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对重新鉴定的规定
① 新刑诉法实施后侦查阶段重新鉴定的程序及其法律依据
、侦查阶段用作证据的鉴定意见,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害人提出申请,可以补充鉴定或者重新鉴定。
2、是重新鉴定还是补充鉴定,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二百四十五条、第二百四十六条的规定处理。
《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四十六条 侦查机关应当将用作证据的鉴定意见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害人提出申请,可以补充鉴定或者重新鉴定。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
第二百四十五条 经审查,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应当补充鉴定:
(一)鉴定内容有明显遗漏的;
(二)发现新的有鉴定意义的证物的;
(三)对鉴定证物有新的鉴定要求的;
(四)鉴定意见不完整,委托事项无法确定的;
(五)其他需要补充鉴定的情形。
经审查,不符合上述情形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作出不准予补充鉴定的决定,并在作出决定后三日以内书面通知申请人。
第二百四十六条 经审查,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应当重新鉴定:
(一)鉴定程序违法或者违反相关专业技术要求的;
(二)鉴定机构、鉴定人不具备鉴定资质和条件的;
(三)鉴定人故意作虚假鉴定或者违反回避规定的;
(四)鉴定意见依据明显不足的;
(五)检材虚假或者被损坏的;
(六)其他应当重新鉴定的情形。
重新鉴定,应当另行指派或者聘请鉴定人。
经审查,不符合上述情形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作出不准予重新鉴定的决定,并在作出决定后三日以内书面通知申请人。
② 刑事案件中,嫌疑人申请重新鉴定后,怎么处理重新鉴定的决定权在谁手里是在法定期限内申请的
你问的问题不是很具体,我为你分情况解答。
刑事案件一审分为三个阶段:侦查阶段、审查起诉阶段、审判阶段,每个阶段对应的主导主体分别为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在三个阶段被告人的称呼也不同,分别是犯罪嫌疑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你提到犯罪嫌疑人,应该是指侦查阶段或是审查起诉阶段。那么这两个阶段起主导作用的是公安机关或者检察院。公安机关启动重新鉴定程序的条件是: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对鉴定结论有异议提出申请,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即可启动重新鉴定程序;检察机关启动重新鉴定程序的条件是: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对鉴定结论有异议提出申请,经检察长批准即可启动重新鉴定程序,两者并不强调审查有异议的理由是否成立。
到了审判阶段,犯罪嫌疑人的称呼改成了被告人,已过了你问题中提到的被称为嫌疑人的阶段。再为你普法一下。法院启动重新鉴定程序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法院在审判过程中,对于当事人和辩护人等申请重新鉴定的,经审查认为可能影响案件事实认定的,而同意该申请启动重新鉴定程序。要注意的是,法院经审查认为原鉴定结论 “可能影响案件事实认定”,这就是个较抽象、灵活的概念,审判人员在司法实践中不便掌握;第二种是审判人员对鉴定结论有疑问的,可以迳行启动重新鉴定程序。
这应该是你想要的答案。山东舜翔律师事务所 王律师13864040796
③ 对伤情鉴定不服 但被害人拒不配合重新鉴定怎么办
1、对伤情鉴定不服可以申请重新鉴定。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八条 侦查机关应当将用作证据的鉴定意见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害人提出申请,可以补充鉴定或者重新鉴定。
2、根据刑事诉讼法律“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据规则,人民法院应当对该伤情进行重新鉴定;由于被害人无正当理由拒不配合重新鉴定的,人民法院对原鉴定结论通过庭审质证程序应不予采信,公诉方对本案应当承担不利的诉讼后果。
《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 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证据确实、充分,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
