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民事诉讼法质证时间

民事诉讼法质证时间

发布时间: 2025-10-08 13:54:49

1. 民事诉讼质证法律规定是什么

在民事诉讼当中,对于质证的法律规定是质证一般是发生在双方进行交换证据的时候进行质证,同时如果在审理前的准备阶段或者是调查阶段等发表过质证意见的证据,那么也是可以看作是质证过的证据。

一、民事诉讼质证法律规定是什么

《民事诉讼法

第六十条当事人在审理前的准备阶段或者人民法院调查、询问过程中发表过质证意见的证据,视为质证过的证据。

当事人要求以书面方式发表质证意见,人民法院在听取对方当事人意见后认为有必要的,可以准许。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将书面质证意见送交对方当事人。

第六十二条 质证一般按下列顺序进行:

(一)原告出示证据,被告、第三人与原告进行质证;

(二)被告出示证据,原告、第三人与被告进行质证;

(三)第三人出示证据,原告、被告与第三人进行质证。

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申请调查收集的证据,审判人员对调查收集证据的情况进行说明后,由提出申请的当事人与对方当事人、第三人进行质证。

人民法院依职权调查收集的证据,由审判人员对调查收集证据的情况进行说明后,听取当事人的意见。

二、民事诉讼质证技巧

质证是庭审的关键环节,而后面的法庭辩论不过是质证意见的补充而已。一个优秀的辩手不仅需要扎实的法律功底,而且要思维敏锐、思辩能力很强,同时还需具备一定的谋略。

1、准备充分:庭审前应全面熟悉案情,查找相关法律规定和案例,并预测对方可能出示的证据或提出的问题,作好应对预案。

2、做好开庭记录:在对方举证时,记录对方的举证意见和自己的辩解意见,这样自己发表意见时就会很从容。

3、证据的三性应综合运用,每份证据都可就其三性发表质证意见。

4、不要一概否认对方证据,这样会显得没有诚信和缺乏职业道德。双方都有的一些无关紧要的证据应当认可;而且对方证据和辩解意见有些还可以为我所用。

在民事诉讼的时候,对于案件证据审理的过程当中,质证是属于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而证据的质变也是有着一定的时间限制的,如果超过规定的时间,那么诉讼是属于无效的,因此在案件审理前需要对质证做出充足的准备。

2. 质证期15天的法律规定

法律分析: 人民法院应当在审理前的准备阶段确定当事人的举证期限。举证期限可以由当事人协商,并经人民法院准许。

人民法院确定举证期限,第一审普通程序案件不得少于十五日,当事人提供新的证据的第二审案件不得少于十日。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六十五条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应当及时提供证据。

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主张和案件审理情况,确定当事人应当提供的证据及其期限。当事人在该期限内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延长期限,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申请适当延长。当事人逾期提供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责令其说明理由;拒不说明理由或者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根据不同情形可以不予采纳该证据,或者采纳该证据但予以训诫、罚款。

3. 民诉法关于质证规定

法律分析:质证时间应该由法官根据案情和具体情况来定。由双方协商并经法院认可,法院指定的普通程序不少于30日,但经双方当事人同意,可以少于30日,前述举证时限届满后,基于特定事实法院酌情要求提供证据或反证的期限,不受30日限制。简易程序法院指定可以少于30日,当事人协商不超过15日。从收到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次日计算。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四十七条 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请,应当在申请提出的三日内,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作出决定。申请人对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决定时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被申请回避的人员,不停止参与本案的工作。人民法院对复议申请,应当在三日内作出复议决定,并通知复议申请人。

4. 质证是在法庭哪个阶段

一、质证是在法庭哪个阶段
1、质证是在法庭审理过程中的法庭调查阶段。法庭在第一审程序中进行质证并且对经过庭审质证的证据,除确有必要外,一般不再进行质证,以避免案件久拖不决,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2、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零三条
证据应当在法庭上出示,由当事人互相质证。未经当事人质证的证据,不得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当事人在审理前的准备阶段认可的证据,经审判人员在庭审中说明后,视为质证过的证据。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或者法律规定应当保密的证据,不得公开质证。
二、质证阶段应注意哪些问题:
质证阶段应注意几个问题
1、原告举证的时候,应说明每一份或者每一组证据的“证明对象”“证明目的”。好多人分不清“证明对象”和“证明目的”。“证明对象”就是证据中的内容,比如合同签订时间、主要内容、违约责任等;“证明目的”就是这些证据能表明对方在合同规定的时间没有供货,构成违约,应承担违约责任;
2、被告在质证的时候,应仅仅围绕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来质证,从而否认原告的证明对象和证明目的;
3、原被告都可以针对对方对证据的否认,进行解释,最好能提醒法官你的证据的某一页能支持你的观点,让法官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4、原被告律师都要对证据进行编排,每一份或者每一组证据都要有一个《民事证据登记表》,表明证据的来源、证据的形式,证据的名称,然后就是“证明对象”和“证明目的”,这样能让法官一目了然。

热点内容
不属于行政法规名称的是 发布:2025-10-08 16:09:19 浏览:65
刑事诉讼法关于侦查人员询问部分 发布:2025-10-08 16:08:36 浏览:413
巴彦淖尔中级法院 发布:2025-10-08 16:04:08 浏览:186
青岛大虾事件法律知识 发布:2025-10-08 16:00:20 浏览:443
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考核办法 发布:2025-10-08 16:00:19 浏览:99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六条 发布:2025-10-08 15:43:13 浏览:116
自考本科参加司法考试 发布:2025-10-08 15:40:31 浏览:659
重庆万州律师 发布:2025-10-08 15:34:24 浏览:11
法院和纪检 发布:2025-10-08 15:23:30 浏览:856
魔法学院主题歌 发布:2025-10-08 15:00:17 浏览: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