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行政诉讼法中管辖种类

行政诉讼法中管辖种类

发布时间: 2021-01-18 06:03:31

㈠ 刑事诉讼法 民法 行政诉讼法证据种类在哪不同

主要是举证责任不同。民事诉讼一般是谁主张谁举证,行政诉讼一般是举证责任倒置,形式诉讼的举证在公安机关,不能要求犯罪嫌疑人自证无罪

㈡ 单项 行政诉讼法属于什么

行政诉讼复法是程序法。法理制学在研究法律和法律现象的过程中,依据不同的标准,将法律分为不同的种类。根据法律规定内容的不同来进行划分,可以分为实体法与程序法。


一、实体法

它是规定和确认权利和义务以及职权和责任为主要内容的法律,如宪法、行政法、民法、商法刑法等等。

二、程序法

它是规定以保证权利和职权得以实现或行使,义务和责任得以履行的有关程序为主要内容的法律,是正确实施实体法的保障。

三、行政诉讼等审判活动则是实体法和程序法的综合运用。

作为实体法的对称,不能简单地把程序法与诉讼法或者审判法相等同,因为程序法是一个大概念,既包括行政程序法、立法程序法和选举规则、议事规则等非诉讼程序法,也包括行政诉讼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

㈢ 关于行政诉讼法的法律部门归类

分类标准不同,结论就不一样。如从实体法还是程序法分类,属于程序法,程序法包括版很多:如民事诉讼权法是关于民事诉讼的程序法,刑事诉讼法是关于刑事诉讼的程序法,行政诉讼法关于行政诉讼的程序法。如按法律关系类别,属于行政法范畴,另还有民事法律、刑事法律。实际上行政诉讼法就是关于行政诉讼的程序法。

㈣ 在行政诉讼中,法律规定人民法院的强制措施种类有哪些

人民法院以划拨来、拍卖方式强自制执行的
依法拍卖财物,由人民法院委托拍卖机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的规定办理。
划拨的存款、汇款以及拍卖和依法处理所得的款项应当上缴国库或者划入财政专户,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私分或者变相私分。

㈤ 行政诉讼法的种类和举证责任

我国法律并未对行政诉讼种类问题予以明确规定,《行政诉讼法》只对判决的形式版进行了规权定,而未规定诉讼的种类,根据《行政诉讼法》第54条的规定,我国行政诉讼的判决分为维持判决、撤销判决、履行判决、变更判决。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下文简称最新司法解释)又增加了确认判决和驳回诉讼请求两种判决形式。学者们通常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第11条的受理范围,即当事人的诉讼请求,并结合我国的判决形式,将我国行政诉讼的种类划分为撤销之诉、确认之诉、变更之诉、赔偿之诉、履行之诉等几类。
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二条规定:“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这就是对行政诉讼举证责任的具体规定。

㈥ .在行政诉讼中,法律规定人民法院的强制措施种类有哪些

《行政强制法》第九条规定:“行政强制措施的种类包括:(一)限制公民人身自由;(二)查封场所、设施或者财物;(三)扣押财物;(四)冻结存款、汇款;(五)其他行政强制措施。”
《行政强制法》根据行政强制措施权限内容的不同,明确规定了4类行政强制措施,并设定了一个兜底条款,即“其他行政强制措施”。在实践中,行政强制措施手段多种多样,可以分为限制人身自由,处置财物,进入住宅、场所3类。
1.限制人身自由。
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行政机关在特定情形下可以限制行政相对人的人身自由。一是行政相对人处于醉酒、精神病发作等状态,非管制不能避免行政相对人对其本人造成危害或对他人构成威胁。二是行政相对人意欲自杀,非管制不能保护其生命。三是行政相对人存在其他严重危害公共安全或他人人身安全的情形,非管制不足以预防或救护。
我国相关立法规定了多种限制人身自由的方式,如保护性约束、立即拘留、强制扣留、强制搜查、强制隔离、强制治疗、现场管制、强行驱散等。
2.处置财物。
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强制过程中,可以对相关财物依法进行处置,涉及所有权的4项权能,即行政机关可以对相关财物依法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在实践中,行政机关采取行政强制措施处置财物具体表现为对查封、扣押、冻结、使用、处分以及对财物的使用进行限制等。
3.进入住宅、场所。
当公民的生命、身体、财产有危险,非进入住宅、场所不能实施救护或不能制止危害行为时,显然有必要允许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及时进入该住宅、场所采取一定措施。需要注意的是,及时进入公民住宅必须有法律明确的授权。

