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劳动法和环境法

劳动法和环境法

发布时间: 2021-01-16 18:10:44

⑴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涉及到哪些环境里

劳动者的主要权利和义务;劳动就业方针政策及录用职工的规定;劳动合同的订立、变更与解除程序的规定;集体合同的签订与执行办法;工作时间与休息时间制度;劳动报酬制度;劳动卫生和安全技术规程等。

⑵ 工作环境有害,劳动法怎么规定

工作环境有害,劳动法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二条规版定:劳动者拒绝用人单位管理权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的,不视为违反劳动合同。劳动者对危害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劳动条件,有权对用人单位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八十八条规定: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1、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

2、违章指挥或者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

3、侮辱、体罚、殴打、非法搜查或者拘禁劳动者的;

4、劳动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给劳动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损害的。

(2)劳动法和环境法扩展阅读

根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九条规定: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有权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举报。

劳动者认为用人单位侵犯其劳动保障合法权益的,有权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投诉。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为举报人保密;对举报属实,为查处重大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提供主要线索和证据的举报人,给予奖励。



⑶ 劳动法中关于高温环境作业的规定

《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安监总安健[2012]89号第八条

在高温天气期间,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根据生产特点和具体条件,采取合理安排工作时间、轮换作业、适当增加高温工作环境下劳动者的休息时间和减轻劳动强度、减少高温时段室外作业等措施:

(一)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地市级以上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当日发布的预报气温,调整作业时间,但因人身财产安全和公众利益需要紧急处理的除外:

1、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应当停止当日室外露天作业;

2、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40℃以下时,用人单位全天安排劳动者室外露天作业时间累计不得超过6小时,连续作业时间不得超过国家规定,且在气温最高时段3小时内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

3、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37℃以下时,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换班轮休等方式,缩短劳动者连续作业时间,并且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劳动者加班。

(二)在高温天气来临之前,用人单位应当对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对患有心、肺、脑血管性疾病、肺结核、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其他身体状况不适合高温作业环境的劳动者,应当调整作业岗位。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三)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怀孕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期间从事室外露天作业及温度在33℃以上的工作场所作业。

(四)因高温天气停止工作、缩短工作时间的,用人单位不得扣除或降低劳动者工资。

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并纳入工资总额。

(3)劳动法和环境法扩展阅读

高温津贴的具体标准为

室外作业和高温作业人员每人每月150元,非高温作业人员每人每月100元。高温津贴在每年6月、7月、8月、9月、10月发放,在企业成本费中列支。

其他相关高温天气的劳动保护措施,也按照新政策执行。如用人单位在岗且提供正常劳动的职工也需列入发放范围,职工未正常出勤的,可按其实际出勤且提供的劳动天数折算发放等。

享受高温津贴的范围

从以前露天作业且工作场所温度达33℃以上的人群扩大至所有劳动者;

发放的时间从过去的7—9月,扩大至6—10月。

也就是说,每年6—10月,就算劳动者没有在室外高温条件下工作且工作场所温度低于33℃,这期间也可拿到100元/月的高温津贴。

而高温天气下,工作场所温度高于33℃的室外作业和高温作业人员则可拿150元/月。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 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

⑷ 劳动法对劳动者工作环境要求

劳动法对公司变换工作环境并没有进行详细规定,但用人单位提供的劳动条件版恶劣、环境污染严重权,给劳动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损害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处理。
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八十八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一)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
(二)违章指挥或者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
(三)侮辱、体罚、殴打、非法搜查或者拘禁劳动者的;
(四)劳动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给劳动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损害的。

