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为什么不受劳动法保护
A. 我是一名在校大学生,受劳动法保护吗
以下回答由“济南商律师”提供,如需转述请注明出处:
劳动关系和是否签内合同是无容关的,也就是说,虽然你们没有签订合同,但是并不妨碍你们之间已经形成了劳动关系。你可以要求单位跟你签订劳动合同。
根据我国的劳动合同法,单位必须在一个月内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签订的,你可以主张双倍的工资。你可以通过劳动争议仲裁来获得自己应得的利益。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你!
B. 紧急,现在大学生寒暑假打工,受不受法律保护,监察局说不受法律保护!
主要是,口头协议,又是劳务关系你很难证明合同约定内容,如果能证明就可以内受法律保容护,不得以任何名义拖欠劳动者工资,但是如果是劳动关系,只要能证明工作事实、约定工资(或同岗位工资水平)、工作时间这三点,就可以申请劳动仲裁,依劳动合同法规定超过一个月不签订劳动合同的需按二倍工资支付。
C. 大学生在兼职时是劳动者吗受劳动法保护吗
兼职人员也属于劳抄动者,受袭到法律保护,兼职属于劳动合同法中的特别规定范围。
根据《劳动合同法》
第六十八条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二十四小时的用工形式。
第六十九条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可以订立口头协议。
从事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者可以与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但是,后订立的劳动合同不得影响先订立的劳动合同的履行。
第七十条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不得约定试用期。
第七十一条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任何一方都可以随时通知对方终止用工。终止用工,用人单位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第七十二条非全日制用工小时计酬标准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小时工资标准。
非全日制用工劳动报酬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十五日。
D. 哪位律师告诉小弟,在校大学生不受劳动法保护吗如果不保护,那暑假兼职的工资去哪里讨谢谢了。
一,公民个人如不与用有单位形成劳动关系,就不会受劳动法调整。在校大学生内也一样,无论在校期间还是容放假在家或在社会,只要不与用人单位形成劳动关系,也就不受劳动法调整的。如大学生无论在什么时期,如与用人单位形成劳动关系或事实上的劳动关系,如大学生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暑假兼职),用人单位为大学生支付劳动报酬,应该受劳动法的保护。用人单位未支付工资的,完全可以到用人单位所在的劳动仲裁部门申请仲裁。二,要注意的是,大学生与非单位之间如与个人之间形成像兼职老师之类的工作,双方之间就不受劳动法的调整,之间属于雇佣关系,而非劳动关系,如形成服务报酬纠纷,劳动仲裁部门是不受理的,应由人民法院受理。
E. 大学生兼职,受不受法律的保护
大学生兼职是否在劳动法保护范畴内,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其本身不算是正常劳动者,其仍属于学校统一管理,不具有出卖人力资源换取报酬的资格,其兼职主要是为了增加社会实践经验,一般而言是不签订劳动合同的,只签订实践用工协议或实习协议、勤工俭学协议什么的,这是属于劳务合同的一种,不属于劳动法调整的范畴。对此,原劳动部颁发的《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中第12条规定:“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助学,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
劳务合同与劳动合同在形式及内容、性质上有本质的区别,且对应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法律关系。
第一,主体资格不同。劳动合同的主体只能一方是法人或组织,即用人单位,另一方必须是劳动者个人即自然人,劳动合同的主体不能都是自然人;劳务合同的主体双方当事人可以同时都是法人、组织、公民,也可以是公民与法人、组织。
第二,主体性质及其关系不同。劳动合同的双方主体间不仅存在财产关系即经济关系,而且劳动合同双方在合同签订后存在隶属关系,即人身关系,劳动者需服从单位的管理和支配,劳动力的支配权,归掌握生产资料的用人单位行使,双方形成管理与被管理者的隶属关系;劳务合同双方是平等的民事主体关系,双方主体之间只存在财产关系,即经济关系,劳动力的支配权是由劳务提供方自行组织和指挥劳动过程,没有隶属关系。
