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关于判决书的规定
1. 民事诉讼法中关于审结的最后期限,是指判决书制成之日为准,还是包含把判决书送达给每一个当事人之日
审理结束的日期是指法院判决书宣告之日,不包括送达。所以你说的情况下判决用了2个月。
2. 法院判决书是不是一定交给当事人的,还是交给律师
法院判决书不一定交给当事人。
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判决书应当向当事人及其委托的诉讼代理人或辩护人送达,这是人民法院的义务,否者程序违法,可向人民法院提起申诉或向检察机关申请监督。
2、判决书的处理方式: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八十五条:送达诉讼文书,应当直接送交受送达人。受送达人是公民的,本人不在交他的同住成年家属签收;受送达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当由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其他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或者该法人、组织负责收件的人签收;
(2)经受送达人同意,人民法院可以采用传真、电子邮件等能够确认其收悉的方式送达诉讼文书,但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除外。
3、采用前款方式送达的,以传真、电子邮件等到达受送达人特定系统的日期为送达日期。
(2)民事诉讼法关于判决书的规定扩展阅读:
《民事诉讼法》关于判决书效力的有关规定:
1、第一百六十四条
(1)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2)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2、第一百六十五条
上诉应当递交上诉状。上诉状的内容,应当包括当事人的姓名,法人的名称及其法定代表人的姓名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及其主要负责人的姓名;原审人民法院名称、案件的编号和案由;上诉的请求和理由。
3、第一百六十六条
上诉状应当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出,并按照对方当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数提出副本。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3. 民事诉讼法有没有规定判决书必需上网公布
除了不应公开的以外都应当上网公布。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在互联网公布内裁判文书的规定容
(法释〔2013〕26号 2013年11月21日公布 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为贯彻落实审判公开原则,规范人民法院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工作,促进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等相关规定,结合人民法院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 人民法院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应当遵循依法、及时、规范、真实的原则。
第二条 最高人民法院在互联网设立中国裁判文书网,统一公布各级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文书。
各级人民法院对其在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的裁判文书质量负责。
第四条 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文书应当在互联网公布,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的;
(二)涉及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
(三)以调解方式结案的;
(四)其他不宜在互联网公布的。
4. 民事诉讼法 当中关于法院下发判决书的相关规定怎么说的具体说明一下,谢谢。急急急。很重要,帮帮忙
法院的判决都是纸质的,没有短信的,短信的就是骗子。
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四十八条人民法院对公开审理或者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一律公开宣告判决。
当庭宣判的,应当在十日内发送判决书;定期宣判的,宣判后立即发给判决书。
宣告判决时,必须告知当事人上诉权利、上诉期限和上诉的法院。
宣告离婚判决,必须告知当事人在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前不得另行结婚。
5. 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对以前的判决书再审时限的影响
显然是从去年一月份开始算起,如果期间跨了年份还有可能出现疑惑,需要参考最高院相关的司法解释,但此处显然没有问题啊~都过去这么长时间了...
6. 判决书违背了民事诉讼法弟三十五条做出了判决怎么办
判决书违背了民事诉讼法第三十五条,已经做出了判决,那么犯罪嫌疑人不服可以对还法院提起上诉,如果该法院维持原判,那么就可以向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但是证据一定要足,不然还是会维持原判的
7. 谁知道法院判决书应当送达诉讼代理人的法律规定的具体条款
《民事诉讼法》第77条到84条详细规定了送达的程序,你可以详细研究。
判决或者调解书,可以当庭签字视为直接送达,也可以按上述程序送达,传票、判决书及调解书等都是法律文书。
8. 最高法关于判决书执行利息加倍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民事判决书中增加向当事人告知民事诉讼法第二百版三十二条规权定内容的通知》(法[2007]19号)要求在具有金钱给付内容的民事判决书中增加向当事人告知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新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九条)规定的内容,即一审判决中具有金钱给付义务的,应当在所有判项之后另起一行写明:如果未按本判决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应当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二条之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笔者认为,在实践中,应正确理解和适用这一规定。 一、准确理解“金钱给付义务”的内涵
笔者认为,上述司法解释中的所谓“金钱给付义务”是指民事判决书中确定的以货币方式履行债务给付的义务。民法上的债是指依法定或约定在当事人之间形成的特定权利义务关系。一般包括,无因管理之债、不当得利之债、侵权之债、契约之债。给付是债的特质,金钱是给付的本体,“金钱给付义务”则是债之关系的标的。所以,上述司法解释适用的范围是广泛的
9. 民事诉讼一审判决书什么时候生效呢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四条第一款,“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上诉期间是15天,因此一审判决书的生效时间是在上诉期过了之后,也就是判决的15天以后生效。 如果对方没有上诉,则过了15天后立即生效。
如果双方不是同时收到的判决书,分别计算上诉期间。如果上诉期是法定假日的,则延期计算。
在法院受理一审上诉后,原一审判决尚不生效,以后是否生效,要根据二审法院的判决情况来定。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经过审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一)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以判决、裁定方式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裁定;(二)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错误的,以判决、裁定方式依法改判、撤销或者变更;(三)原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清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四)原判决遗漏当事人或者违法缺席判决等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原审人民法院对发回重审的案件作出判决后,当事人提起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不得再次发回重审。
(9)民事诉讼法关于判决书的规定扩展阅读:
判决书出来如何执行
依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法院作出判决后,判决书生效的被执行人就需要按规定执行,被执行人不执行的,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四条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以及刑事判决、裁定中的财产部分,由第一审人民法院或者与第一审人民法院同级的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
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执行的其他法律文书,由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者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
第二百三十六条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
调解书和其他应当由人民法院执行的法律文书,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