⑸ 劳动法规定工作环境温度多高需要安装空调

《劳动法》没有规定工作环境温度多高需要安装空调。
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全国总工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作场所夏季防暑降温工作的通知》:
四、落实用人单位责任
(一)用人单位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认真研究制定高温中暑应急救援预案,加强演练,加大对作业人员防暑降温和中暑急救的宣传教育工作,做好防暑降温的预防保障工作。
(二)用人单位应在高温天气来临前,对高温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健康体检。对患有心、肺、脑血管性疾病、肺结核、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其他身体状况不适合高温、高湿作业的员工,应调离高温、高湿作业岗位。暂不能调动岗位的,应在高温、高湿天气对其加强预防中暑保护措施。
(三)凡工作场所存在高温、高湿作业和夏季露天作业的用人单位,要认真落实有关法律法规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GBZ41-2002)等规定的各项防暑降温措施。
(四)用人单位应当在高温天气期间,根据生产特点和具体条件,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同时,适当调整夏季高温作业劳动和休息制度,增加休息和减轻劳动强度,减少高温时段作业,保证安全生产,确保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五)用人单位要加强女职工和未成年工保护。不得安排怀孕的女职工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露天作业及温度在33℃以上的工作场所作业。不得安排未成年工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露天作业及《高温作业分级》国家标准中第三级以上的高温工作场所作业。
(六)用人单位不得因高温停止工作、缩短工作时间扣除或降低劳动者工资。
(七)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露天工作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不含33℃),应当向劳动者支付高温津贴。高温津贴的具体标准由省级政府或省级劳动保障部门制定。
五、进一步做好防治高温中暑服务保障工作
(一)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要加强对用人单位预防高温中暑的宣传工作和对高温作业场所的检测技术服务。
(二)医疗单位要切实加强医疗救护一线力量配备,改善就诊环境和条件,加强对中暑患者的救治,对诊治的中暑病例要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三)取得职业病诊断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和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要积极为劳动者进行职业性中暑的诊断、鉴定。
(四)在高温、高湿场所因工作原因引起中暑,并经取得职业病诊断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诊断为职业病的劳动者,劳动保障部门要做好工伤认定工作,使劳动者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⑹ 劳动法有没有规定工作环境温度不能低于

用人单位应当来为员工提自供适当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如温度、劳动保护措施等,如果用人单位未能提供该工作条件的,职工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并要求用人单位足额发放工资。例如,冬天在厂房内工作不供暖的。
但是,如果你是女职工的,在经期、孕期可以拒绝用人单位安排的低温工作环境。

⑺ 劳动法关于工作环境

《劳动法》第六章 劳动安全卫生
第五十二条
【用人单位职责】用人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对劳动者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事故,减少职业危害。
第五十三条
【劳动安全卫生设施标准】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第五十四条
【劳动者劳动安全防护及健康保护】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当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第五十五条
【特种作业资格】从事特种作业的劳动者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资格。
第五十六条
【劳动过程安全防护】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有权拒绝执行;对危害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行为,有权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
第五十七条
【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统计报告、处理制度】国家建立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统计报告和处理制度。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有关部门和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对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伤亡事故和劳动者的职业病状况,进行统计、报告和处理。
具体的可以参考:http://www.lawxp.com/statute/s886908.html

⑻ 劳动法关于工作环境的要求就温度低于多少度算低温

《劳动法》没有对工作环境的最低温度作出规定,仅在第六十条规定:不得内安排女职工在经期从事高容处、低温、冷水作业和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国家技术监督局1994年颁布了《GB/T 14440-1993低温作业分级国家标准》,具体如下:

此标准规定了低温作业环境冷强度大小及其对人体机能影响程度的级别,适用于对低温作业实施劳动保护分级管理,简单地讲就是温度越低,每日工作时间越长,低温作业级别越高。不同单位以此为基础可以制定相应的劳动保护措施。

所以您所提出的问题《劳动法》没有具体答案,不同的低温作业有不同的分级,单位有责任制定劳动保护措施,也有权确定低温作业级别补助。如果需要劳动维权帮助,可通过www.nengsifa.com自助申请劳动仲裁,智能获取法律文书,以及获得仲裁流程指引、准备材料指导,消除法律专业壁垒,节省聘请律师的费用。

⑼ 劳动法中对劳动环境的规定

没有相关规定的

⑽ 《劳动法》《安全生产法》》《环境保护法》《消防法》等法律与健康、安全、环境(HSE)管理的关系

HSE管理的三个目的:
1、不出事;2、不违法;3、持续改进
要做到不违法,必须内先知道在生产经营容活动过程中HSE管理涉及到哪些法律行为,所有就要去搜集,譬如劳动法有明确劳动防护用品配备的条款,安全生产法有明确事故上报的条款,环境保护有三同时,消防法有消防设施检测等。如果不去收集、辨识、摘录,你就不晓得什么时候违法违规了,一旦发生事故的时候,可能在责任追究方面会更加的严格。

热点内容
教育部依法治校 发布:2025-10-05 15:17:02 浏览:6
国际经济法信用证中的受益人 发布:2025-10-05 15:07:25 浏览:438
地方性法规效力位阶 发布:2025-10-05 14:12:00 浏览:495
依法治企展板 发布:2025-10-05 14:03:22 浏览:866
行政执法主体等同于行政法主体 发布:2025-10-05 13:29:07 浏览:827
大连涉外律师 发布:2025-10-05 13:23:57 浏览:328
泰宁司法局 发布:2025-10-05 13:13:15 浏览:537
法学院姜峰 发布:2025-10-05 12:38:10 浏览:605
李洪英律师 发布:2025-10-05 12:37:34 浏览:818
哈尔滨市南岗区法律援助中心交通 发布:2025-10-05 12:37:30 浏览: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