第三,主体的待遇不同。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除获得工资报酬外,还有保险、福利待遇等;而劳务关系中的自然人,一般只获得劳动报酬。
第四,报酬的性质不同。因劳动合同的履行而产生的劳动报酬,具有分配性质,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不完全和不直接随市场供求情况变动,其支付形式往往特化为一种持续、定期的工资支付;因劳务合同而取得的劳动报酬,按等价有偿的市场原则支付,完全由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是商品价格的一次性支付,商品价格是与市场的变化直接联系的。
第五,用人单位的义务不同。《劳动法》给用人单位强制性地规定了许多义务,如必须为劳动者交纳社会保险、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政府规定的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等。劳务合同的雇主一般没有上述义务,当然双方可以约定上述内容,也可以不约定上述内容。
F. 学生实习期间不受劳动法保护
就像民法中雇佣关系(如:保姆等)不受劳动法保护一样,学生实习期间不受劳动法保护。法理上称为主体不适格。
参考资料:《实习期间的权益如何保障》
http://www.fyee.net/info/62970-1.htm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校和用人单位都极其关注大学生的实习环节,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也在积极拓宽大学生实习渠道,许多公司、企业等单位成为部分高校的定点实习场所和实训基地。为了积累经验,增加求职砝码,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不少学生自己也在主动地联系实习单位。
实习期间不成立劳动关系
不可否认,实习是一个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阶梯,如果实习好了,自然可以提高实践能力,拓展就业机会,可一旦事与愿违,在实习期间大学生的权益受到侵害,该如何寻求保护呢?
“大学生毕业实习的明显特点是用人单位与实习人员之间不成立劳动关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劳动法专业博士范围指出,“因为实习大学生与学校依然有教学关系,还处于没有毕业的状态,大学生的档案等个人履历文件也放在学校,单位根本无法与实习大学生建立劳动关系。而且这种实习本身的目的在于接触社会,实践自己在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而不是专业训练,其根本目的在于教学。”
范围指出,通常所说的实习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并不是严格法律意义上的实习。根据劳动法及其配套规定总结提炼,实习基本分两种情况。一是实习人员与单位建立劳动关系,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在单位通过实践进行一定的专业训练,如《专利代理条例》中规定,初次从事专利代理工作的人员,实习满一年后,专利代理机构方可发给《专利代理人工作证》。在这种实习中,实习人员必须与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目的在于增强从事这些专业工作的熟练度,以便将来能够较为独立地从事这样的职业。存在类似情况的还有律师、医师,等等。
另外一种是实习人员出于学习需要在单位进行社会实践的行为,如上面所说的大学生的毕业实习。
实习期间不受劳动法保护
对于第二种情形的实习,法律上区别是否是实习的唯一标准就是学生的身份。范围分析说,一般情况下在校学生在学校安排下或者利用课余时间到单位进行实习,因在此时全日制学生还是学生身份而不受劳动法调整和保护。由于学生不是劳动法调整的对象,学生和实习单位之间发生的争议不能作为劳动争议处理。
一旦学生在毕业后,继续留在实习单位的,两者间的关系将发生变化,将与用人单位形成劳动关系。毕业之后以失业或待业人员身份到其他用人单位的,因其已具备劳动者的身份,视为就业,则产生试用期、学徒期等概念。无论是在试用期还是学徒期,学徒期和试用期都应当成为劳动合同期的一部分。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其所在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劳动报酬。如在此期间不幸患病的,还享有法定的医疗期。
保障合法权益的对策与建议
由于实习生和用人单位之间不成立劳动关系,不受劳动法保护,那么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界定呢?一旦发生侵权案件,维权又以何为法律依据呢?
