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行政法和行政管理

行政法和行政管理

发布时间: 2021-01-14 20:48:48

⑴ 自考行政管理专业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

根据全国考办函《关于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信息管理系统中处理考委[2013]3号文件要求停考“民法原理与实务”等10门课程相关问题的通知》要求,2015年,将行政管理学专业(独立本科段)中的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00923,7学分)调整为行政法学(00261,5学分),行政管理学专业(独立本科段)总学分调整为69学分。请各有关单位及时告知考生,做好课程考试准备工作。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行政机关在决策体制上一般实行( D) 4-60
A.民主集中制 B.集体负责制
C.合议制 D.首长负责制
2.下列属于授益性行政行为的是(B ) 10-197
A.行政确认 B.行政给付
C.行政复议 D.行政征收
3.我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处理”,这种权属纠纷解决方式属于(B ) 15-266
A.行政调解 B.行政裁决
C.行政仲裁 D.行政处分
4.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当事人对裁定不服的上诉期限是( A) 29-538
A.10日 B.15日
C.30日 D.60日
5.人民法院认为地方人民政府制定和发布的规章与国务院部委制定和发布的规章不一致,由最高人民法院送请(C ) 9-151
A.地方人民政府作出解释或裁决 B.部委作出解释或裁决
C.国务院作出解释或裁决 D.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解释或裁决
6.行政诉讼证据的证明对象是(B ) 28-503
A.被诉的行政行为是否可诉 B.被诉的行政行为是否成立
C.被诉的行政行为是否合理 D.被诉的行政行为是否合法
7.违反法定程序的行政行为,应当予以(C ) 17-294
A.变更 B.重做
C.撤销 D.维持
8.在我国,行政监察的对象是(C) 20-340
A.公民、法人和组织 B.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C.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 D.涉嫌违法犯罪的组织或者个人
9.公务员在年度考核中连续2年被确定为“不称职”的,将被(B) 6-99
A.开除 B.辞退
C.惩戒 D.调离
10.行政复议机关受理复议申请后,作出复议决定的期限是(B) 21-369
A.30日内 B.60日内
C.90日内 D.180日内
11.行政诉讼的特有原则是( B ) 24-440
A.检察监督原则 B.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原则
C.司法审查原则 D.独立审判原则
12.行政补偿的产生是因为( A) 23-403
A.合法的行政行为造成了相对人的损失 B.不当的行政行为造成了相对人的损失
C.违法的行政行为造成了相对人的损失 D.过错的行政行为造成了相对人的损失
13.在我国,行政法规的制定主体是( C) 2-31
A.全国人大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国务院 D.各部委
14.一事不再罚原则的适用是指(C ) 13-233
A.对当事人的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的行政处罚
B.对当事人的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C.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的行政处罚
D.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15.行政诉讼变更判决适用于(C) 31-564
A.行政许可显失公正 B.行政裁决显失公正
C.行政处罚显失公正 D.行政强制显失公正
16.在下列情形中,应列入行政赔偿范围的是(B ) 22-377
A.某高压电设置不当致人死亡 B.某公安机关将某人错误拘捕10天
C.某镇政府征收500亩农田 D.某执法人员执法中将小商贩打伤
17.对行政裁判案件的执行,原则上由(C ) 32-585
A.基层人民法院受理 B.中级人民法院受理
C.第一审人民法院受理 D.第二审人民法院受理
18.行政主体对于行政合同的履行、变更或解除享有(A) 16-276
A.优益权 B.受偿权
C.豁免权 D.处置权
19.对本级人民政府制定的不适当的规章,地方人大常委会有权(B ) 19-326
A.改变 B.撤销
C.改变和撤销 D.确认无效
20.确认发明专利权的案件,其一审管辖法院是(B) 26-474
A.基层人民法院 B.中级人民法院
C.高级人民法院 D.专门人民法院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行政关系主要包括(ACBE ) 1-8
A.行政管理关系 B.企业、法人等组织的内部行政管理关系
C.内部行政关系 D.行政法制监督关系
E.行政救济关系
22.在受到执法人员的不利处理时,行政相对人享有(ADE) 7-107
A.陈述申辩权 B.知情权
C.拒绝处分权 D.申诉权
E.请求赔偿权
23.下列属于不可诉的行政行为有(ACD) 25-449
A.行政处分 B.行政处罚
C.行政调解 D.行政仲裁
E.行政合同
24.在我国,间接行政强制的种类有(CD) 14-250
A.警告 B.罚金
C.执行罚 D.代执行
E.抵缴
25.关于行政许可,下列表述正确的有(AB) 11-201
A.行政许可存在的前提是法律的一般禁止
B.行政许可是授益性行政行为
C.行政许可要符合比例原则
D.任何规范性文件都可以设定行政许可
E.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可以自主转让
26.行政行为的特征有(ABCDE ) 8-111
A.服务性 B.从属法律性
C.裁量性 D.单方性
E.强制性
27.行政救济的种类有(ABCDE) 18-310
A.行政复议 B.行政诉讼
C.行政赔偿 D.行政补偿
E.信访制度
28.在我国行政征收的类型有(AB) 12-219
A.税收 B.排污费
C.机场建设费 D.五险一金
E.滞纳金
29.在我国,行政立法的主体有(ABCDE) 9-147
A.国务院 B.国务院各部委
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D.较大市人民政府
E.民族自治地方人民政府
30.当法律、法规授权的社会组织、企业或事业法人在行使一定的行政管理职能时,他们的法律地位体现为(ABC) 5-83
A.具有与行政主体相同的法律地位
B.以自己的名义行使法律、法规授予的行政职权
C.对其所行使的行政职权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D.在不行使行政职能时也享有行政权
E.具有行政诉讼被告的主体资格

