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中关于人民陪审员
『壹』 民事案件对检察机关提出抗诉进行再审的案件,法院能否组成由人民陪审员参加的合议庭
对于检察机关抗诉的民事案件,也可以组成由人民陪审员参加的合议庭进行审理。
现行民专事诉讼法及属其司法解释,并未禁止法院组成由陪审员参加的合议庭审理因检察院抗诉而引起的再审案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七条第二款规定,人民法院审理再审案件,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四百零三条第一款规定,人民法院审理再审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但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有特殊情况或者双方当事人已经通过其他方式充分表达意见,且书面同意不开庭审理的除外。
『贰』 二审发回重审另行组成合议庭能否有人民陪审员
发回重审的案件,都不能有人民陪审员组成合议庭。
按照法律规定,除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和法律另有规定的案件除外,人民陪审员可以参审的案件为第一审案件,具体为:社会影响较大的刑事、民事、行政案件;刑事案件被告人、民事案件原告或者被告、行政案件原告申请由人民陪审员参加合议庭审判的案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修正)》
第九条第二款规定: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组成合议庭进行。 人民陪审员任期为5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三十九条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由审判员、陪审员共同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合议庭的成员人数,必须是单数。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
陪审员在执行陪审职务时,与审判员有同等的权利义务。
(2)民事诉讼法中关于人民陪审员扩展阅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四十条人民法院审理第二审民事案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合议庭的成员人数,必须是单数。
发回重审的案件,原审人民法院应当按照第一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
审理再审案件,原来是第一审的,按照第一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原来是第二审的或者是上级人民法院提审的,按照第二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
第四十一条合议庭的审判长由院长或者庭长指定审判员一人担任;院长或者庭长参加审判的,由院长或者庭长担任。
第四十二条合议庭评议案件,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评议应当制作笔录,由合议庭成员签名。评议中的不同意见,必须如实记入笔录。
『叁』 民事诉讼法中.陪审员通常不参加适用特别程序案件的审理.这句话对还是错
《民事诉讼法》中,“陪审员通常不参加适用特别程序案件的审理”这句话是错误的。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八条规定,即“选民资格案件或者重大、疑难的案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审理;其他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陪审员只适用诉讼程序,陪审员是不参加而不是通常不参加。
(3)民事诉讼法中关于人民陪审员扩展阅读: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七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选民资格案件、宣告失踪或者宣告死亡案件、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认定财产无主案件、确认调解协议案件和实现担保物权案件,适用本章规定。本章没有规定的,适用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八条规定,依照本章程序审理的案件,实行一审终审。选民资格案件或者重大、疑难的案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审理;其他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第十五条 人民陪审员到人民法院执行职务期间,履行下列职责:
(一)审阅所陪审案件的材料;
(二)参加案件调查;
(三)参加合议庭开庭审理案件或案件的调解;
(四)参加案件评议。
人民陪审员在人民法院执行职务,适用有关诉讼法关于回避的规定,人民陪审员执行职务,应当遵守审判工作纪律,保守秘密。
『肆』 第二审程序与第一审程序的区别
第二审程序与抄第一审程序的区别:
一、根据不同
1、第一审程序以基于当事人的起诉权和第一审人民法院的管辖权为根据。
2、第二审程序以基于当事人的上诉权为根据。
二、审级不同
1、第一审程序是是初审。
2、第二审程序是续审。
三、组织不同
1、第一审程序合议制时,合议庭可以由审判员组成,也可以由审判员与陪审员共同组成。
2、第二审程序合议庭只能由审判员组成,没有陪审员参加。
四、对象不同
1、第一审审理的对象是双方争议的事实及权利义务关系。
2、第二审审理的对象是当事人上诉请求所涉及的一审法院认定的事实和适用的法律。
五、期限不同
1、第一审普通程序的审结期限一般为6个月,简易程序为3个月。
2、适用第二审程序审理案件,对判决不服的,审结期限为3个月。对裁定不服的,审结期限为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