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与刑法是什么关系
刑法是规定刑事责任、犯罪以及刑罚的法律;刑事诉讼法是由国家指定的调专整刑事诉讼活动的法属律总称。刑事诉讼法与刑法的关系是程序法和实体法的关系,刑事诉讼法属于程序法,刑法属于实体法。刑法:主要规范什么行为是犯罪?什么罪法定刑是多少?哪些情况可以从轻或减轻或免除处罚?哪些情况应该从重处罚?哪些情况虽然是犯罪,但可以不承担责任?等等实体上的问题,也就是理论上的问题。刑诉:主要规范从立案侦查到交付执行之间的一个过程,应该按照什么程序,如何组织等等程序上的问题。也就是实践操作的问题。
『贰』 刑事诉讼与刑法的关系是什么
刑事诉讼与刑法的关系是程序法与实体法的关系。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政治上的统治和各阶级经济上的利益,根据自己的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并且应当负何种刑事责任 ,并给予犯罪嫌疑人何种刑事处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我国的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解决被追诉者刑事责任问题的活动。
根据诉讼的内容和形式不同,诉讼活动可以具体分为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三部分。其中,刑事诉讼是指审判机关(人民法院)、检察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侦查机关(公安机关含国家安全机关等)在当事人以及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被追诉者刑事责任问题的诉讼活动。
(2)刑事诉讼法与刑法是什么关系扩展阅读:
刑事诉讼程序
(一)立案
立案是指司法机关按照管辖范围,对刑事案件接受、审查和作出受理决定的诉讼活动。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报案或举报。被害人对于侵害其人身权或财产权的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有权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报案或控告。
(二)侦查
侦查是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为查明案情、收集证据和查获犯罪嫌疑人而依法进行调查工作和采取有关强制措施的诉讼活动。侦查人员在侦查过程中可以采用下列侦查手段:讯问犯罪嫌疑人;询问证人;勘验、检查;搜查;扣押物证、书证;鉴定;通缉。
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通过侦查,弄清事实真相,证据确实充分后就终结侦查。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移送的案件和自己受理侦查终结的案件,应当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分别作出提起公诉、不起诉或者撤销案件的决定。
一般情况下,对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不得超过2个月。案件复杂,期限届满不能终结的案件,可以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延长1个月。对于案情特别复杂的案件,可以根据有关规定,严格按照程序,经有关机关批准,适当延长羁押期限。
在侦查期间,发现犯罪嫌疑人另有重要罪行的,自发现之日起重新计算侦查期限。犯罪嫌疑人不讲真实姓名、住址或者身份不明的,侦查羁押期限自查明身份之日起计算,但是不得停止对其犯罪行为的侦查取证。
(三)起诉
起诉是指请求人民法院对被告人进行审判的诉讼活动。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进行的起诉,称为公诉。被害人本人或者他的法定代理人进行的起诉,称为自诉。
人民检察院的公诉活动,包括审查起诉、提起诉讼、不起诉等。审查起诉,是人民检察院对侦查终结需要提起公诉的案件,进行审查,决定是否起诉的诉讼活动。凡是需要提起公诉的案件,一律由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
这类案件主要是由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移送审查的案件,当然也包括检察机关自行侦查终结的案件。人民检察院对于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应当在1个月以内作出决定,重大、复杂的案件可以延长半个月。对于补充侦查的案件,应当在1个月以内补充侦查完毕,补充侦查以2次为限。
提起公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以及自己侦查终结的案件,经审查认为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作出起诉决定,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要求法院审判的一种诉讼活动。
除了法律规定允许由自诉人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案件以外,其余案件均由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
不起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移送的案件或者侦查案件,经审查认为犯罪嫌疑人不构成犯罪,或者依法不应追究其刑事责任,从而决定不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一种诉讼活动。
(四)审判
刑事诉讼中的审判,就是人民法院对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或者自诉人提起自诉的案件,依照法定程序,审查案件事实,并根据已经查明的事实、证据和有关的法律规定,作出被告人是否有罪、应否处罚的裁判活动。
『叁』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扣押发还的条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扣押发还的条款为第一百四十三条,其规定了对查封、扣押的财专物、文属件、邮件、电报或者冻结的存款、汇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经查明确实与案件无关的,应当在三日以内解除查封、扣押、冻结,予以退还。