范围指出,现阶段,国家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来保障大学生实习期间的合法权益,有关规定中对校外兼职和实习环节的约束太少,缺乏可操作性。实习过程中,如果学生和实习单位之间产生的劳务和人身伤害纠纷只能按照一般的民事纠纷处理,双方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处理。
由于没有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实习期间大学生在与用人单位的交涉中处于劣势,特别是在目前就业难的情况下,学生本人并不具备要求用人单位签订实习权益保障协议的主动权。据相关调查,用人单位也没有与实习生签订保障协议的主动意识。一些学生自己通过关系找实习单位,双方连基本的协议都没有,使得一部分大学生在自身权利受到侵害后,不愿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此,有关专家指出,大学生实习期间的权益保护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积极探索与构建大学生实习期间合法权益的保障体系。
其中,教育行政部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以及相关法律部门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尽快出台相关法律规章制度,使实习期间大学生的权益保障问题有法可依,把实习期间的大学生纳入法律制度的调整范围,或者出台更为明确的为实习期间大学生服务的法律,切实降低大学生因实习期间权益受损进行维权的成本,保障大学生合法权益。
此外,高校作为管理者,应该有针对性地制订一些实习规范性文件,并尽可能和实习单位达成一致。大学生在自选实习单位时还应该注意,要慎重选择实习单位,事先了解该单位的经营合法性和行业信誉;在对实习单位不甚了解的情况下,最好在实习前与之签订实习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拒绝实习单位收取抵押金或扣留身份证件的无理要求,等等。同时,在实习过程中,要多留意周围的人和事,一旦权益受损发生争议,才能找出有利于自己的证据或证人。
同时,政府应该加大监管力度,必要时把签订实习保障协议纳入实习生进入市场实习的规则之中,制订详细的就业市场准入规则,不断规范就业市场,相关职能部门也应该通过培训或签订责任书等方式,督促部分单位遵守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切实加强政府在该方面的调控与监管力度,为大学生的实习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G. 在校学生(大学生)与用人单位的劳动纠纷不受劳动法保护吗为什么
对的。因为大学生具有学籍,他是个学生,并没有和企业有劳动关系。劳动法
第二条
在中内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容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
也就是说大学生不可能与任何企业形成劳动关系,所以劳动法不保护大学生。
H. 实习生(大学生)受不受劳动法的保护,实习生在实习期间有没有工资
实习生不受劳动法保护,但实习期间是有工资的。
实习生和用人单位签订的是三方协议内或者是实容习协议,由于实习协议不属于劳动合同,那么自然不属于《劳动法》管理范畴。实习协议是劳务合同,属于《民法》管理范畴,如果实习期间与用人单位发生争议,不能以劳动争议处理而是以民事纠纷处理。需要注意的是,必须保存好争议的证据,学校要给予实习生一定的帮助,维护好实习生权益。
实习期按照实习协议,用人单位必须付给实习生工资,且不应低于地区最低薪资标准。如果用人单位违反协议,给学校或学生造成损失,按规定应予以相应的赔偿。
I. 大学生打工是否受劳动法保护
大学生勤工来俭学不属于劳动法调自整的对象.不构成劳动关系,而属雇佣关系,实用合同法.
劳动部于1995年颁布的《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劳部发〔1995〕309号)第12条规定:“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俭学,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
勤工俭学要注意量力而行.
J. 大学生受劳动法保护吗
1、大学生在校期间复,制选用课余时间参加工作,勤工助学的,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所以不是法律意义上的劳动者,不受劳动法的调整,如果上班,与公司建议的是劳务关系,是受《合同法》的调整;
2、如果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用人单位将其纳入正式员工管理并支付一定的报酬,其间因工作发生的事故伤害可参照《工伤保险条例》的相关规定执行;
3、法律依据:《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12.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助学,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
《关于技校学生工伤认定有关问题的复函》
马鞍山市劳动保障局:
你局《关于技校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因工受伤能否认定工伤的请示》(马劳社〔2008〕44号)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你市技师学院学生在某单位顶岗实习期间,用人单位将其纳入正式员工管理并支付一定的报酬,其间因工作发生的事故伤害可参照《工伤保险条例》的相关规定执行。
此复。
二○○八年九月一日
抄送:各市劳动保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