⑵ 我国哪些法律属于行政法的范畴

首先要确定是广义的法律还是狭义的法律,如果是广义的法律,行政法有很多。

1、国务院颁布的行政法规,例如《工伤保险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事实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等。

2、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颁布的规范性文件,是行政规章,具有法律效力,属于行政法的范畴。

3、由国务院部委颁布的规范性文件,是部委规章,属于行政法的范畴。

狭义的法律,是全国人大或者其常委会通过的行政法律文件,例如:

《中华人民公告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等。

(2)行政法和行政管理扩展阅读

特征

(1)行政法尚没有统一完整的实体行政法典,这是因为行政法涉及的社会领域十分广泛,内容纷繁丰富,行政关系复杂多变,因而难以制定一部全面而又完整的统一法典。

行政法散见于层次不同、名目繁多、种类不一、数量可观的各类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之中。凡是涉及行政权力的规范性文件,均存在行政法规范。

重要的综合性行政法律在我国和国外主要有:行政组织法、国家公务员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强制法、行政许可法、行政程序法、行政公开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等。

⑶ 行政法所调整的是国家行政管理活动中产生的相关关系对么

行政法是调整国家行政管理活动中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主要包括行政处罚、行政复议法、行政监察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这里要注意B选项的归属。

⑷ 《行政法学》和《行政法与行政诉讼(一)》是一个科目吗 为什么我在2016年10月份的行政管理

都差不多,考行政法诉讼法都会一起考。害怕你们误解为只考实体法不考诉讼部分才换成那个名字

⑸ 行政管理和行政法的关系

行政法学属于法学,行政管理学属于公共管理学,这是目前国内外一致接内受的学科划分方容式。然而,这两个学科又是不同学科体系中相互关系最为紧密的学科。
这不仅表现在他们各自的研究都与“行政”密切相关,而且表现在他们各自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产生,本来就有着共同的社会背景和学术背景;进而,他们在当代的发展,也面临着共同的挑战。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过去两百年的发展历程中,行政法学与行政管理学一直是同呼吸共命运的,在今天依然如此。尽管它们在研究的角度和方法上各不相同,尽管它们对“行政”的关注各有侧重,但作为社会的上层建筑,它们在服务于其经济基础这一点上是共同的。这也决定了它们在社会生活中所扮演的是既追求民主和公平,又重视成果和效率;既要法治和人权,又要强有力的政府的一对孪生兄弟的角色。
它们各自的发展,是相濡以沫的关系。只有不断地从各自身上汲取营养,才能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⑹ 法律与行政管理专业哪个好

挑你喜欢的报考,先取得文凭再说,做什么工作都需要基础知识。
个人建议,仅作参考。

⑺ 行政法和治安管理法的关系

1、行政处罚法与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区别:《治安管理处罚法》是公安机关对于危内害社会治安管理的行为容实施行政处罚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是行政机关对于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是进行处罚的依据。

2、《治安管理处罚法》与《行政处罚法》的关系应当是特别法与普通法的关系。因为:《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条规定: 治安管理处罚的程序,适用本法的规定;本法没有规定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这一条明确规定了治安管理处罚的程序优先适用《治安管理处罚法》。