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根据侦查犯罪的需要,可以依照规定查询、冻结犯罪嫌疑人的存款、汇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配合。
(3)刑事诉讼法与刑法是什么关系扩展阅读:
人民检察院决定不起诉的案件,应当同时对侦查中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解除查封、扣押、冻结。对被不起诉人需要给予行政处罚、行政处分或者需要没收其违法所得的,人民检察院应当提出检察意见,移送有关主管机关处理。有关主管机关应当将处理结果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
法庭审理过程中,合议庭对证据有疑问的,可以宣布休庭,对证据进行调查核实。人民法院调查核实证据,可以进行勘验、检查、查封、扣押、鉴定和查询、冻结。
『肆』 《刑法》与《刑事诉讼法》有什么区别
刑法来是规定刑事责任、犯罪以及源刑罚的法律;刑事诉讼法是由国家指定的调整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总称。刑事诉讼法与刑法的关系是程序法和实体法的关系,刑事诉讼法属于程序法,刑法属于实体法。刑法:主要规范什么行为是犯罪?什么罪法定刑是多少?哪些情况可以从轻或减轻或免除处罚?哪些情况应该从重处罚?哪些情况虽然是犯罪,但可以不承担责任?等等实体上的问题,也就是理论上的问题。
刑诉:主要规范从立案侦查到交付执行之间的一个过程,应该按照什么程序,如何组织等等程序上的问题。也就是实践操作的问题。
『伍』 刑法调整的是什么关系
刑法调整的抄是刑事责任关系
(袭A)从刑法规范的功能看,刑法的调整对象是刑事责任关系
在任何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刑法规范与其他法律规范都不同。其他法律由义务性规范、授权性规范和制裁性规范组成,而刑法中仅有制裁性规范。因为刑法并不调整合法行为,刑法仅制裁犯罪行为,所以人们在正式的法律、法规中,不会看到“违反刑法,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规定,看到的均是“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规定。这就是说刑法只调整刑事责任关系而不调整其他社会关系。
(B)从刑法与刑事诉讼法的关系来看,刑法的调整对象是刑事责任关系。
我国司法机关的全部刑事司法活动,其中心皆不出保证正确、合法、及时确定、追究和实现犯罪人的刑事责任的范围。离开了追究刑事责任这一目的,便无法正确认识司法机关刑事司法活动的性质。
『陆』 司法考试刑诉法基础考点:刑事诉讼法与刑法的关系
希律告诉你两者的区别:
1、法律性质不同:刑法是实体法,刑诉法是程序法
2、体现的正义不同:刑法体现的是实体正义,刑诉法体现的是程序正义
3、法律约束国家权力的途径不同:刑法约束的是国家可以对哪类行为予以刑事惩罚,刑诉法约束的是公权力机关的犯罪追诉权力行为
希律告诉你两者的联系:
1、刑法有待于刑诉法去实现
2、刑诉法既能实现刑法,也能影响刑法的实现
3、刑诉法具有“创新”实体法的功能,可弥补实体法的不足
4、刑诉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其对刑法实现的工具价值:
(1)刑诉法规定的专门机关及其职责,为刑事实体法的实现提供组织保障
(2)刑诉法通过规范权力的运行和权力的有效行使,为查明案件事实,准确适用法律创造条件
(3)刑诉法通过明确诉讼主体进行刑事诉讼的行为方式,保证刑事实体法有序实现
(4)刑诉法规定证据审查、判断和运用的方式,为查明犯罪事实提供可靠的证据条件,这也是准确适用刑事实体法的前提。
(5)刑事诉讼法明确证明责任和证明标准,为准确定罪、量刑提供保障。
(6)刑事程序系统的优化和完善,可以避免和减少刑事实体法上的错判而避免无罪的人被错误定罪。
(7)刑事诉讼法针对案件不同复杂程度而实行程序繁简有别,保证实体公正实现的效率。
『柒』 刑法与刑事诉讼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简单的说,区别在于规矩与实施规矩的程序,刑法是规矩、刑事诉讼法是回程序。刑法规定了犯罪与刑答罚的问题,是刑事实体法;刑事诉讼法则是规定追诉犯罪的程序、追诉机关、审判机关的权力范围、当事人以及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以及相互的法律关系,是刑事程序法。
两法的联系在于程序法和实体法的定罪与实施关系,如果将刑事诉讼看作是一个逻辑证明的过程,那么,在这个逻辑证明的链条上,刑法的规定就是大前提,刑事诉讼是为了探寻小前提,通过刑事诉讼的结果便是处罚结论。因此,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关系具有一般与个别关系的属性。
『捌』 关于刑事诉讼法的解释
刑事诉讼法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调整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调整的对象是公、检、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揭露、证实、惩罚犯罪的活动。它的内容主要包括刑事诉讼的任务、基本原则与制度,公、检、法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职权和相互关系,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权利、义务,以及如何进行刑事诉讼的具体程序等。2012年3月,刑诉法修正案草案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尊重保障人权写入刑诉法,贪官外逃将人财两空。2012年9月25日,全国刑法学术年会在郑州举办,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将新增刑事和解程序。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根据1996年3月17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刑事诉讼法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调整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调整的对象是公、检、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揭露、证实、惩罚犯罪的活动。