动合同法新增的两种情形包括:一是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医学观察期间的;二是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
根据这一规定,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5年,女性在45周岁以上,女干部在50岁以上,男性在55周岁以上的职工,都不属于解除劳动合同的范畴。如果用人单位要强行解除劳动合同,将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需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支付经济赔偿金。
综上所述,劳动法或劳动合同法规定50岁以上的劳动者不能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主要是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5年,距离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人员,或是符合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和劳动法第二十九条规定的其他情形。

C. 我国《劳动法》是指( )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法律分析:我国《劳动法》是指1994年7月5日八届人大通过,1995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07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审议通过,并于2008年1月1日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被俗称为新“劳动法,对劳动合同制度做了进一步完善。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

劳动法》是国家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而制定颁布的法律。

从狭义上讲,我国《劳动法》是指1994年7月5日八届人大通过,1995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从广义上讲,《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法规,以及调整与劳动关系密切相隧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实施于哪一年几月几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这部法律的通过时间是1994年7月5日,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明确指出,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了本法。

第二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

第三条详细列举了劳动者享有的权利,包括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第四条指出,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

第五条提到,国家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劳动就业,发展职业教育,制定劳动标准,调节社会收入,完善社会保险,协调劳动关系,逐步提高劳动者的生活水平。

第六条提倡劳动者参加社会义务劳动,开展劳动竞赛和合理化建议活动,鼓励和保护劳动者进行科学研究、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表彰和奖励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

第七条赋予劳动者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工会代表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依法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

第八条规定,劳动者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民主管理或者就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用人单位进行平等协商。

第九条明确指出,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主管全国劳动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劳动工作。

第二章主要关于促进就业,第十条规定,国家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就业条件,扩大就业机会。

第十二条规定,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

第十三条规定,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

第十五条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

第三章主要关于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第十六条规定,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第十九条规定,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并具备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劳动报酬、劳动纪律、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等条款。

第二十一条规定,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第三章规定了劳动合同的解除条件,第二十五条规定,劳动者有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等情形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二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经济补偿。

第四章规定了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第三十六条指出,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

第五章规定了工资分配原则,第四十六条规定,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工资水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

第六章规定了劳动安全卫生,第五十二条指出,用人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

第七章规定了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第五十八条规定,国家对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实行特殊劳动保护,禁止安排女职工从事矿山井下、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

第八章规定了职业培训,第六十六条规定,国家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各种措施,发展职业培训事业,开发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工作能力。

第九章规定了社会保险和福利,第七十条指出,国家发展社会保险事业,建立社会保险制度,设立社会保险基金,使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获得帮助和补偿。

第十章规定了劳动争议,第七十七条指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

第十一章规定了监督检查,第八十五条指出,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依法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有权制止,并责令改正。

第十二章规定了法律责任,第八十九条规定,用人单位制定的劳动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十三章附则,第一百零六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本法和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规定劳动合同制度的实施步骤,报国务院备案。

第一百零七条规定,本法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E.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实施于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实施于( )。A.1994年1月1日
B.1994年7月5日
C.1995年1月1日
D.1995年7月5日参考答案:C

F.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实施于哪一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实施于1995年,具体时间为1995年1月1日。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拓展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关于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第四章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第三十六条

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

第三十七条

对实行计件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根据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的工时制度合理确定其劳动定额和计件报酬标准。

第三十八条

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第三十九条

企业因生产特点不能实行本法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八条规定的,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可以实行其他工作和休息办法。

第四十条

用人单位在下列节日期间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 (一)元旦; (二)春节; (三)国际劳动节; (四)国庆节;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休假节日。

第四十一条

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延长工作时间不受本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的限制: (一)发生自然灾害、事故或者因其他原因,威胁劳动者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需要紧急处理的; (二)生产设备、交通运输线路、公共设施发生故障,影响生产和公众利益,必须及时抢修的; (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三条

用人单位不得违反本法规定延长劳动者的工作时间。

第四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第四十五条

国家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 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G.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实施于哪一年

法律分析:劳动法实施于1995年1月1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劳动法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受劳动法调整。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一条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亏扮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拦空旁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

第一百零七条 本法自1995年1月1日简橡起施行。

热点内容
酒吧迎宾部规章制度 发布:2025-10-07 09:28:54 浏览:70
政府文件对居民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5-10-07 09:28:03 浏览:761
国际经济法法律术语 发布:2025-10-07 09:16:02 浏览:737
实法治基础 发布:2025-10-07 09:11:23 浏览:81
监视人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发布:2025-10-07 09:11:13 浏览:405
在线英语语法学习 发布:2025-10-07 09:05:35 浏览:958
2018年天津劳动法产假 发布:2025-10-07 09:05:35 浏览:603
甘谷律师名单 发布:2025-10-07 08:53:22 浏览:814
婚姻法司法解释二苐24条 发布:2025-10-07 08:28:35 浏览:63
巴黎法院系统 发布:2025-10-07 08:17:51 浏览: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