⑻ 行政管理的原则

行政法基本原则是行政法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从行政法学研究起步之日开始,学者们对这一命题的争论就没有停止过.行政法基本原则应当反映出植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行政法所有的性格.行政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归纳起来无外乎下列四种:
一是指导行政法制定,执行,遵守以及解决行政争议的基本准则,是整个行政法的理论基础,是贯穿于整个行政法的主导思想和核心观念;
二是贯穿行政法之中,指导行政法的制定和实施等活动的基本准则,它是人们对行政法规范的精神实质的概括,反映着行政法的价值和目的所在;
三是贯穿行政法律规范之中,指导行政权的获得,行使及对其监督的基本准则,也是揭示行政法基本特征并将其与其他部门法区别开来的主要标志;
四是指贯穿于行政法始终,指导行政法的制定和实施的基本准则或原理,是行政法精神实质的体现,是行政法律规范或规则存在的基础.
这四种不同的定义体现了学者们对行政法基本原则认识的逐步深化,也体现了其所依据的行政法基础理论的发展.同时,上述四种行政法基本原则的概念都包含了相同的涵义,即对行政法制定,实施等全部活动具有指导作用.在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功能中,其"指导"作用才是最根本的,才是行政法基本原则的核心价值所在,也是行政法基本借以建立和展开的基础.基于此,笔者认为我国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应为:合法性原则,民主性原则,及时救济原则和统一原则.

一,合法性原则
要求行政主体的各种行为都应严格依法,强调依法行政是行政法作为独立法律部门存在的最根本性原则,也是行政法与其他部门法区别的主要标志,它是贯穿行政权力过程始终,是指导,规范行政权力运作的基本准则.
合法性原则是近年来行政法学界普遍主张的一项基本原则.该原则强调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力,管理行政事务,必须依法进行.法律是行政机关权力活动的依据和标准.依法行政原则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法治原则(宪法原则)对行政活动的具体要求.依法行政是行政法目的得以实现的保障,可以确保行政活动建立在理性的法律规则之上,免受个人意志的干预.依法行政也是行政法最高层次的规则,对行政法律规范的制定以及行政机关的具体管理活动都有指导意义.依法行政原则不同于自由,权利保障原则.首先,依法行政原则主要针对行政机关而言,强调对行政机关的规范,而自由,权利保障原则则对国家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以及司法机关都有指导意义.其次,依法行政原则主要是制度层面的原则,尤其在法律适用方面发挥作用,而自由,权利保障原则则不仅是制度层面的原则,而且已上升到价值层面.就两项原则的地位而言,自由,权利保障原则更为基本,依法行政原则不得与自由,权利保障原则相背离.
行政合法性原则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强调行政主体的各种行为都应严格依法,并对违法行政承担法律责任.同时,行政主体在行使自上裁量权时必须严格依据体现行政法精神实质的行政法基本原则,严格在行政法规范规定的幅度,范围内行使自由裁量权.另一方面,要求参加到行政法律关系中的行政相对人,应对行政主体的行政管理行为依法进行配合,支持,并切实履行其行政法上的义务.

二,民主性原则
该原则要求一切与行政主体行使行政权力有关的活动都要实行民主,必须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采用适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方法.民主性原则应作为行政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内容包括:
一是行政法规,规章的制定程序,除不应公开外都应公开,充分征求利害关系人的意见,必要时还得举行立法听证会,论证会和座谈会的民主性形式.这样做才能符合"法治"的前提要求,即有"良法",使行政法规范的内容充分体现民主.行政法规范的调整涉及作为管理者的行政主体及被管理的行政相对人之间的行政权利和义务,该行政权利和义务与当事人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它是行政执法的依据和基础,如果行政法内容不能充分体现民主,就不会确保人民群众利益的切实维护,也不能取得行政相对人对行政管理行为的信任,理解和支持,势必影响行政管理的效率.只有行政法规范的内容充分体现民主,才能在行政执法中真正做到民主,更有效地实施对社会的管理.
二是人民有权要求政府提供政治,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信息,回答有关咨询,以便公民参加经济和社会活动,对此,各行政主体应创造条件.这也是行政相对人积极参与各种社会管理活动,主动配合并履行其行政法义务的重要保障.
三是在做出具体影响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的决定时,必须听取相对人的意见,即建立听证程序.
四是行政相对人应遵循民主程序的约束机制,在其充分行使民主权利的同时,当其私自,个别利益与意志与公共利益,多数人意志发生冲突时,其应让位于公共利益及多数人利益,服从行政主体的行政管理行为,积极支持,配合,并切实履行其行政法义务.

