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对于赔款要交所得税吗
⑴ 因未签劳动法,公司赔偿给职工的补偿金可以税前扣除吗会计分录怎么做
【补偿收入 征免所得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征免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1)157号第一条规定: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包括用人单位发放的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和其他补助费用),其收入在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三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超过的部分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经济补偿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178号的有关规定,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
【三险一金 免征所得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征免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1)157号第二条规定:个人领取一次性补偿收入时按照国家和地方政府规定比例实际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费、基本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可以在计征其一次性补偿收入的个人所得税时予以扣除。
【安置费 免征所得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征免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1)157号第三条规定:企业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宣告破产,企业职工从该破产企业取得的一次性安置费收入,免征个人所得税。
⑵ 按劳动法5133可是所得税要扣多少
按现行个税和计算方法,5133元月薪,在不考虑社保因素的情况下,应扣个税58.30元,税后为8074.70元。
⑶ 劳动法哪条规定经济补偿金要扣个人所得税
答: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征免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1]第157号)规定,“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包括用人单位发放的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和其他补助费用),其收入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超过的部分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经济补偿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178号)的有关规定,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
国税发[1999]178号文件规定:“对于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而取得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应按'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考虑到个人取得的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数额较大,而且被解聘的人员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没有固定收入,因此,对于个人取得的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可视为一次取得数月的工资、薪金收入,允许在一定期限内进行平均。具体平均办法为:以个人取得的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除以个人在本企业的工作年限数,以其商数作为个人的月工资、薪金收入,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个人在本企业的工作年限数按实际工作年限数计算,超过12年的按12年计算。”据此,你单位给劳动者的补偿金如果没有超过当地平均工资的3倍则不用缴纳个人所得税。如果超过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的3倍的部分可按国税发[1999]178号文规定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⑷ 请教懂劳动法的朋友们,在员工休病假期间企业是否还交个人所得税,社保和工资
病假是要有医院的诊断证明,至于工资多少一般与本企业工龄有关,版高的在原工资的80%低的约权60%只要你的病假工资达到缴个税的要求是必须缴的,同样社保也是必须要缴的,要是你自行请病假的(无医院证明),是没有工资的,同时你还需补单位给你缴社保的费用。
⑸ 劳动法里 工资到多少必须上纳税
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是3500元,低于这个标准是不用缴纳个人所得税的。
计算公式版
工资权个税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工资薪金所得 -“五险一金”-扣除数)×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个税免征额是3500,使用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方法如下:
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实发工资=应发工资-四金-缴税。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四金)-3500
扣除标准:个税按3500元/月的起征标准算
如果某人的工资收入为5000元,他应纳个人所得税为:(5000—3500)×3%—0=45(元)
个人税率表
⑹ 根据《劳动法》,劳动争议引起的赔偿,是否需要交纳个人所得税
如果复你取得的是社保制类性质(如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的赔偿金,是不用交个税的.如果你的企业是因为破产清算而取得的赔偿金,也是不用交个税的.
另外,如果是经济补偿这类的赔偿金,只要低于所在城市上年人均工资的三倍,免予交个税.高于三倍的就超过部份来交个税
⑺ 新劳动法对关于兼职缴纳个人所得税问题
1、个人所得税不是劳动法规定的,是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
2、按规定,企业至少每月发放一次工资,该公司已经涉嫌违反劳动合同法。
3、个人所得税的计算相对复杂,要知道你实际的收入情况才能确认税率是否正确。
⑻ 新的劳动法规定的个人所得税问题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扣除标准)*适用税率-速算扣除版数
扣除标准1600元/月(权2008年3月1日起调高为2000元)
不超过500元的,税率5%,速算扣除数为0;
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税率10%,速算扣除数为25
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税率15 %,速算扣除数为125
超过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税率20 %,速算扣除数为375
超过20000元至40000元的部分,税率25%,速算扣除数为1375
超过4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税率30%,速算扣除数为3375
超过60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税率35%,速算扣除数为6375
超过8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税率40%,速算扣除数为10375
超过100000元的部分,税率45%,速算扣除数为15375
⑼ 员工死亡按照劳动法支付的救济金是否可以免个人所得税
对因病或非因工死亡员工生前供养直系亲属发放的救济金,是按人按月发放的,低于纳税起点。即使一次性发放,也应当分月分人计算。并且,这种救济金不属于征税范围。
⑽ 个人取得的一次性经济补偿金如何计算个税
计算方法:
以个人取得的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除以个人在本企业的工作年限数,以其商数作为个人的月工资、薪金收入,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个人在本企业的工作年限数按实际工作年限数计算,超过12年的按12计算。
拓展资料:
有关经济补偿金的相关资料介绍:
经济补偿金是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时,给予劳动者的经济补偿。经济补偿金是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后,用人单位依法一次性支付给劳动者的经济上的补助。
我国法律一般称作“经济补偿”,法国《劳动法典》称为“辞退补偿金”,俄罗斯《劳动法典》则称为“解职金”。
我国劳动法、1994年劳动部发布的《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以下简称《经济补偿办法》)等规定了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时,应该按照一定标准一次性支付一定金额的经济补偿金。
劳动者的以下劳动收入不列入经济补偿金基数的范围:
(1)劳动保护费用,如工作服、解毒剂、清凉饮料费用等;
(2)按规定未列入工资总额的各种劳动报酬及其他劳动收入,如创造发明奖、国家星火奖、自然科学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中华技能大奖等,以及稿费、讲课费、翻译费等。
参考链接:网络:经济补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