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违反行政法律应当依法承担
❶ 行政处罚是针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作出的处理,那么国务院也可以被行政处罚吗
行政处罚适用的对象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注意,对象里面,不包括行政机回关!国务院不是公民、法答人或其他组织,是行政机关,不适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依照本法由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并由行政机关依照本法规定的程序实施。
❷ 公安机关给予公民行政处罚后可以再追究其刑事责任吗法律依据是什么一事不二罚是否适用
公安机关给予公民行政处罚后,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公民的违法行为构成犯罪,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得以行政处罚代替刑事处罚,一事不二罚指的是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所以不适用。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七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违法受到行政处罚,其违法行为对他人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违法行为构成犯罪,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得以行政处罚代替刑事处罚。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四条,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2)公民违反行政法律应当依法承担扩展阅读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八条,行政处罚的种类:
(一)警告;
(二)罚款;
(三)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
(四)责令停产停业;
(五)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
(六)行政拘留;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政机关必须查明事实;违法事实不清的,不得给予行政处罚。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一条,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二条,当事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行政机关必须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行政机关应当采纳。行政机关不得因当事人申辩而加重处罚。
❸ 特定的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违法仅行政法律规范的公民,法人实施的一种惩戎叫什么
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或其他行政主体依法定职权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规尚未构成犯罪的相对人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
❹ 公民违反行政法律的例子
没有统一的行政法,一般而言各种带有行政管理色彩的法律都属于行政法范畴。比如公民卖淫嫖娼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
❺ 什么是指教育行政部门依法对违法法律法规规章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给予行政制
行政处罚。
行政处罚为行政制裁的一种形式,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主体为维护公回共利答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依法对行政相对人违反行政法律法规而尚未构成犯罪的行政行为所实施的法律制裁。
行政主体在法律特定的行政管辖权内,对尚未构成犯罪的有一般违法行政的管理相对人(被管理的组织或自然人),依法所作的一种制裁。制裁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保障国家的安全和公民的权利。
(5)公民违反行政法律应当依法承担扩展阅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有关条款的规定,对于判决维持的具体行政行为,当事人必须履行,如果拒绝履行,“行政机关可以向第一审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具体行政行为在法定期限内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的,行政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或者依法强制执行”。
劳动行政处罚生效后,必然会产生国家强制力,运用这种强制力,开展劳动监察工作,可以保证劳动法律、法规及国家劳动政策得到认真的执行,及时纠正或者制止各种违法行为,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的合法权益,从而起到预防劳动争议的作用。
❻ 公民企业违反行政法律法规后,承担行政责任的行政处罚有哪些方式
罚款,拘留,吊销主管机关颁发的证照等等。
❼ 行政机关应承担的保护公民权益之法律义务
在我国没有一部统一的《行政法》,所以你所说的“行政机关应承担的保护公民权益之法律义务”要从各个分散的行政法规中寻找。
1、行政法按其内容不同可分为,行政主体法规、行政行为法规、行政救济法规。你所问的问题涉及到行政行为法规。
2、正如我开文所述,因为没有一部统一的《行政法》,所以这些规定都分散在各个法规中,而且也没有提纲领要。不像民法、刑法,很容易在总则中找到该部门法的纲要。
3、我们先从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中来描述。行政法的6个基本原则,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 从这6个原则中,我们可以知道行政机关的职责就是要在执行法律的同时保护好公民的权益,不能超越法律。
4、我再从各个法规中来寻找相关规定,因为各个法规只规定了行政机关的某一行政行为,所以也就不能代表整个行政法。
a、《行政许可法》中规定:
第一条【立法目的】为了规范行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第六条【实施行政许可的原则】实施行政许可,应当遵循便民的原则,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
第七条【行政相对人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时的相关权利】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享有陈述权、申辩权;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其合法权益因行政机关违法实施行政许可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要求赔偿。
第八条【信赖保护原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受法律保护,行政机关不得擅自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
b、《行政处罚法》中的规定:
第一条【立法目的】为了规范行政处罚的设定和实施,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六条【被处罚者权利】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所给予的行政处罚,享有陈述权、申辩权;对行政处罚不服的,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行政机关违法给予行政处罚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提出赔偿要求。
c、《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的相关规定。
实际上,各个行政法规中全部是关于行政机关法律义务的规定,我怕我要全部写出来是写不下了。所以,建议你用行政法的原则来表述。
❽ 现行宪法规定,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依照法律规定取得什么
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
《宪法》第四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对于公民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有关国家机关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
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
(8)公民违反行政法律应当依法承担扩展阅读:
《国家赔偿法》第三条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时有下列侵犯人身权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
违法拘留或者违法采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的;
非法拘禁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
以殴打、虐待等行为或者唆使、放纵他人以殴打、虐待等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
违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
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其他违法行为。
第四条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时有下列侵犯财产权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
违法实施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的;
违法对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的;
违法征收、征用财产的;
造成财产损害的其他违法行为。
❾ 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合法权益,依法向
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及其诉讼的一种诉讼活动是不对的,需要认为已经侵犯到了合法权益,才有权诉讼。
正确的是行政诉讼是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主体以及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作出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而向法院提起的诉讼。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前款所称行政行为,包括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作出的行政行为。
(9)公民违反行政法律应当依法承担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三条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起诉权利,对应当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干预、阻碍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不能出庭的,应当委托行政机关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
第四条人民法院依法对行政案件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人民法院设行政审判庭,审理行政案件。
第五条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第六条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对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查。
第七条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依法实行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制度。
第八条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的法律地位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