(二)据以定案的证据均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
(三)综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事实已排除合理怀疑。
(3)刑事诉讼法对重新鉴定的规定扩展阅读
案例:
为了逃避刑罚严惩,打人者家属利诱伤者,并串通医务工作者伪造假出院病历,拉拢法医,使重伤鉴定变成轻伤。9月9日,从江西省吉安县公安局获悉,欧阳甲涉嫌包庇,郭某、王某涉嫌帮助伪造证据,欧阳乙涉嫌伪证,被公安机关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据办案的涂警官介绍,该四人是为2013年12月28日在吉安县城某KTV娱乐场所内发生的一起寻衅滋事案作伪证的。其中,王某是该案中受伤者,欧阳甲是该案中犯罪嫌疑人肖某的亲属,而郭某是医务工作者,欧阳乙是法医。
“2013.12.28”案发后,王某经鉴定为重伤二级。肖某等人也被吉安县警方陆续抓获归案。
就在案件依法办理过程中,肖某亲属欧阳甲多次找到王某协商赔偿事宜,并表示如果王某配合,重新鉴定把伤级从重伤降至轻伤,让犯罪嫌疑人轻判,王某将会在经济赔偿上获益,否则可能一分钱赔偿都得不到。在欧阳甲的利诱下,王某答应积极配合重新鉴定。
然而王某伤情确实较重,多家鉴定机构都无法降低伤级。鉴于伤情鉴定的主要依据是伤者的出院记录,王某与欧阳甲便谋划伪造病历。王某找到自己好友,医务工作者郭某帮忙。
5月初,郭某伪造了一份虚假出院记录给王某。不久,欧阳甲找到具有伤情鉴定资格的医生欧阳乙帮忙鉴定,欧阳乙没有认真审核鉴定人实际伤情,仅凭虚假的出院记录,便于5月16日出具了一份轻伤一级的鉴定意见书。
检察机关在审查二次伤情鉴定时发现,二次鉴定所依据的病历不一致,存在造假可能,而且伤级的降低严重影响量刑。8月18日,检察机关向公安机关移送伪证的线索。吉安县警方经缜密侦查,揭开这个由伤者、掮客、医生组成的“一条龙”造假链。
9月2日,吉安县公安局对涉案四人采取取保候审的刑事强制措施。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多方组成“造假链”使重伤鉴定转眼成轻伤
④ 刑事诉讼案件重新鉴定
刑事诉讼案件当事人可以申请重新鉴定。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六条规定:侦查机关应当将用作证据的鉴定意见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害人提出申请,可以补充鉴定或者重新鉴定。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二条规定:法庭审理过程中,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有权申请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物证,申请重新鉴定或者勘验。
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可以申请法庭通知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就鉴定人作出的鉴定意见提出意见。
法庭对于上述申请,应当作出是否同意的决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1998〕23号第五十九条规定:对鉴定结论有疑问的,人民法院可以指派或者聘请有专门知识的人或者鉴定机构,对案件中的某些专门性问题进行补充鉴定或者重新鉴定。
⑤ 刑事诉讼重新鉴定有几次
刑事诉讼重新鉴定法律没有规定鉴定的次数。
所谓鉴定结论,是指鉴定人运回用科学技术或者专答门知识对案件中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而作出的结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二条确定了鉴定结论系刑事诉讼中一种独立的证据形式。鉴定结论在刑事诉讼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是法官借以查明事实、依法裁判的重要依据。从科学的角度来讲,正确的鉴定结论只有一个,“同一案件出现了不同的鉴定结论只能说明鉴定的主、客观方面发生了偏差,重新鉴定无疑是检验和纠正错误的鉴定结论,得出正确结论的唯一途径,因此各国鉴定制度无一例外地规定了重新鉴定”。
所谓重新鉴定,是指司法机关在处理案件过程中,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案件有关鉴定结论有异议时,申请司法机关另行委托鉴定人就同一鉴定事项进行鉴定,或者司法机关对有争议的鉴定结论依职权迳行委托鉴定人进行鉴定。
我国现行刑诉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对重新鉴定的数限制问题并不明确。反复鉴定是当前司法实践中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可以说是现行司法鉴定体制诸多弊端的集中体现。