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过失劳动法
Ⅰ 劳动法员工过失可以处罚吗依据
复《劳动法》
第三制条……
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第四条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
第五十六条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九条 用人单位根据《劳动法》第四条之规定,通过民主程序制定的规章制度,不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及政策规定,并已向劳动者公示的,可以作为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依据。
《劳动法》
第一百零二条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的条件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事项,对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劳动部《工资支付暂行规定》
第十六条 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Ⅱ 劳动法规定的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失是怎么定义的
《劳动合同法》刚刚实施,各界对于这一新法的关注可谓“史无前例”。当然我们的规章制度也要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进行修订。 劳动法顾问对公司的旧制度进行了初步审查,不审不知道,一审吓一跳。原来制度中有这么多的漏洞,甚至还有不少直接与法律规定相抵触的条款。很多修改意见需要公司根据实际情况与顾问进行讨论确定。不过最近一直忙着做上一年度的年终考评,只能选择将制度修订的事情暂时搁置。“按照法律规定,严重违纪的,公司可以解除其劳动合同。但我们之前看过,贵公司针对保安部的相关制度、劳动纪律等都已经非常陈旧了,基本上没有规定可以参考。因此,如果按严重违纪来处理带班班长,找不到制度的依据,风险很大。因此,只能往‘严重失职’方向靠了。按照法律规定,员工严重失职并且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失的,公司也可以解除其劳动合同。但公司必须证明员工严重失职行为的存在。你去调查时,重点要了解失窃前后相关责任人都在做什么,以及他们的岗位职责。另外,还要了解此次事件给公司带来的经济损失……”“这是《劳动合同法》的新规定,之前,制度制定好后只要向员工公示就可以了。但是2008年后制定或者修改后的制度一定要经过工会或者职工代表讨论通过。像我们公司既没工会又没职代会的,还要经全体员工通过后才能执行。否则,这个制度即使存在,对于员工也无效,发挥不了任何作用。”“劳动法顾问建议我们考虑用‘严重失职,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失’的法律规定来处理,但用这个条款,要求员工的行为必须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失。现在仓库的财物已经全部追回,所以对于这一条也不符合。另外,公司对与班长的岗位职责以及保安怎么请假等相关问题,也没有做过规定。所以说,认定这个带班班长属于‘严重失职’,恐怕也有些牵强。真把他辞退了,万一他打起官司来告公司,还是比较危险的。 ●用人单位因员工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规章制度而解除其劳动合同关系的,必须要有明确的、合法的规章制度存在。其所谓“明确的”要求是:用人单位在员工手册或者规章制度中对严重违纪的情形一定要做明确定义并做具体列举,这种定义及列举同时还必须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符合人之常情。此外,还要确保制度的制定程序是合法的。 ●用人单位以员工严重失职,给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失为由解除其劳动合同关系,必须符合两个必备条件:一是员工有严重失职行为,二是该行为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失。严重失职一般是指劳动者在履行劳动合同期间,没有按照岗位职责履行自己的义务,违反其忠于职守、维护和增进用人单位利益的义务,有未尽职责的严重过失行为。所谓重大损失,用人单位还得举证证明单位遭受了经济损失,这个经济损失需要单位来算,然后单位还要有依据能够证明这个经济损失已经到了重大的境地。多少属于重大损失,单位可以规定,单位没有规定的,由仲裁机构来裁定。
Ⅲ 关于劳动法中的重大过失急于求助
如果你的失职行为与公司损失的后果具有因果关系,你的行为属于职务上的重大过失!