它的内容主要包括刑事诉讼的任务、基本原则与制度,公、检、法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职权和相互关系,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权利、义务,以及如何进行刑事诉讼的具体程序等。2012年3月,刑诉法修正案草案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尊重保障人权写入刑诉法,贪官外逃将人财两空。2012年9月25日,全国刑法学术年会在郑州举办,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将新增刑事和解程序。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2012年3月14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玖』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扣押发还的条款是哪条
143条。
『拾』 刑法和民法区别是啥啊
以下以刑法上的重婚和民法上的重婚的区别为例:
一、性质不同
根据《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条、第十三条的有关规定,有配偶者与他人结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构成重婚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构成犯罪。
重婚,是有配偶者与他人结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
因此不难看出,一般情况下重婚是构成犯罪的,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重婚,不构成重婚罪。重婚罪是故意犯罪,而重婚则不在故意与过失的区别。因此重婚罪与重婚在性质上存在明显区别。
二、法律后果不同
根据我国《婚姻法》第十条、第三十二条、第四十六条的规定,对于重婚行为,无论是否构成犯罪,都会引起下列法律后果:
1、后一婚姻的当事人及其利害关系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婚姻无效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宣告该婚姻无效;
2、合法婚姻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离婚,经调解无效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准予离婚;
3、因重婚而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条、《婚姻法》第四十五条和《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对于重婚行为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适用的法律不同
人民法院审理因重婚而导致的申请宣告婚姻无效或者起诉离婚的案件,应当适用《婚姻法》和《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审理重婚罪引起的刑事案件,适用《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
(10)刑事诉讼法与刑法是什么关系扩展阅读:
民法总则来之不易: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1954年至2001年近半个世纪里4次启动民法典编纂工作,致力于制定一部属于自己的民法典。然而,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4次尝试编纂民法典的努力均未能取得预期结果。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编纂民法典的任务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随即启动第五次民法典编纂工作,并作出了先制定民法总则、再系统整合民事法律的“两步走”的民法典编纂工作部署。
经过两年多的论证、征求意见、修改,民法总则按预定进程顺利制定出来,民法典编纂工作由此迈出关键性一步。
我国要实现几代人孜孜以求的“民法典之梦”,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鉴于之前民法典编纂工作一再受挫的教训,一些人担忧这次民法典编纂工作也难以顺利完成。
这次民法典编纂工作之所以能够按预期目标顺利推进,是各方面力量共同努力、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外部环境来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这为民法典的编纂奠定了经济体制基础。民法典被称为市场经济的基本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呼唤民法总则的制定
。从民法学自身来说,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民法理论研究已经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在批判借鉴外国法学理论、制度、概念的基础上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中国民法学体系。
此外,从司法实践来看,法官已具备比较好的法学素养,形成了较为正确的适用法律的思维。同时,人们的法律意识、权利意识有了很大提高,更加希望自己的权利能够得到法律保护,这是制定民法典的群众基础。
民法总则的制定彰显了党和国家编纂民法典的坚定决心,打消了一部分人对我国民法典立法能力的怀疑。民法总则的顺利通过,也推动我国民法典编纂工作真正驶入快车道。在接下来的三年时间内,我们还要完成民法典分则各编的整合修订工作,任务十分艰巨。
这需要相关部门、民法学界乃至整个社会群策群力、再接再厉,为编纂一部结构合理、体系完备、规范科学的中国民法典继续努力。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网络-刑法
人民网-民法总则的时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