三,及时救济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权影响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时,行政主体应始终确保行政相对人受损权益的及时恢复和补救.
行政法所追求的价值之一就是促进行政效率的提高,而行政效率除了讲求时间,数量等量上的效率外,还应包括质的效率,亦即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它要求得到行政相对人的心悦诚服并积极地予以协助.单纯的强制服从是不能取得很好的效率的.若某一行政行为不能取得行政相对人的支持与协助,甚至认为侵害其合法权益,这就应给予行政相对人一定的救济途径.但行政救济也应讲求效率,尽快地解决争议,否则也会影响整个行政效率的提高.而目前我国的现实是:无论是某一具体行政行为是否为明显的违法与不当,都只能通过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来解决,这对于那些需要调查取证的违法不当不很明显的具体行政行为来说是可行的,必要的,可对那些有明显的违法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就显得不必要而徒耗时间,人力,物力,无疑也导致行政效率低下,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还应把视线放在行政实体法本身上.要求行政主体在做出行政行为时,包括行政立法行为.始终有一套给予行政相对人及时救济的机制,要建立这一机制,就应有一指导性原则给予概括或指导,这便是及时救济原则,它要求行政主体行使行政权的整个过程中,始终关注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不去侵害.同时,这一原则也要求行政相对人始终以合法行为行使其获得及时救济的权利,监督行政主体的各种行政行为.为此,才能做到行政法治.
及时救济原则要求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权时自始至终将行政相当人的权益放在首位,在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应给予行政相对人充分的救济机会.同时,这一原则有利于行政相对人参与行政,配合行政积极性的提高,并促其充分理解行政主体的管理行为,切实履行行政法义务.

四,行政统一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与国家行政管理有关的活动都必须统一,协调;统一指挥,统一组织,统一规定.同时,要求行政相对人服从行政主体的统一管理行为,并予以支持配合.行政立法,行政执法和行政守法都应遵循这一原则,具体有五个要求:
一是理顺现有行政法规之间,行政规章之间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消除彼此冲突的地方,并在以后的行政立法中始终本着统一的要求,实行行政立法程序的统一化,确保我国行政法律规范体系的统一和协调(如我国已经颁布的《立法法》).
二是要求行政法能尽其涵盖力,将现有的乃至今后可能产生的行政事务统一由行政法规范加以规定,使行政执法的法律依据协调,一致,统一(当然,这还依赖于一定的立法技术性规定).
三是要求实行行政程序统一化.尽快进行行政程序法典化,使各种行政行为的程序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不至行政行为之间前后矛盾和冲突.不同的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必须统一,一致,不应彼此矛盾,相互冲突.
四是要求国家行政机关及其机构设置应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统一设置,防止机构重叠,职能重复,相互推诿扯皮,防止政出多门,朝令夕改.同时,要求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上下级关系要统一;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职位,职称,职权,工资,任免,奖惩,选举,退休等等都要有统一的规定,以便使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管理走上统一的法治轨道.
五是要求行政相对人服从行政主体的统一管理,同时监督行政主体的各种行政行为,使同一行政主体的前后行为及不同行政主体之间的行政行为的协调一致,促进我国行政法治进程.

⑼ 行政管理有哪些原则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来: 行政法的基本源原则贯穿于国家行政机关活动的所有环节,是全部行政法规范所反映出来的共同原则。行政法基本原则有两个,即行政合法性原则和行政合理性原则。行政管理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官员在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过程中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各项管理活动。 行政管理的特点:行政管理的主体是行政机关。 行政管理的基本依据是行政权力,在权力方面就有“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行政管理的根本原则是依法管理,行政机关是依法产生的,是人民选举产生的,也就是说,行政权力是当地人民给予的。 行政管理具有执行性、政治性、权威性。 从某个角度来说,行政管理是政府管理,他解决的目的是政府所提供的公共产品的最大化,最优化。

⑽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法包括哪几种法

主要分两种:一般行政法和特别行政法。

一般行政法:《行政复议法》、《行政处罚法》、《行政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等;

特别行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海关法》、《教育法》等。

1.《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制定本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育法》的颁布是关系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件大事,对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制度,维护教育关系主体的合法权益,加速教育法制建设,提供了根本的法律保障。

3.《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为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利益,加强海关监督管理,促进对外经济贸易和科技文化交往,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制定的法律。

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是为保证人民法院公正、及时审理行政案件,解决行政争议,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而制定的法律。

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为了规范公务员的管理,保障公务员的合法权益,加强对公务员的监督,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促进勤政廉政,提高工作效能,制定本法。

热点内容
道德教育活动 发布:2025-10-06 04:08:46 浏览:940
行政法的定义是什么 发布:2025-10-06 04:03:29 浏览:848
2019年东莞劳动法工资底薪 发布:2025-10-06 04:02:46 浏览:963
行政法争议案例 发布:2025-10-06 03:58:29 浏览:154
怒怼法官案件 发布:2025-10-06 03:56:25 浏览:515
李啸律师 发布:2025-10-06 03:56:24 浏览:370
百度文库合同法考试题库 发布:2025-10-06 03:54:50 浏览:848
法院有法官号码吗 发布:2025-10-06 03:50:46 浏览:894
2018行政法精粹 发布:2025-10-06 03:21:16 浏览:63
人民警察行政法 发布:2025-10-06 03:17:11 浏览: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