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刑事诉讼法证人权利义务

刑事诉讼法证人权利义务

发布时间: 2021-01-14 00:24:21

⑴ 刑事诉讼中证人享有哪些权利

证人的诉讼权利:
①有权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
②回有权查阅证言笔录;
③对于公安答司法机关工作人员侵犯其诉讼权利或者人身侮辱的行为,有权提出控告;
④对于因作证而产生的误工费等经济损失,有权要求补偿;
⑤有权要求公安司法人员保证其本人以及近亲属的安全,防止因作证而遭受不法侵害。

⑵ 刑事诉讼法 证人 的权利

1、根据《刑诉法》第四十五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收内集、调取证据容。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提供证据。”
——a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提供证言——错。
2、根据《刑诉法》第四十七条:“证人证言必须在法庭上经过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辩护人双方讯问、质证,听取各方证人的证言并且经过查实以后,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b要求对自己的姓名在整个诉讼中保密——错。
3、根据《刑诉法》第四十九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保障证人及其近亲属的安全。
——c要求司法机关保障自身的安全——对。
d要求司法机关保障自己近亲属的安全——对。

⑶ 证人出庭,有什么权利义务

所谓证人,凡是抄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可以作为证人,但不能正确表达意思的人除外。
证人的权利:证人享有作证费用补偿权。证人因履行出庭作证义务而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等必要费用以及误工损失,由败诉一方当事人负担。当事人申请证人作证的,由该当事人先行垫付;当事人没有申请,人民法院通知证人作证的,由人民法院先行垫付。
证人的义务:1、出庭的义务,符合法定情形不用出庭的除外;2、如实作证的义务。

⑷ 证人的诉讼权利和义务有哪些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8条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
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证人。”
10岁的小孩的精神方面发育应当还是具备一定辨别能力,可以作为证人,但是其证据力相对较弱。应结合其他证据进行辨别,
证人依法享有下列权利:
1.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参与诉讼权。证人享有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提供证言和参与诉讼的权利。对于不
通晓当地通用的语盲文字的证人,司法机关应当为其提供翻译。对于某些聋、哑的证人,应当允许他们采用
聋、哑手势提供证言。在聋、哑的证人作证时,应当有通晓聋、哑手势的人到场进行翻译。
2.陈述权。证人享有不受威胁地充分陈述的权利。如果经过回忆,还可以补充陈述或修正原先的证言。
3.控告权。对于司法人员的侵权行为或者人身侮辱的行为,有提出控告的权利。
4.人身自由权。证人不是本案的当事人,其人身自由不得随意加以限制。如果证人由于作证而受到当事人或者其他人的侮辱、诽滂及打击报复的,有要求对行为人予以制裁的权利。
5.要求保密权。刑事案件的报案人或举报人,有权要求对其姓名和报案、举报的行为保守秘密。
(二)证人的诉讼义务
证人应依法履行下列义务:
1.有作证的义务。根据刑事诉讼法第48条的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因此,证
人在接到公、检、法机关的作证通知后,应当按照通知的时间、地点,及时到场接受询问。如果确有特殊情
况不能按期到场的,应当事先向有关司法机关说明情况,不能无故不到。
2.如实作证。根据刑事诉讼法第98条的规定,证人应当如实提供证言。如果有意作伪证或者隐匿证据,
要负法律责任
3.出庭接受询问、质证。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51条的规定,证人在接到出庭通知后,应当按期出庭作
证。在法庭上,证人应当接受法庭的询问和各方的质证。
4.遵守法庭秩序。在法庭审判过程中,要遵守法庭秩序。
5.保守秘密。证人对司法机关所询问的情况以及所陈述的内容,不得向无关人员泄露。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并且规定了“有意作伪证或者隐匿
证据的,要负法律责任”,但是,对于拒不作证的,却并未规定相应的制裁办法。因此,在我国,不能强制
证人作证。

⑸ 证人出庭作证在刑事诉讼法中是怎么规定的

证人出庭作证在刑事诉讼法中的规定:

《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九条
证人证言必须在法庭上经过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辩护人双方质证并且查实以后,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法庭查明证人有意作伪证或者隐匿罪证的时候,应当依法处理。

第六十条
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

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证人。

第六十一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保障证人及其近亲属的安全。

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第六十二条
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毒品犯罪等案件,证人、鉴定人、被害人因在诉讼中作证,本人或者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采取以下一项或者多项保护措施:

(一)不公开真实姓名、住址和工作单位等个人信息;

(二)采取不暴露外貌、真实声音等出庭作证措施;

(三)禁止特定的人员接触证人、鉴定人、被害人及其近亲属;

(四)对人身和住宅采取专门性保护措施;

(五)其他必要的保护措施。

证人、鉴定人、被害人认为因在诉讼中作证,本人或者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的,可以向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请求予以保护。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依法采取保护措施,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配合。

第六十三条
证人因履行作证义务而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等费用,应当给予补助。证人作证的补助列入司法机关业务经费,由同级政府财政予以保障。

有工作单位的证人作证,所在单位不得克扣或者变相克扣其工资、奖金及其他福利待遇。

热点内容
老年法律援助中心 发布:2025-10-06 09:30:54 浏览:434
会议纪要的法律效力分析 发布:2025-10-06 09:20:02 浏览:646
微商卖书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10-06 09:19:56 浏览:693
个人签字的借条有法律效力 发布:2025-10-06 09:19:56 浏览:613
美女律师日本在线 发布:2025-10-06 09:15:27 浏览:310
劳动法倒班倒多长时间可退休 发布:2025-10-06 09:04:48 浏览:488
规章制度的执行监督 发布:2025-10-06 08:56:21 浏览:231
芬兰法治 发布:2025-10-06 08:32:57 浏览:561
杭州萧山人民法院官网 发布:2025-10-06 08:31:24 浏览:253
山庄的规章制度 发布:2025-10-06 08:01:32 浏览: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