Ⅳ 劳动法对员工过失应该最多处罚多少
劳动法规没有赋予企业行政处罚权利,除非证实造成企业的实际损失可找员工索赔。 索赔金额不能超过工资的百分之二十。
1、按现行的规定,如果劳动者给用人单位造成了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才能要求赔偿的。
2、《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六条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
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3、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同时你可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
(4)严重过失劳动法扩展阅读:
劳动者过失履行职务行为承担赔偿责任的几个原则
1、权利义务对等原则。
根据《劳动法》第三条的规定,劳动者具有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负有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及遵守劳动纪律的义务。
根据《劳动法》第五十二条、第六十八条的规定,用人单位负有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对劳动者进行安全卫生教育以及进行职业培训的义务。
2、收益与风险对等原则。
对于劳动者履行职务行为过失所导致的损失,从本质上而言属于企业的经营风险,作为一个市场主体,应当预见到这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用人单位在享受经营利益的同时,必须承担经营风险。
3、工伤免责原则。
如果劳动者过失履行职务行为造成用人单位损失的同时也给自己造成了伤害,构成了工伤,则劳动者不应承担赔偿责任。
4、最低生活保障原则和最高限额原则。
获得劳动报酬权是劳动者生存权的基本保证,所以,劳动者承担赔偿责任原则上应在每月工资中扣除,不应要求劳动者一次性赔偿,除非劳动者辞职或者因严重失职被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时,并且每月扣除后给付的金额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Ⅳ 劳动法劳动人故意和重大过失的定义
故意:明知为欲为之:重大过失:知道可能发生某种结果而放任!
Ⅵ 新劳动法员工过失赔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对你所问的内问题没有原文可容以引用参考。现实生活中,公司对于员工的处罚是依据自身制定的规章制度,如果贵公司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并且经你在员工手册上签字确认后,视同你已经知晓公司有关制度,公司按制度处理合法合理。反之,没有制度明确规定处理方式或你没有在员工守则上签字,你可以质疑公司的处理决定。如果你的行为损害的是公司财产,本人认为公司向你主张赔偿是合理的。
Ⅶ 员工存在严重过错,怎样界定才合理
【案例评析】《劳动合同法》第39条规定,劳动者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用人单位可以在无经济补偿的前提下解除劳动合同。也就是说,劳动者如果在工作中构成了严重过错,对用人单位的生产经营造成重大影响,用人单位可以无补偿解除劳动合同。但是,将“严重违纪”、“重大损害”等界定清楚,对许多企业业说,的确不是一项容易的工作。不论是“严重失职”还是“营私舞弊”均应同时满足条件——“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那么什么样的损失属于“重大损害”呢?根据原劳动部《关于〈劳动法〉若干条文的说明》第25条的规定,所谓“重大损害”由企业内部规章来规定。因为企业类型各有不同,对重大损害的界定也千差万别,故不便对重大损害做统一解释。若由此发生劳动争议,可以通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进行认定。由此可见,法律对于何谓“重大损害”并没有明确规定,而是由企业根据自身情况来界定损害程度大小对于企业的影响程度,并且通过民主程序将关于“损害额度”的规定与全体员工或者职工代表大会协商一致,进行公示告知,才能上升为司法认可的证据。但是如果企业的损失额度过低或过高,司法机关仍有权进行自由裁量来审查制度的合理性。本案中,企业的做法显然过于草率。首先,仅因所采购物品存在价格差别就认定龚某拿回扣,显然理由比较牵强。价格的市场波动、经销商层级、同类产品附加服务不同等都可能造成价格差别。其次,购买物品的事实给公司造成的损失能否归咎于龚某呢?显然龚某作为采购员,其工作职责就是采购公司所需物品,但是该项采购是经过层级审批以后确定的,所以即使龚某负有责任,也不是全部责任。最重要的是,该外企由于在规章制度中并没有规定什么样的损失属于“重大损失”,因此最后还是要被认定为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本案例在许多企业的采购岗位中可能广泛存在。采购人员算是企业中的“肥差”,有利用职权损公肥私的可能性,但是这既不能成为企业管理“捕风捉影”的理由,更不能成为企业任意解聘员工的借口。
Ⅷ 员工重大过失造成单位损失赔偿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这种情况是法定的用人单位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如果解除了劳动合同就只能扣除当月工资,并不支付经济补偿
劳动者造成的所有损失 因为是职务行为,由用人单位自己承担
另对于原来企业职工奖惩条例有相关规定员工过错扣除工资不超过20%,不过这个规定目前已经废止
希望可以帮到你
Ⅸ 单位以重大过失为由解除劳动合同我改怎么办
若公司有劳动者工作失误的确实证据,并对公司造成重大损失,用人单位可无版偿解除劳动合权同。
《劳动法》第二十五条规定了劳动者被过失性解除劳动合同的四种情形:
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
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