㈦ 行政诉讼中法律冲突的种类极其选择适用的规则

行政诉讼中法律冲突的种类: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关于审理行政案件适用法内律规范问题的议会容纪要》的通知(法发[2004]96号2004年5月18日公布)中,包括1、下位法与上位法的冲突;2、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冲突;3、规章之间的冲突;4、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的冲突。
法律冲突选择适用的原则:
下位法与上位法冲突原则上适用上位法。
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冲突:法律或行政法规授权部门规章作出实施性规定的,其规定优先适用;法律或行政法规授权部门地方性法规作出实施性规定的,其规定优先适用;地方性法规对属于地方性事务的事项作出的规定,应当优先适用等。
规章冲突:法律或行政法规授权部门规章作出实施性规定的、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部门规章对国务院决定命令授权的事项或属中央宏观调控的事项需要制订全国统一的市场活动规则及对外贸易和外商投资事项作出规定的优先适用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根据法律或行政法规的授权,根据本区域的实际情况作出的具体规定、对属于本行政区域的具体行政管理事项作出的规定应当优先适用等。
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冲突的,优先适用特别规定。

㈧ 行政诉讼证据的法定种类有哪些

第33条 证据包括:
(一)物证
(二)书证
(三)视听资料
(四)电子数据
(五)证人证言
(六)当事人的陈内述
(七)鉴定意容见
(八)勘验笔录、现场笔录
以上证据经法庭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第34条 被告对作出的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被告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证据视为没有相映成趣,但是被诉行政行为涉及第三人合法权益,第三人提供证据的除外。
第35条,在诉讼过程中,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不得自行向原告,第三人和证人收集证据。
36条 被告在作出行政行为时已经收集了证据,但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不能提供的,经人民法院准许,可以延期提供。
原告或者第三人作出了芹菜行政处理程序中没有提出的理由或者证据的,经人民法院准许,被告可以补充证据。

㈨ 下列哪些属于行政诉讼法规定的证据

《行政诉讼法复》第三十三条制规定的证据包括下列8类:
(一)书证;(二)物证;(三)视听资料;(四)电子数据;(五)证人证言;(六)当事人的陈述;(七)鉴定意见;(八)勘验笔录、现场笔录。
民诉中,证据是认定案情的根据。只有正确认定案情,才能正确适用法律,从而正确处理案件。因此,证据问题历来是诉讼中的关键问题。证据的三性"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不符合证据“三性”的不能作为证据来使用。证据的种类有下列七种:
(一)物证、书证;(二)证人证言; (三)当事人陈述; (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五)鉴定结论; (六)勘验、检查笔录; (七)视听资料。

㈩ 行政诉讼的法定种类

学者们通常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第11条的受理范围,即当事人的诉讼请回求,并结合我国的判决答形式,将我国行政诉讼的种类划分为撤销之诉、确认之诉、变更之诉、赔偿之诉、履行之诉等几类。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54条的规定,我国行政诉讼的判决分为维持判决、撤销判决、履行判决、变更判决。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下文简称最新司法解释)又增加了确认判决和驳回诉讼请求两种判决形式。

热点内容
土地管理法律法规汇编 发布:2025-10-05 02:25:53 浏览:47
法院通告书 发布:2025-10-05 02:24:17 浏览:378
邮政职业道德 发布:2025-10-05 02:23:33 浏览:515
简述行政法主体6 发布:2025-10-05 02:15:43 浏览:426
2017民法热点案例 发布:2025-10-05 02:14:09 浏览:878
转继承司法解释 发布:2025-10-05 02:05:08 浏览:780
仿签名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10-05 02:03:33 浏览:78
公司设立律师法律意见书 发布:2025-10-05 01:57:41 浏览:624
消元法规律 发布:2025-10-05 01:57:09 浏览:328
民法的争点 发布:2025-10-05 01:43:39 浏览: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